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锦州市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61131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锦州市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锦州市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锦州市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锦州市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锦州市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锦州市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锦州市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锦州市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 锦州市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4-7 信息来源:民心网 一、我市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城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市委提出的“双增升位”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健全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稳步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中心镇、城中村和城边村的改造步伐,全市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为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目前,我市下辖10县(市)区,总人口312.6万人,城镇常住人口149.6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7.8

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3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化率为62.1%)。其中,黑山县达到31.2%;北镇市达到24.7%;凌海市达到26.6%;义县达到23.5%;太和区、开发区、松山新区的城镇化率分别为66.4%、37.9%、75.4%。截至2023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1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22元;三次产业比重由2023年的25.3:33:41.7调整到去年的16.4:49.1:34.5;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850万平方米;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4处;新建乡镇客运站7座;新建“一

3、池三改”沼气池1.4万个;全市1109个村的黑色路面已全部实现村村通;9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0.3、118. 9、37.7、 27、16.5万人。 二、我市在城镇化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城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工作的开展,按照省政府推进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要求,我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两位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委、办、局为成员单位的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建委。制定印发了锦州市推进城镇化工作方案,并先后多次召开专题调度会议,调度安排全市城镇化工作。各县(市)区也认真落实省市

4、政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把推进城镇化建设纳入到重要的工作日程。全市10个县(市)区均成立了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所涉及到的试点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同时,按照“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原则,调整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强调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和联合作战的能力,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加快城镇化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需要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只有实现工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才能推动和支撑城镇化向良性循环发展。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努力实现“双增升位”。各县(市)抢抓机遇,广开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累计投

5、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多亿元,建立了重点工业园区,为项目入驻和产业向集群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截至2023年,累计入园企业150户。今年上半年,县域重点园区累计完成标准厂房建设9.2万平方米,新开工项目45个,项目到位资金16.4亿元,入园企业45个,其中,黑山县庞河产业园区3个,北镇市沟帮子工业园区25个,凌海市大有产业园区4个,义县七里河工业园区13个。企业的入驻和运行投产,为当地居民和农民就业提供了空间和渠道,有效地推动了城镇化建设的开展。 3、大搞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水平是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城镇化的一项硬性指标。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滨海公

6、路、龙栖湾大道、农村电网改造、乡镇客运站、农村公路、农? ?20多亿元,提高了全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 4、努力实现“三个结合”,推动城镇化建设深入进行 一是将转移农村富余人员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农村富余人员转移到城镇居住后,首要的问题是解决就业。我市各县(市)区政府把转移到城镇居住的人员的就业问题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他们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积极与企业联系,通过结对帮扶、培训提高、专场招聘等多种形式,要求企业尽量接收转移到城镇居住的人员再就业,并让企业做到“加岗不减薪”、“上岗不待岗”,切实解决了转移人员的就业问题。“十一五”期间,共累积吸纳就业人员30多万人次,为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打下了坚实

7、的基础。 二是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我市利用国家社保政策平台,加快建立包括养老、医疗、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等在内的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截止2023年,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0.3、118. 9、37.7、 27、16.5万人。 三是将落实农村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我市各县(市)区政府结合农村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统筹协调了各行各业的关系,优化了城乡用地的结构和布局。经过调研摸底,确定了2023年至2023年完成全市城中村和城边村的改造任务,制定了五年改造计划,并向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争取农村土地增减挂钩指标,确保了建设用地指标落到

8、实处。 三、我市在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尤其是地方配套资金严重短缺。绝大多数城镇化建设项目的资金匮乏,启动资金和配套资金也没有列入到政府的财政预算,建设资金更是短缺。从目前县(市)区政府的财力上看,难以满足城镇化建设资金的需求。 2、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面宽、量大,困难多。我市的城市危旧房屋和城中村、城边村的改造工作,得到了绝大部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离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且改造老城区和城中村、城边村情况比较复杂,也受到土地政策、户籍政策、资金等方面原因的制约,若按照省政府城中村和城边村改造计划的要求,我市完成每年改造的任务将十分艰巨。 3、征地拆迁困难。

