六下第一单元B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613014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第一单元B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下第一单元B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下第一单元B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下第一单元B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下第一单元B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下第一单元B》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第一单元B(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诗词诵读 舟过安仁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舟过安仁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有趣的一幕:诗人闲来一瞥,被“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的情景所吸引,为什么?因为他们虽无忧无虑的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竹篙也收了起来,船桨也停在那儿,这不是很奇怪吗?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作者疑窦顿解,恍然大悟后,不禁为小童子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啧啧称赞,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学情分析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学生容易理解。全诗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生动描写了儿童的稚气行为。既展现了两个小渔童无忧无虑、充满童稚和奇思妙想的

2、形象;又使得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流露出诗人的童心不泯。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及故事情节还需下一番功夫来引导,而且老师首先要眼前有画面。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分层目标A类学生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B类学生

3、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C类学生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3、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媒介多媒体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次备课(一)导学生疑1、 游戏

4、 “对诗”,激童趣。2、师小结,引童趣。是啊,我们的童年时光也正像这一首首妙不可言的诗,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能读出其中的无限乐趣。今天,咱们就一起用心地读读诗人杨万里笔下的“童年”吧!3、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课题:舟过安仁)(二)小组探疑初读感知,读准读通古诗。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2、同桌间读这首诗,互相正音。关注“篙(go)、棹(zho)”两个字的读音。3、师:同学们读书的水平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课后注释或插图边读边想想每句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

5、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生自主学习,再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三)点拨解疑全班交流:1、哪些词句还不太明白?哪些诗句结合注解和插图就能读懂?(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2、还有谁能把你结合注解和插图读懂了的内容和我们交流交流?(水面上,有两个小孩子驶着很小的渔船,不一会儿,他们俩把撑船用的竹竿和划船的桨都收了起来。天上没有下雨,但是,他们还张着伞,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四)合作答疑(一)创境想象,品读体会小童“天真童稚、聪明淘气”的形象,感受童真童趣。1、师边伴着音乐,边深情叙述,引学生入情入境:看,波光粼粼安仁的小河中,一叶小舟轻轻驶来。诗人正坐在船中享受着春

6、天的美景:碧草含露,杨柳依依;潋滟水光,万倾碧波;阳光明媚,柔风拂面,怎不令人心旷神怡?闲暇之余,不经一瞥,顿而哑然失笑。什么如此吸引他?想像一下眼前的画面,待会为我们描绘。2、能说说此时此刻,孩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能读出自己的感受吗?指导读(引导感悟孩子的无忧无虑、天真童稚的形象)3、泛舟河上,有篙不撑,有桨不划,你们猜猜俩孩童心里想些什么?(引导感悟孩子的奇思妙想,感受孩子的淘气聪明。(二)再次创境想象,品读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及不泯童心。1、孩童的异常之举让诗人疑惑不解,他会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师:那我们就合作着读一读第3、

7、4行,读出诗人心中的惊讶,孩童的稚气、淘气、聪明。(可先指读,再齐读。)2、疑窦顿解,此刻诗人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生:他也许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有趣的事。生:或许他会加入孩子的行列,使风行船(五)提能练疑品读感受诗句的精妙之处,享童趣。1、师:眼前一幕令诗人哑然失笑,为小童子的聪明,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再次齐读,回味这充满童趣的一幕吧!(齐读全诗)2、师介绍诗人:(略)3、再读读诗,找出诗中“点化诗境”用得精妙的词?“使”字,把渔童玩耍中透出的天真烂漫、聪明顽皮的天性写活了。“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大

8、悟,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4、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背诵古诗,指名,齐诵。(六)达标无疑1、冰心奶奶曾说过: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就是儿童。一个成人再也无法变成儿童。然而儿童世界永远是一个人最眷恋的精神家园。2、同学们,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诗中的镜头再放大一点,将它变成一幅流动的画,一个美丽的小故事吧!(本环节也可在课后完成。)3、师:课后还可收集一些写儿童生活的其他古诗相互交流。板书设计收篙 停棹舟过安仁 怪 无雨张伞 赞赏 喜爱 因使风教学反思课题语文乐园(一)课型综合课教材分析本次语文乐园(一)承接了第一单元的“快乐少年”之话题,紧紧围绕着单元导读“让

