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行对幼儿的影响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612229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行对幼儿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行对幼儿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行对幼儿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行对幼儿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行对幼儿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行对幼儿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行对幼儿的影响(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行对幼儿的影响浅谈家庭教育中家长言行对幼儿的影响 一、引言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位、也是永久的老师。所以幼儿将以怎样的形象踏入社会,使每一位家长的社会责任。家庭教育中,良好的言行会融合于其他教育的优势,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会消弱其他教育的功能。家长言行成为幼儿效法的榜样,模范言行成为教育幼儿的表率。 二、家长言行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长言行对幼儿的启蒙性。 幼儿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是有区别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者,家长言

2、行是幼儿最早的学习内容,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一切都是模仿家长的。如果家长爱发脾气,也许幼儿也爱发脾气,不过如果开始引导的好,幼儿就会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成他稳定的人格个性,如果启发引导的不好,幼儿就会变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爱发脾气的性格。 家长言行对幼儿的感染性。 父母与幼儿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幼儿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幼儿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幼儿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幼儿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 心

3、理学家研究表明,同样的话,家长说出来要比其他人说出来更有感召力。由于家长与幼儿感情的亲密性,来自家长的言行更易于使子女受到感染。所以家长在生活中的待人处事、工作态度等等,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幼儿。 家长言行对幼儿的榜样作用。 从榜样发挥作用的机制来看,榜样是为幼儿提供思想言行规范要求的物化模式。一般的说,由训诲的途径教育幼儿是长久而困难的,而由言行榜样的途径则是简明易行的。古语曰“上行下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榜样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幼儿最善于模仿,而家长则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第一对象,幼儿总是喜欢模仿家长言行,以达到自我的满足。 三、家长言行的现状分析 随着生活

4、水平的提高,有多少人整天乐于“搓几圈”、“喝几杯”。自己是享受生活了,可这样做,又会给幼儿带来什么呢?幼儿期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能在关键时期注意对幼儿加以着呢宫阙的教育和引导,并以身作则,那才是真正的对幼儿负责。 下面来看几个例子: 事例一:早晨入园时间,幼儿园放着欢快的歌曲,孩子们高兴得向老师问好,这时丽丽的爸爸把她送到班里,丽丽和爸爸互道再见。丽丽的爸爸走出教室“呸”,把一口痰吐进了花丛中,丽丽小声对爸爸说:“爸爸,老师说过,不许随地吐痰。”,爸爸听后恼羞成怒的把丽丽骂了一顿。 事例二:洋洋今年新入园,来到中班。以前他从没上过幼儿园,今天是他第二次来幼儿园,爷爷抱着他来

5、到老师前,洋洋用手指着爷爷说:“你送我上幼儿园,你混蛋。”可爷爷却像是没听见似的。 事例三:自由活动时,壮壮哭着跑来:“老师凡凡打我耳光。”老师叫来凡凡,问凡凡为什么打小朋友,她理直气壮地说:“他亲我的嘴,妈妈告诉我,这样的做的人就是坏人,要打他。” 由于我国国情决定,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从事例一中看出,丽丽的爸爸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用粗鲁的言行态度反对幼儿的良好言行,给幼儿树立了反面的榜样,如果家长那个经常这样,久而久之,必使幼儿在幼儿园中受到的良好教育大打折扣。事例二中,虽然行为不对的是洋洋,可根源却在家长无原则的娇宠和溺爱。作为爷爷竟然对洋洋的不敬言辞置之不理,

6、这样的言行能使幼儿养成尊敬长辈的优良品质吗?事例三中,壮壮的行为也许是从家人身上学来的,那么作为家长,在幼儿面前的亲昵行为应该适当。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好的行为习惯一生受益。在家庭这个小社会里,加之那个言行作为幼儿的模仿对象,更应该时刻注意。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改革,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结构、家长观念的变化,家长言行也随着在改变,以上事例中提到的家长的言行,并不是个别现象,是现在家长言行中普遍存在的。 家长言行存在着以下误区: 1、 说教误区 家庭教育离不开说服教育,但不少家长苦恼与幼儿光说不听,原因何在呢?(1)唠叨不停。家长们虽然爱幼儿,但他们更爱说,而且是唱独角戏。为

7、什么幼儿不听呢,你一边告诉幼儿不能撒谎,一边有万分得意的告诉家人,找了一个什么样的借口推辞了一个你不想参加的会议,这等于变相的告诉幼儿可以不说实话,驾驶你总是这样,幼儿开始蔑视你的威信。在幼儿说话时,要少说,多幼儿要少一些控制,防止唠唠叨叨,没完没了。(2)言语犀利。家庭教育中,言语对幼儿的影响甚至比挨揍更厉害。日常生活中,成人随口而出的话,如:“傻瓜,没用的东西!”、“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等等,对于幼儿来讲,加之那个的话就是真理,若家长整天说一个幼儿是“傻瓜”、“笨蛋”,幼儿很可能就认为自己就是这样自的。幼儿的心灵是脆弱的,幼儿面对生活,最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都是

8、幼儿精神上的阳光,反之,使足以将幼儿脆弱的尊严击的粉碎,使幼儿无地自容。 2、 行为误区 盲目攀比:有些家长和亲戚好友聊天时,当着幼儿的面夸奖别的幼儿而贬低自己的孩子。有时一个幼儿会同时上七八个兴趣班,如果诱饵经常处于这种压抑的状态下,必然会丧失信心,一位家长不爱自己了,最终伤到了亲情。近年来,关于神童的宣传颇多,诸如“某某3岁识几千字”啦,“某某5岁上大学”啦,等等。有的甚至公然宣传某方案去做,你的孩子就能成为神童。现在家庭里几乎都是独生子女,都希望幼儿在社会上能立足,成为强者,于是,家长们竞相以神童的标准和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孩子,整天陪着孩子学学这学那。不管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也不管他们的能

