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考试判断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61020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知识考试判断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法律知识考试判断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法律知识考试判断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法律知识考试判断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法律知识考试判断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知识考试判断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知识考试判断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判断题1. 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根本意志的反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V2. 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 )V3. 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 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 ) V4. 要坚持问题导向,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 可操作性、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 ( )V5推进科学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唯一途径。()x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 V7.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 ) V8. 全国人民

2、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 ( ) V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 ( ) V10.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 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 ) V11. 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 誓。()“12.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 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 察长职务。()V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 )V14. 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V15.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3、社会主义公有制。 ( )V16.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 ) V1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的两个月以前,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 举。如果遇到不能进行选举的非常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以全体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可以推迟选举。 ( ) V1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兼任国家 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X19. 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 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 ) V20. 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

4、 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X21. 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 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V22.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 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 ) V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 示威的自由。 ( ) V24. 任何公民,非经国家监察机关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政府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 X25.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 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 )V26.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

5、必须履行宪法 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 V27.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定。 () X28.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单位和选民有权依照 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由他们选出的代表。 ( ) V29. 运用法治的意识和观念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得 出理论的这种认识过程,就是法治思维。 ( ) V30.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能不能遵守法 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优先 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 ) V31. 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需要重点增强普通百姓的法律意识。()X32.

6、我们应坚持将信访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矛盾的主要方式。() X33.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 项,不得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 务。(W34. 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 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提交讨论。( ) X35. 党政分管领导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 )X36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总规矩。()V37. 在纪律集中整饬过程中,不收敛、不收手的,应当加重或 从重处分。 ( ) V38. 对于全体或者多数党员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应当予以改组。 ()X3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

7、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 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 判。 ( )V40.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 )X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 )V42.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沁43. 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宇44.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V45. 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可以超过两届。( )x46. 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五十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可以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 )x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受主席的委托,可以代行主席的部 分职权。(沁48国务院实行

8、总理负责制。(沁49. 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50. 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 ( )x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x53. 公民享有的结社自由必须经过申请登记才能合法。()V54. 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V55.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V5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 ( )x57. 我国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常委会以法律规定。()V58.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矿藏、水流只能属于国家所有。 ()59.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V60. 属于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自接到 该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十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 )x61.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 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受 理,但上级行政机关不能直接受理。()x62. 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 ()V63.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

10、,被申请人可以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 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 )x64. 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 经说明理由,可以撤回;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中止。()x65.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x66. 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作岀,即发生法律效力。()x67. 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沁68. 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 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 密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 ( )x69. 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

11、 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 许可决定。()V70. 行政许可法本质上是一部程序法,它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的程序。()V71. 行政许可申请不能通过传真的方式提岀。()x72. 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V73. 赋予公民特定资格的行政许可,该公民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吊销许可。()V74. 违法设定行政许可不承担法律责任。 ()x75. 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一 般情况下应当撤销。()V76行政机关对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不得擅自改变。()V77. 行

12、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以不收费为原则,所需经费应当由 本级财政予以保障。()V78. 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V79. 行政机关对被许可人依法提出的延续申请逾期未作决定 的,视为拒绝延续。 ( )x80. 公民特定资格的考试依法由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实施, 公开举行。()V81. 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V82. 执法人员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 备案。()V83. 罚金是行政处罚的种类之一。 ( )x84.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可以 按比例分给作岀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作为执法经费。()x85. 限制人身自

13、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 )x86.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 )x87.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 改正违法行为。 ( )x88. 公安机关作岀行政拘留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 行听证的权利。 ( )x89. 行政机关作岀没收1000元以上非法财物决定前,应当告 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 )x90. 当事人陈述、申辩时态度不好,行政机关可以酌情加重行 政处罚。 ( )x91.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 3日内提岀。( )x92. 扣押、查封、冻结财产属于限制财产流转的行政处罚。( )X93. 行政机关及其执

14、法人员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未履行 告知程序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的,行政处罚决定 不能成立。( )x94. 执法人员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或者 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X95. 当事人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有权要求听 证。()X96. 排污单位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 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X97. 国家要求企业事业单位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X98.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 产经营者的排污情况记入社会诚信档案,

15、及时向社会公布。 ()X99. 对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可不征求公 众意见。()V100. 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 )V101. 负责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部门在收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后,应当全文公开。()x102.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 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W103. 国家对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淘汰制度。()V104. 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W105. 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及进行灌溉,应当采取措 施,防止重金属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环境。(W106.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 情况。()V107. 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 生产经营者可直接拘留其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x108.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 2015年1 月1 日 起施行。(”109. 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环境信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