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张景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610648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 张景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心理学 张景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心理学 张景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心理学 张景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 张景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 张景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学习者的差异与教学思考题:1. 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2. 能力有哪些种类?3. 简述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理论。4. 论述斯滕伯格的智力三维理论。5. 能力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应如何进行面向能力差异的教学。6. 什么是学习风格?怎么理解这一概念?7. 什么是认知风格?它与学习风格有何区别?8. 学习风格的差异有哪些表现?针对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应如何开展教学活动?9. 认知风格的差异有哪些表现?10. 性别差异现象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待性别差异?11. 试述你对学习者差异的多样性和共同性的理解。第一章能力一、概述能力是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

2、理特性。首先,能力是和活动紧密相连的。一方面,能力在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能力在活动中得以表现。其次,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二、种类人的能力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根据适应范围和表现领域不同,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智力。构成智力的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考力等,其中思考力即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如绘画、音乐)中表现出来的能力。2. 根据创造力水平不同,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来学习各种知识,然后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

3、的能力,如儿童对父母的言语、表情的模仿。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和新产品的能力,如作家构思新的人物形象。3. 根据先天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关系不同,分为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流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较多依赖于个人的先天禀赋。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在人的一生中,晶体能力和流体能力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晶体能力达到最高点的时间比流体能力晚,下降 也晚。根据卡特尔的看法,流体能力在20岁以后发展达到高峰,30岁以后就开始下降,但晶体能力一生中 一直在发展,到人年老的时候还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4. 根据功能不同,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

4、交能力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等。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实验操作能力等。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言语感染力等。三、结构能力的结构是指能力包含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相关理论有两类:一是心理测量学的理论,它偏 重分析能力的结构特征;二是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理论,它着重探索能力形成的心理过程及信息加工过程的 特点。(一)心理测量学的理论1.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认为能力由两个因素组成: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G因素存在于所有的智慧行为中,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S因素是指在完成特定任务时所需要的一

5、些特殊能 力。人们任何一种作业的完成都有G和S两张因素的参与,两种活动中包含的G因素越多,作业成绩的正 相关就越高,反之,包含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2. 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认为能力由7种因素构成,这七种因素是独立的,它们分别是:计算能力、言语流畅性、词的理解、记忆、 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他根据这七种基本的能力编制了一个相应的智力测验,称为基本能力测验, 测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因素并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有某种普遍的因素存在。3. 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理论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分别是内容、操作和产品。内容:指的是智力活动作业的内容,包括听觉、视觉、符号、语义、行为。操作:指的是智

6、力活动的性质,即个体进行作业时需要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和评价。产品:指的是智力活动的产物,是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4.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他提出8中不同的智力:言语能力、逻辑一数理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 身体一动作智力、自省智力、人际智力和自然智力。他认为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 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二)信息加工的理论1. 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一个适当的智力理论应该考虑智力与外在世界、内在世界以及人的经验的关系。他认为智力行为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智力行为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发生的,

7、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因此智力是一个 相对的概念。第二,相同的智力行为有相同的内在心理机制。第三,智力既与社会文化条件有关,也与个体的内在心理机制有关,个体的经验是实现内部世界与外部世 界练习的纽带。智力三元理论包括三个亚理论:(1)成分亚理论。即完成认知任务需要使用的各种成分或过程,这些成分和过程分别是:元成分、操作成 分和知识获得成分。(2)经验亚理论。该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一是信息 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3)情景亚理论。该亚理论认为智力行为是指有目的的适应、选择和改造与自己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现实 世界的心理活动。它有三种形式:一

8、是适应,二是选择,三是塑造。2. 戴斯的智力的PASS模型由戴斯等人提出,PASS是指“计划一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该理论认为智力活动由三个相互联 系的认知系统组成,它们是注意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和计划系统。四、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水平、结构、表现早晚和性别等方 面的不同。(一)水平差异能力水平有高低之分,大致来讲,在全世界人口中,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即中间大,两头小。(二)结构差异能力有多种成分,它们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能力的结构差异。(三)表现早晚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即年龄的差异,是指个体能力的发展有早有晚。有的人早熟,有的人

9、大器晚成,而大多数 人的能力是在中年表现出来的,叫中年成才。(四)性别差异研究表明,性别差异不是表现在能力的总体水平上,而是表现在能力的不同方面,总趋势为:总体平衡,各有优势,存在一定的年龄倾向性。五、面向能力差异的教学学习者的能力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数量,也影响学习的质量,因此在教学实践中, 一方面要开发学生的潜力,促进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模式,以适应 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特点。(一)面向能力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质分组,另一种是留级和跳级。1. 同质分组:是指对年龄相同但智力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以便于集中采用适应 学生智力特点的教学方式。2. 留级和跳级:也是缩小班内学生能力差距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跳级大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是 留级的效果往往那个不够理想。(二)面向个别差异的教学模式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