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第六课琵琶行(并序)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8612062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第六课琵琶行(并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第六课琵琶行(并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第六课琵琶行(并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第六课琵琶行(并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第六课琵琶行(并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第六课琵琶行(并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3全册同步练习:第六课琵琶行(并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单元 第六课 琵琶行(并序)1一、双基夯实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浔阳(xn)枫叶(fn)瑟瑟(s) 迁谪(zh)B慢捻(nin) 霓裳(n)六幺(yo) 嘈嘈(co)C幽咽(y) 暂歇(zhn)乍破(zh) 转徙(x)D收拨(b) 裂帛(b)钿头(din) 银篦(b)【答案】C(暂读“zn”)2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明年秋委身为贾人妇曲罢悯然今漂沦憔悴铁骑突出刀枪鸣整顿衣裳起敛容恬然自安因为长句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ABC D【答案】B(句中加点词都属古今异义,所以选B。)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C(C

2、项均为介词,在。A项,助词,附在词或词组后构成名词性“者”字词组,用来指代人,可译为“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动词,认为正确;D项,动词,写,作/动词,认为。)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D(两个“信”字都当“随意”讲。A.言:话,字;B.是:代词,这,判断动词,是;C.轻:轻轻地,形容词,看轻,轻视,形容词活用作动词。)5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C转徙于江湖间。D赵氏求救于齐。【答案】B(B是被动句,其它都是倒装句。)6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

3、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音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夸张的手法。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答案】B(“夸张”不正确。)7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

4、不可见路人【答案】C(琵琶女的迟疑是因为她“无心见生人”。)8对下列寓情于景的句子,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萧瑟秋意,创设氛围,以烘托送客的情真意切。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描写映于茫茫江水中的冷月,渲染冷清、寂寥的气氛,烘托惨别之情。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描写沉浸于江心的秋月洁白、冷寂,烘托“悄无言”,以“寂”衬“声”,从侧面写乐声之感人。D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以孤舟、冷月与江水的寒意,烘托琵琶女“守空船”的冷寂、凄凉、悲怆。【答案】A(“以烘托送客的情真意切”不对。)二、文本精品阅读下面语段,回答912题。元和十年,予左迁

5、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6、。9小序部分交代了时间、_、_、_等要素,说明了写作的缘由,为全诗奠定了_的基调。【答案】地点人物情节;凄切10第段的诗句中有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请在这些句子下面画上横线,并说明其作用。_【答案】画线句子应为第段的第一、二、六句。其作用是烘托环境、渲染气氛。11第段的两句是琵琶女弹琵琶之后听众的反应和周围景色的描写,试简述这两句运用的手法和作用。_【答案】手法是烘托。作用是写出听众已处忘我境界,写江心秋月冷照,以烘托演奏的效果。12第段是整理关于浔阳住地景物的描写,这与诗中的哪些句子照应?这几句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些句子映衬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这与上述两段中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照应,

7、有烘托作用,表达了诗人谪居浔阳的郁闷心情。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5题。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觉:醒。13白居易,字乐天,号_。【答案】香山居士14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交代时间之早。B颔联以犬和鸟的表现描绘清晨兴旺之景。C尾联“乡梦不多成”呼应“心空”,点明主旨。D本诗语言浅显平实,给读者清新自然之感。【答案】B(颔联两句借对犬和鸟的传神刻画,表达时节和气候,和“兴旺”无关。)15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

8、析画线句。答:_【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爽快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四、高考热点16阅读下面一段话,在横线上填入李白的两句诗。(只填序号)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_,_,他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限的一个典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

9、沧海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答案】(这个题不是很难,但是要吃透所给的材料才能做好。“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是整个题的关键。句都很好地表达了这样一种信息。)17某校即将举行校庆100周年活动,一位成为著名画家的校友王先生寄来一幅曾经获得全国大奖的处女作锦绣河山表示祝贺,校学生会的宣传委员为校长办公室写了一封短信给这位校友,其中4处画线部分里有的词语用法不妥,请写出修改意见。王先生:你好!校长近日收到你获得过全国大奖的第一幅处女作锦绣河山,非常高兴,已安排我们将你的作品惠存于校友作品陈列室。你随寄的对这幅画的

10、说明文字,我们已按你的吩咐请校庆办公室主任雅正,请你放心。对你在绘画艺术上取得的成功,校友们感到十分自豪。再次感谢你对敝校所尽的绵薄之力,祝你在绘画艺术领域里获得更大的成功。祝身体健康中学校长办公室年月日(1)_改为_(2)_改为_(3)_改为_(4)_改为_【答案】(1)删除“第一幅”。(2)“惠存”改为“珍藏”。(3)“雅正”改为“略作改动”。(4)“你对敝校所尽的绵薄之力”可以改为“你对母校作出的贡献”。(“第一幅处女作”重复;“惠存”和“雅正”为敬辞,“绵薄之力”为谦辞。)18有一个学者希望某集体宿舍的人们要谦虚谨慎,和睦相处,不要与邻居争吵,写了一副对联,其上联是“庭前广种虚心竹”,请你写出下联。下联:_【答案】院里休栽带刺花(要做好这个题,首先要注意题干的要求,“谦虚谨慎,和睦相处”,包含了两个信息:谦虚和和睦。而“庭前广种虚心竹”中就包含了谦虚的要素,所以下一句就应该是和睦。而且“庭前广种虚心竹”具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所以下联也应该如此。“带刺花”,就是不和睦的意思,“休栽”就是要和睦。对仗要工整。)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