9、力,认为别人的孩子能够做到的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能做到,也应该能做到。事实上,天下“神童”有多少?教育绝非万能,任何方案都不可能将所有孩子培养成神童。教育要因人而异,决不能盲目仿效。寄予重望:每一个新生命降临人世的时候,家长都对他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幼儿能够出类拔萃。不管幼儿愿不愿意,幼儿的课余时间被占的满满当当,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幼儿的身上。期望是作为个体行为的动机的决定因素起作用的家长对幼儿的期望会促成和强化幼儿的成就动机,成为幼儿持久努力上进的激励力量。一般的幼儿,都有其自身发展的潜力,家长的关心、信赖和期望,会激励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这决不是说家长对

10、幼儿的期望越高就越好。因此,家长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调节对子女的期望,而不是强加于对幼儿的期望。溺爱过渡。溺爱是父母送给幼儿的一份“最可怕”的礼物。因为溺爱不仅形成了幼儿许多不良的品质,而且,使他们既不懂得别人给他们的爱,也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家长多幼儿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爱。其基本要素是关心、尊重、理解及爱儿不娇,这种理智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它教会幼儿如何去爱别人,也为培养幼儿爱集体、爱祖国的高层次情感奠定了基础。你批我护。在现实生活中,常出现家长对幼儿的要求不一致的情况,造成植物中情况的原因主要有:多孩子的教育观点不同;以各自的教育经验、兴趣爱好教育幼儿。家长的意见不统一,往往

11、使幼儿无所适从,不知究竟该听谁的,极易导致幼儿行为的反复无常。如果当着幼儿表现出家长之间的分歧,幼儿以后遇到事情就会利用家长之间的不一致钻空子,使幼儿形成任性等不良性格,这类小小的分歧往往在日后会酿成大问题。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家庭教育同样是上施下效的过程。我国教育鼻祖孔夫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揭示了“身教”、“躬行”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当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将教育的先哲“身教”升华到更高的理论层次,将“以身作则”概括为做父母的第一条原则。强调“身教”并不偏废“言教”。所以“言传身教”对教育后代都有重要意义。二者结合起来则产生最佳的教育效

12、果。因为,要让幼儿知道该怎样做和懂得为什么这样做,只有以言传身教的恰当结合才能实现。 四、建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认为,要想让幼儿有教养,父母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正道出了家长队幼儿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教育家还认为,幼儿得益于家长的依赖,他们对于对和错都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受父母的影响,在幼儿的头脑和心灵中都有能识别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所以家长的一切言行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展现给幼儿。 给幼儿一个选择的空间。 成人可以对属于他自己范围内的事物进行选择,幼儿也完全可以,并且我们也应该要求对于他们年龄阶段和他们可以理解的事物。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进行选择,让幼儿对这些事情进行

13、选择,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纪律感,让幼儿选择,是幼儿与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合适的途径。 善于表扬好的行为。 表扬是促进幼儿成才的助推剂,表扬要从善于肯定幼儿的成绩开始。芝加哥儿童记忆医院心理学家科利 斯基德摩尔认为,要毫不犹豫地去表扬你所期望幼儿作出的好行为。比如,与其对幼儿乱糟糟的房间大家批评,倒不如表扬下他把房间的某个角落整理的有条不紊。请记住,做家长的要慎重使用“不”这个字。自信是强者最鲜明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是帮助幼儿取得成功的首要环节。幼儿取得了小小的进步家长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幼儿坚信自己的能力。在幼儿取得进步的同时,要激活幼儿夺取新成绩的欲望,让幼儿有种“永

14、不满足”的宝贵品质,要时刻提醒幼儿有信心取得成功。如此一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幼儿的恒心,这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抓住每个施教的机会。 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洁工的一个四岁的孩子,在商店门口捡到了10块钱,这位清洁工马上给幼儿讲起了10块钱的价值,并最后使得幼儿同意把钱交给店主,以备丢钱的人回来寻找,这是再恰当不过的言传身教了,“勿以事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一个不起眼的施教机会,往往会影响幼儿一生。每天当家长下班后,去幼儿园接孩子,是最愉快的时候,而孩子的心情也在这个时间段特别好,这时家长可以抓住这个和孩子交流的机会。例如在这个时候你完全可以问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你发现了什么

15、?”或者问:“今天你掌握了什么本领,学了哪些东西?” 幼儿的眼睛对世界充满好奇,家长习以为常的事物他们会打破砂锅问到底。家长这时要耐心的解答,也可以同时给幼儿提问题,在一问一答中,增强幼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会幼儿学会善解人意。 一个幼儿手里拿着玩具,另一个幼儿不由分说,上来就抢玩具。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反映了幼儿的“自我中心性”。这是由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局限,使他们在认识和适应外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的从自我考虑问题,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家长可以通过移情训练,培养幼儿善解人意。通过移情幼儿得以学会理解、体谅和关心他人,学会从他人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最终成为受欢迎

16、的人。 善于运用榜样作用。 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仅要善于用说理的办法,同时也要以自己的行为给孩子作出榜样。也就是既重视言教,又要注意身教,把二者统一起来,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幼小孩子生活经验的社会知识都非常缺乏,不会辨明是非,时刻都学要父母的指点。应该给孩子讲清道理,告诉孩子怎样做不对,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家庭中,父母要有意识创造良好氛围,为孩子树立榜样。 五、总结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幼儿不仅是血缘关系,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家长是幼儿最直接的榜样,家长言行对幼儿起着言传身教和人格示范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因为在家庭的小社会里,家长言行是完全暴露的。家长言行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在教育幼儿的同时,要不断的加深自身的修养,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采取积极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