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609301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鄂教版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鄂教版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鄂教版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鄂教版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鄂教版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例析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夫战,勇气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举例: 2、主谓之间不用判断词,只靠主谓语先后排列表示判断。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臣本布衣。 举例: 3、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举例: 4、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

2、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不知木兰是女郎。 举例: 5、用“非”“未”“弗”“无”“莫”等表否定的判断。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 举例: 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于”表被动困于心,衡于虑。 举例: 2、用“为”表被动山峦为晴雪所洗。 举例: 3、用“被”表被动 4、无标志被动句。帝感其诚。 举例: 三、倒装句为了强调、突出等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1、主谓倒装

3、: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A 介宾倒装 例如: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为“凭借什么” 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 B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

4、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 、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再如 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

5、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这里的“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 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6、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例如: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四、省略句 在古汉语中,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形下,某些句子成分往往省略,从而使语言更加简练,更具有文言气息,这种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叫做省略句。从省略的对象看:1、省主语;2、省谓语;3、省宾语;4、省介词等。 1.主语省略(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问:“( )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