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三问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611856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阅读三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阅读三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阅读三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阅读三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阅读三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阅读三问:何以在阅读中生存 在人们的印象中,读书之于教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身为教师而不读书,才是咄咄怪事。可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却是:读书的教师越来越少,教师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现在的教师为什么不读书?在人们的印象中,读书之于教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身为教师而不读书,才是咄咄怪事。可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却是:读书的教师越来越少,教师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先讲一件沉重的事情,不久前,我中学母校的一位青年教师在家猝死。好友在电话里几度痛泣,他说,这位老师工作上勤恳如牛,任劳任怨,自恃身体不错,身兼数职,常常加班加点,他的死完全是超负荷劳动所致,即所谓过劳死。母校这位青年教师的不

2、幸,虽不能说普遍,但此类事件在全国各地也时有耳闻。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生活上、工作上诸多压力的侵袭,很多教师在身体上、精神上纷纷亮起“红灯”。没有美好的生命状态,难有美妙的阅读。让一个身心疲惫的人体会到“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好比要让荒漠一夜间变绿洲一样,不过是一件想起来很美的事而已。打开一本书,不知不觉沉浸进去,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心境。所以,教师不读书,更多是教师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本能地启动生理、心理的调衡机制,以免耗能过多,免疫力下降,让身心遭到疾病的侵扰。以上观点,并非主观臆断,而是有科学依据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流行着这样的社会风气:许多薪俸阶层的男人下午下班后

3、,径直到小酒馆喝酒,直至酩酊大醉才回家。针对此社会现象,当年担任日本劳动卫生顾问的松田育一先生,通过对人的大脑构造进行独特研究,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并在“日新报导刊”上发表了驱散焦躁和烦恼一文。松田育一先生研究指出,在人的脑子里同时存在着三个脑子,分别为鳄鱼脑、马脑和人脑。从人脑的构造分布来看,属于爬虫类的鳄鱼脑(脑干)在最底层,它承担了人的自律神经作用和生存所必需的基本功能,如呼吸、维系心脏跳动、保持体温、消化食物,以及睡眠、排泄、自我防卫本能等;居于鳄鱼脑之上的是更加进化的哺乳动物的马脑,其作用是赋予人以感情,如恐惧、愤怒、思慕、寂寞等;包围在鳄鱼脑、马脑四周的是大脑,即人的脑子,它是理性、

4、智能的代称,诸如思考、计划、创造等人所特有的功能都是通过人脑来实现的。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家庭里,每个人都被要求要冷静、合理、理智、抑制自我,而不能凭感情行事。其实,人与动物相似,若过于粗暴地处理自己的感情,则易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倘若人长期受到精神紧张的打击,此信号会传至鳄鱼脑中的自律神经,并使之紊乱,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胃穿孔、胃溃疡等症状。于是,日本薪俸阶层的男人们就去小酒馆喝酒,因为酒精可以使大脑休眠。这样,平时受到大脑抑制的马脑便恢复了精神,随即感情毫无掩饰地宣泄出来,具体表现为酒醉后时哭时笑、喜怒无常。回过头来看,整天忙不停的教师同样需要释放马脑,让大脑休息,以便第二天精神饱满地

5、去工作,所以,当教师好不容易歇下来,最好是散散步,看看电影、电视,或跟家人、朋友聊聊天。阅读是有难度的,同时需要马脑和人脑的协调、配合,才可能与作者对话,还原书中的情感、思想。对于大部分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教师而言,在忙了一天之后捧起书,只能使精神进一步紧张,要么昏昏欲睡,要么身心倍受折磨。也就是说,教师不读书,或书读不下去,其实是源于调剂身心的生命本能而为自己理性选择的一种“节能”的生活方式。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的竞争意识与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教师之不读书,与此息息相关。目前的职称评定标准在看似公平的逐条量化之下,却指向了淡化读书,乃至“鼓励”不读书的方向。教师职称关乎其个人利益及荣誉感,除了心灰意冷或洒脱超越的极少数教师,绝大多数教师还是趋之若鹜的。然而僧多粥少,竞争随之而来。在职称评定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各种荣誉中,最为关键的是学校的评价。现实情况下,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还是很单一的:能抓出好成绩的教师,就是好教师。考试是一门技术活儿,只需特定的技能,学科之外的书往往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当教师选择为眼前利益冲刺后,难免要把学科之外的书本冷落一旁,久而久之,也就忘却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叫做书的精神食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