9、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在土地征收拆迁过程中,虽然市县两级政府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进行补偿,并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但部分群众对房产、地上物及土地的补偿要求越来越高? 4、同地同权不同价的问题。依据土地管理法规定:要改变农村集体用地的所有权,首先办理土地征转审批手续,把农村集体用地改变为国有土地,才能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城市建设用地“同权”。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价格主要受所在位置、交通条件、土地市场需求和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制约,这就造成了农村集体用地与国有土地之间的同地同权不同价的问题。 5、个别县(市)区对城镇化工作重视不够。“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工作进展

10、迟缓。有的成员单位没有认真研究和落实城镇化工作的实施方案,致使城镇化工作开展的有好有坏,参差不齐。 四、对今后城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科学规划,强化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 城镇化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的部门多,任务重,责任大,需要政府做好方方面面的指导与协调工作。为此,各级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稳定、政绩与民生”的关系,充分认清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肩负起城镇化建设的重任。当前,要切实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领导,尽快将城镇化工作列入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绩考核指标,按照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城镇化建设工作意见的要求,抓

11、紧抓好抓出成效。同时,要聘请高人和能人,编制出一整套既科学合理,又符合本地实际及民意的城镇化总体规划。按照规划的要求,有计划、分步骤,保质保量地推动城镇化建设的扎实开展。 2、优先发展沿海城镇,实现城镇化建设的新突破 按照市委提出的全面实施沿海突破战略,建设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的要求,建议市政府沿105公里的海岸线,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布局小城镇建设。同时,又要依托国家级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龙栖湾开发区以及大有经济区、建业经济区,以开发开放战略为牵动,突出临港经济特色,发展新型材料、物流、高端技术等产业,形成产业集聚的新经济增长区,建设成为集临港工业区、高档生活区、休闲旅游区为一体的宜

12、居滨海新城和新市镇。 3、灵活运用农村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破解城镇化建设用地难题 城镇化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是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大农垦、林场等危旧房屋改造的有利契机,积极推进新一轮的合乡并镇和村屯整合改革工作,彻底改造乡镇面貌。同时,要在吃透和用好农村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基础上,做好村屯调研摸底工作,通过村屯合并等手段,用“旧房换新房”、“大院变小院”等方式,来置换闲置的农村建设用地用于城镇化建设。 4、创新融资体制和机制,拓宽城镇化建设资金渠道 从我市当前的城镇化建设情况上看,制约城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是资金短缺问题。由于资金匮乏,致使城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13、开展滞后和难以落实。在解决资金问题上,海城市的做法很直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继续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化,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支撑 各级政府还要进一步加大发展县域经济的力度,增强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一是要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和工业园区建设。要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税源多的大项目。同时,也要采取多元化投资,加快重点工业园区建设,使重点园区尽快实现“五通一平”和“七通一平”,为项目入驻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二是要抓大扶优,不断扩大和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与效益。筛选一批市场前景好、实缴税金多、就业安置率高的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市场和人才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使企业做大做强,拉动行业

14、发展。三是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四是要加大商贸、旅游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力度。进一步扩大农业物流业、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休闲旅游农业的发展规模,转移和安置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化进程。 6、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设施建设,为城镇化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大部分农村没有专门的环境设施,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养殖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等任意堆放、焚烧和排放,“脏、乱、差”现象相当严重;而且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又向农村转移,加剧了农村的环境污染程度,对广大农民的身

15、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做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加大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力度,普及农村使用清洁能源的覆盖率。其次,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多元投资的方式,加大农村环境的整治力度,使农村环境保护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7、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目前,我市各县(市)区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已经建立,部分县(市)区也完成了市下达的指标任务。但就全市来讲,还没有达到全覆盖,尤其是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村的参保率还很低。当今,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国家的社保政策,积极筹措资金,提高基金缴纳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加快建立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等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推进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讯员:朱禹/锦州市人防办 锦州市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 城镇化调查报告 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乡镇城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