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规避风险的六大策略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611562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票规避风险的六大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股票规避风险的六大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股票规避风险的六大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股票规避风险的六大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票规避风险的六大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规避风险的六大策略因股票价格的变幻规律难以掌握,股票的见险就较难控制。为了规避风险,使股票投资的收益尽可能达到 最大化,前人总结了一些股票投资的基本策略,本节将选其中六种予以简略介绍。61 固定投入法“固定投入法”是一种摊低股票购买成本的投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其关键是股民不要理会股票价格 的波动,在一定时期固定投入相同数量的资金。经过一段时间后,高价股与低价股就会互相搭配,使股票 的购买成本维持在市场的平均水平。例如,某投资者每季固定用 1 元购买某种股票。一年后他所购买的股票情况如下:季度投资额(元)每股价格(元)购买的数量1140250215518031502004144220该股票在

2、一年中的平均价格为 4725 元,4 元资金能买股票 840 股。由于采用 “ 固定投入法 ”,使股票的平均成本降为4706 元,共买入股票 850 股,如果他用一年的总投资额4 元都在股票价格最高的二 季度时买进股票,那就只能买到730股,自然比 “固定投入法”的买入数量要少。如果他在股票价格最低的 一季度时投入全部资金 4 元购买股票,那能买到1000 股,则要比“固定投入法”买入数量多。“固定投入法” 是一种比较稳健的投资方法,它对一些不愿冒太大风险,尤其适宜一些初次涉入股票市场、不具备股票买 卖经验的股民。采用“固定投入法”,能使之较有效地避免由于股市行情不稳可能给他带来的较大风险,不

3、 致于损失过大;但如果有所收获的话,其收益也不会太高,一般只是平均水平。62 固定比例法“固定比例法”是指投资者采用固定比例的投资组中,以减少股票投资风险的一种投资策略。这里的投资 组合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保护性的,主要由价格不易波动、收益较为稳定的债券和存款等构成; 另一部分是风险性的,主要由价格变动频繁、收益变动较大的股票构成。两部分的比例是事先确定的,并 且一经确定,就不再变动,采用固定的比例。但在确定比例之前,可以根据投资者的目标,变动每一部分 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如果投资者的目标偏重于价值增长,那么投资组合中风险性部分的比例就可大些。 如果投资者的目标偏重于价值保值,那么投资组

4、合中保护性部分的比例可大些。例如,某投资者有现款1000 元,按照“固定比例法”进行投资。首先他要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为投资组 合确定一个比例。假如该比例为保护性部分和风险性部分各占 50 。于是,他就得把其中的 500 元投资 股票,另外500 元投资于债券,各占50。在其后,根据股票价值的变化,对投资组合进行修正,使两者 之间始终保持既定的比例。假如股票价格上涨,使他购买的股票价值从 500 元上升到 600,那么,在投资 组合中风险性部分就要大于保护性部分,破坏了原先各占 50的比例规定。这时要进行修正,将升值的 10 0 元按 50 的比例进行分配,即卖出 50 元股票,再投资于债券,

5、促使二部分的比例重新恢复到各占 50 水平。固定比例法是建立在投资者既定目标的基础上的。如果投资者的目标发生变化,那么投资组合的比例也 要相应变化。比如其价值增长的欲望加大,投资组合中的风险性部分的比例就要加大;反之,风险性部分的比例就要 缩小。63 可变比例法“可变比例法”是指投资者采用的投资组合的比例随股票价格涨跌而变化的一种投资策略。它的基础是一 条股票的预期价格走势线。投资者可根据股票价格在预期价格走势上的变化,确定股票的买卖,从而使投 资组合的比例发生变化。当股票价格高于预期价格,就卖出股票买进债券;反之,则买入股票并相应卖出 债券。一般来讲,股票预期价格走势看涨时,投资组合中的风险

6、性部分比例增大;股票预期价格走势看跌 时,投资组合中的保护性部分比例增大。但无论哪一种情况,两部分的比例都是不断变化着的。例如,某投资者有现款1000元,按照“可变比例法”进行投资。最初股票与债券各占 50的比例,即500 元投资于股票,购入某种每股50 元的股票10股,500 元投资于债券。假如股票预期价格走势线是看涨的, 并且预期每股每月上涨 5 元。投资者根据股票价格与预期价格的差额买入或卖出股票,并相应买卖债券。 那么,当股票价格与预期价格一致时(即每月上涨5 元),投资组合中的风险性部分的比例在第二个月就会 从 50 上升到 5 2 4(股票额 550 元与债券额 500 元之比),

7、在第三个月又从 52 4 升到 54 5。当股票价格低于预期价格或者高于预期价格时,则可以根据实际差价的分配百分比买入或卖出股票,从 而也会使投资组合中的风险性部分的比例逐月加大。比如股票价格上涨到每股 61 元,较预期价格每股 55 元高出6元,这6元就是股票价格与预期价格之间的实际差价。如果实际差价的分配百分比仍然为各占50, 那么投资者就要在每股股票中抽出3元(即6x50%=3),将总价值为30元的股票抛出,并买入同额债券, 这样他的投资组合是股票 580元,债券530元,风险性部分占5225,保护性部分占4775。这里实 际差价的分配百分比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需要和具体情况而确定。假如股票