9、我们珍惜美好的金色年华,享受学习的快乐”而展开,四道习题各有侧重:第一板块“读一读,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积累表示借代的词语,体会古今用法上的差异,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第二板块“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表达的感情”,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由祈使句和感叹句组成的句子的特点,体会感叹号所表达出的强烈情感,强化语感的训练;第三板块“读一读,记一记”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积累经典古诗文名句,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第四板块“读一读”的内容是作家高占祥的有关德育教育随笔求知善读的节选,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短文的意思,感悟读书的重要作用。学情分析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特点,句式的变

10、化,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尽量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习作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以前学过的关于写人的文章中提炼方法,在从前的基础上要有所提高,学会抓住细节来描写人物。文章的字数虽然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太“草草了事”。对几个写作能力强一点的学生要求500字左右,其他学生也不能低于400字,毕竟还要为初中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借代”这种修辞形式,积累词义相同、表达相异的这类词语,丰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增强热爱之情。2、认识这类由祈使句和感叹句组成的句子的结构特点和作用,以便正确使用这类句子,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3、在反复诵读名言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理解意思,积累有关

11、珍惜时间的诗句。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读书的作用,做到善于读书。5、学生身临教师创设的交际情境,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表达时说话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6、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运用在书本中学到的写人方法,练习写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分层目标A类学生1、让学生初步了解“借代”这种修辞形式,积累词义相同、表达相异的这类词语,丰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增强热爱之情。2、认识这类由祈使句和感叹句组成的句子的结构特点和作用,以便正确使用这类句子,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3、在反复诵读名言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理解意思,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读书的作用,做到善于读书。5、学生身

12、临教师创设的交际情境,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表达时说话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6、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运用在书本中学到的写人方法,练习写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B类学生1、让学生初步了解“借代”这种修辞形式,积累词义相同、表达相异的这类词语,增强热爱之情。2、认识这类由祈使句和感叹句组成的句子的结构特点和作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感。3、在反复诵读名言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理解意思,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读书的作用,做到善于读书。5、学生身临教师创设的交际情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表达时说话要有条理。6、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运用在书本中学到的写人方法,练习写与自己朝

13、夕相处的同学。C类学生1、让学生初步了解“借代”这种修辞形式,积累这类词语。2、认识这类由祈使句和感叹句组成的句子的结构特点和作用。3、在反复诵读名言的基础上,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诗句。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读书的作用。5、学生身临教师创设的交际情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6、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练习写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教学重点1、课前收集相关的典故。在全部板块的学习中获得求知善读的快乐。2、用心体会板块学习的内容,运用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读懂求知善读这篇短文,正确认识读书的作用,体会句子情感,积累用于借代的词语和珍惜时间的名言。3、在交流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时要吐词清楚,以理服人。教学

14、难点学会留心观察,运用在书本中学到的写人方法,练习写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教学媒介多媒体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二次备课(一)导学生疑预习交流,激发“求知善读”。1、在学习今天的新课之前,哪些同学进行了充分的预习?2、请用一句话,简要的介绍自己是怎样预习的。3、再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预习收获。4、同学们主动预习,认真读书,积极思考,真可谓是“求知善读”(二)小组探疑充分阅读,学习求知善读.1、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高占祥先生关于求知善读曾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请看语文乐园(一)中的短文部分。2、学生轻声自由的读短文,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3、反馈交流:要点1、书籍的内容;要点2、读书的作用

15、。4、这篇文章是高占祥求知善读一文的内容精选,语言文字非常凝练、生动。咱们的课本在选编的时候,突出了两个方面:一、书籍的内容;二、读书的作用。请同学们把心放进去,边读第一部分边体会,你赞成作者的观点吗?5、指名读有关书籍内容的句子。请同学们推荐自己所读过的书籍进行补充说明。小结:是啊,正如古人所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善读书籍,在书籍中求知,将会给正处于少年时期的你们奠定人生坚实的基础。6、过渡:你们会求知吗?你们善读吗? 我要来检验检验。(三)点拨解疑第一题:读一读,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字音。2、指名读,其他同学请认真听,看他读得准不准。3、同学们,你们留心到没有,“桃李”和“学生”本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