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610551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请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和物质观的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照相、反映。”(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如下每要点1分)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本。2、 请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的因素。因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主线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主线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分)()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认之否认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分)(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线措施矛盾分析法。(2分)3、请简述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人们的启示。(1)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如下每要点1分)一方面,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就一定范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两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另一方面,真理与谬误又是互相联系的。真理是与谬误相比

3、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真理的每一种进步都意味着谬误被批驳、被放弃、被真理所取代。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畴、一定条件下才可以成立,如果超过这个范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想做一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就必须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任何状况下,我们都要坚信,真理最后总要战胜谬误,树立终身为真理而奋斗的抱负信念,准备随时为真理而献身。(分)4、价值规律的作用。答: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派

4、比例。(2分)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派。(2分)5、 试述辩证否认观的内容,并用以阐明应如何看待国内老式文化和外国文化。(1)辩证否认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认是事物的自我否认,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成果。(2分)第二,否认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奔腾。只有通过否认,旧事物才干向新事物转变。(2分)第三、否认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认环节联系起来的。(2分)第四、辩证否认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悲观因素又保存其积极因素。(分)(2)国内老式文化和

5、外国文化内部都存在着固有的优秀先进成分和腐朽落后成分,它们的优秀先进成分是它们保持和传承的基本,而她们的腐朽落后成分则是促使它们被变化和更新的缘由。因此我们在看待它们的时候,需要区别看待,既要抛弃或克服它们腐朽落后的部分,又要保存和发扬它们优秀先进的部分,取其精髓,弃其糟粕,使它们都能为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建设来服务。(分)7、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其理论根据是什么?p13答: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6、去。唯物史观有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发明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本。、试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重要体现。答: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过一国和地区的范畴而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其重要体现是:一是生产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整个地球俨然一种大工厂。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长。三是金融的全球化。一方面,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四是公

7、司经营的全球化。公司经营全球化的重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9简答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答: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派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派。10、简答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体现。答:意识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重要体现是: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筹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发明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引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引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41、 简述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

8、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一方面,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是人类其她活动的首要前提。另一方面,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构造、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所有社会生活。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形态从低档向高档的更替和发展。 2、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价值决定的。”它涉及三部分: ()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 )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 )劳动

9、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一种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其她商品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新价值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体现为工资等相应收入)更大。4 、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重要体现。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过一国和地区的范畴而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一体化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体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人类生产活动的国际水平分工、竞争和跨国界组织生产、协作,使得各国成为全球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二是贸易的全球化:随着生产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扩大,其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三是金融的全球化:随着生产和贸易

10、的全球化,国际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一体化水平提高;四是公司经营的全球化:世界经济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而迅速发展,提高了生产、资本和商品的国际化水平,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44、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性涉及哪些方面?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 “各尽所能、按劳分派” 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

11、克思主义为指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1、 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第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分)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多种形式之间互相影响及各具有其历史的继承性;(3 分第三,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42、简述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积极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派比例;(4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派。43、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因素。第一、 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

12、的特点;(4 分)第二,历史文化老式的差别是导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导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因素。42、 如何深刻结识现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1)现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成果。(2 )现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主线性质发生了变化。( )对的结识现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有助于我们分析和借鉴其积极因素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41 简答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

13、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本。4、社会的物质性重要表目前哪些方面。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故意识指引,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4、简述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派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派。44、

14、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性涉及哪些方面?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3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派 ” 的制度。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5、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6、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5、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15、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托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 唯物史观有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发明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本。行政学 名词解释1. 行政权力:属于政治权力的一种,它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根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2. 行政国家:0世纪行政权力发展的独特现象,是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这样一种阶段国家行政权渗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在其生命的整个过程中 都离不开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成为影响人们生命、自由、财产和国家安全、稳定、发展的一种几乎无所不能之物。3. 政府职能转变:即是指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对其履行职责的范畴和发挥功能的限度作出合适的调节。4. 政治与行政2分法:在史坦因、狄克洛克和威尔逊政治行政关系研究的基本上,对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了更为系统和具体的论述,明确提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观点,并且指出人们虽然可以从理论上对政治行政作出辨别,但是在实际中两种现象往往出项重叠和交汇;政治一定限度上控制行政,行政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的政治行政协调机制。5. 行政组织的编制是指国家有关某个组织内部的机构设立、人员定额及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