8、的预期价格走势线是看跌的,那 么情况正好相反,投资组合中的风险部分的比例会逐步减小。因此,在使用可变比例法时预期价格走势至关重要。它的走势方向和走势幅度直接决定了投资组合中两 部分的比例,以及比例的变动幅度。64 分段买高法“分段买高法”是指投资者随着某种股票价格的上涨,分段逐步买进某种股票的投资策略。股票价格的波 动很快,并且幅度较大,其预测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股民用全部资金一次买进某种股票,当股票价格确实 上涨时,他能赚取较大的价差;但若预测失误,股票价格不涨反跌,他就要蒙受较大的损失。由于股票市场风险较大,股民不能将所有的资金一次投入,而要根据股票的实际上涨情况,将资金分段 逐步投入市场。

9、这样一旦预测失误。股票价格出现下跌,他可以立即停止投入,以减少风险。例如,某投资者估计某种在50元价位的股票会上涨。但又不敢贸然跟进,怕万一预测失误而造成损失。 因而不愿将1000元现款一次全部购进该种股票,就采用“分段买高法”投资策略。先用250元买进5股,等 价格上涨为 55 元时再买进第二批;再上涨到每股 60元时,买进第三批。在这个过程中。一旦股票价格出现下跌,他一方面可以立即停止投入,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获利情况抛出手中的股票,以 补偿或部分补偿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假如投资者买进第三批股票后,价格出现下跌,这时投资者应停止 投入,不再购买第四批;同时要根据股票价格下跌幅度来决定是否出售已

10、购股票。当股票价格不跌为55元 可考虑出售全部股票。这样,第三批股票上的损失可以用第一批股票上的盈利来弥补,保证1000元本金不 受损失。当然,投资者也可以根据股票下跌幅度,分批出售股票。65 分段买低法“分段买低法”是指股民随着某种股票价格的下跌,分段逐步买进该种股票的投资策略。按照一般人的心 理习惯,股票价格下跌就应该赶快买进股票,待价格回升时,再抛出赚取价差。其实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股票价格下跌是相对的,因为一般所讲的股票价格下跌是以现有价格为基数的,如果某种股票的现有价格 已经太高,即使开始下跌,不下跌到一定程度,其价格仍然是偏高的。这时有人贸然大量买入,很可能会 遭受重大的损失。因

11、此,在股票价格下跌时购买股票,投资者也要承担相当风险。一是股票价格可能继续 下跌,二是股票价格即使回升,其回升幅度难以预料。股民为了减少这种风险,就不在股票价格下跌时将全部资金一次投入,而应根据股票价格下跌的情况分 段逐步买入。例如,某种每股50元股票,其价格逐步上涨,当上升到每股60元时,开始回跌,假如跌到每股55元, 这时可能继续下跌,也可能重新回升。由于原先上涨幅度较大,使得继续下跌可能性要大于重新回升的可 能性。如果某投资者在下跌时将所有的资金1000元一资投入该股票,那么他很可能会因股票价格继续下跌 而遭受较大的损失。他只有在股票价格重新回升,并超过每股 55 元时,才有获利的可能。

12、如果他采用“分 段买低法”逐步买入该种股票,就能通过出售股票来补偿,或部分补偿遭受的损失,以减少风险。当股票价 格跌到每股55元时,他先买进第一批5股该种股票,待股价跌到每股50元时,买进第二批,再跌到每股 45 元时,买进第三批。这时,如果股票价格重新回升,当上升到每股 50 元时,投资者就可以用第三批股 票来抵销买进第一批股票的损失。如股票价格继续下跌,那么也能减少投资者的损失。如股票价格重新回 升到最初的每股 60 元时,那么股民就能获得巨大收益。“分段买低法”比较适用于那些市场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如果股票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 对于长线股民来说,可以一次完成投资,不必分段逐步

13、投入。因为股票价格一般不可能低于其内在价值, 其回升的可能性很大,如不及时买进,很可能会失去获利的机会。66 相对有利法“相对投资法”是指在股市投资中,只要股民的收益达到预期的获利目标时,就立即出手的投资策略。股 票价格的高低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高价与绝对的低价。此时是高价,彼时却可能是低价;此时是低价 而彼时则有可能是高价。所以,在股票投资过程中务必要坚持自己的预期目标,即“相对有利”的标准。因 为在股票投资活动中,一般投资者很难达到最低价买进、最高价卖出的要求,只要达到了预期获利目标, 就应该立即出手,不要过于贪心。至于预期的获利目标则可根据各种因素,由投资者预先确定。例如,某投资者有现

14、款 1000 元,买进了 20 股某种每股 50 元的股票。如果确定预期获利目标为 10, 那么当股票价格上升到每股 55 元时,他就该立即出售全部股票,获净利 100 元,正好为其本金的 10, 如果其确定的获利目标为 20,那么必须等到股票价格上升到每股60 元时,才能卖掉股票。很显然,“相 对有利法”虽然比较稳健,可以防止因股价下跌而带来的损失,但也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股票出手后,如 股票价格继续上涨,那么股民就失去了获取更大收益的机会;二是如果股票价格变化较平稳,长期达不到 预期获利目标,那么投资者的资金会被长期搁置而得不到收益。投资者除了事先确定预期获利目标外,还 可相应确定预期损失目标,这就是止损线,只要股票价格变化一达到预期损失目标,股民就立即将股票出 手,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