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范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608289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范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报告前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因此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我们从分析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描述了错误家庭教育对她们心灵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并针对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经过这样能够让家长、学生及有关社会成员系统地了解家庭教育环境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作用,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键词:家庭教育 小学生 心理健康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形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心理至关重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帮助家长制定

2、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为了了解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对学校多名家长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94份。高年级学生家长占36%,中年级学生家长占34%,低年级学生家长占30%。问卷中问题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态度、家长的教学方法、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等方面。本报告从上述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与建议。一、 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1、性格问题在小学阶段,性格问题主要表现在:如胆小、害羞、暴躁、身体或语言攻击等许多方面。同学习困难一样,性格问题也有遗传因素

3、的影响和教育因素的影响。由于胆小、害羞等性格,孩子经常难于完成家长让自己去做的事,如表演、和别人比赛、主动和别人玩等事情,随之家长的“你怕什么呀?你看某某多好!”等负面评价,不但不能激励孩子以后做好类似的事情,反而使她们更加恐惧做这样的事,加重了孩子的心理障碍。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别重。她们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笨”或“题目难”,学习上的自卑,衍生了她们羞怯、胆怯等不良倾向,家中来了客人,怕谈及学业情况不好意思而故意避开,见了自己的长辈不好意思。2、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好是小学阶段家长比较头痛的事情。学生

4、学习困难表现在学习成绩不合格、保持注意力困难、记忆力不好、写字和阅读困难等等。这些表现有可能是遗传的或先天的原因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后天的教育或养育的原因造成的,对前一种原因造成的学习困难,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能给予的帮助是有限的,可是对后一种原因造成的学习困难,专家已经能够给她们进行比较明显有效的机能调整和行为训练。后一种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常被老师和家长指责,被说成是太笨、只知道玩、不长记性,有个别学校因为升学率等方面的考虑,甚至要求家长给学生开智力落后的证明。各种各样的批评,导致孩子厌学而产生了学习困难。而前一种孩子很想努力学好,但由于心理压力过重以及能力所限,使她们达不到家长和老师

5、的标准。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1、教育观念片面,过分关注学习成绩调查表明,有不少家长存在教育观念上的问题。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方面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家长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孩子的能力培养,特别是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家长教育观念方面的问题主要有:(1)片面关注学习成绩。调查中有12.7%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在她们心目中,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她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其价值。这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使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比如,调查显示

6、,在家长面前经常流露出不想上学和曾经流露过不想上学的学生分别占到21%和11.1%。(2)忽视孩子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有3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什么事都做不来,能力有缺陷,可是许多家长却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21.7%的家长经常帮孩子把什么事情都安排好了,而在家里经常做家务的孩子仅占15.8%。孩子生活能力的缺乏使她们做事畏缩,怕出错,从而造成个性上的缺陷。(3)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在对家长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流露出厌世情绪,有l07位家长反映孩子曾经流露过“活着没有什么意思”等悲观念头,占被调查人数的5.9%。许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l0.4%的家长明确表示

7、在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时,不会找有关专家帮助解决问题,有45.6%的家长表示“可能会”找专家寻求帮助。由此可见,相当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缺乏关注,因此,当孩子有问题时,能够得到有效帮助的机会就减少了。2、教育态度专断,对于女期望过高调查表明,很少有家长对孩子是放任不论的,许多家长能够以民主的态度与孩子平等对话,跟孩子讲道理,但也有不少家长以专断的教育态度对待孩子,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有79.1%的家长感到孩子读书太苦太累,可是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依然表现出期望过高、要求过严、限制过多的倾向。(1)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学习要求过严。对于“您是否强迫孩子考试成绩一定要在前几名

8、?”回答“经常是”和“有时是”的家长分别占8%和36.8%。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是很高的,当孩子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面对压力孩子就容易自卑、自弃,甚至有轻生倾向。(2)有些家长对孩子限制过多。对于“您是否严格限制孩子玩耍的时间?”回答“是”和“有时是”的分别占12.7%和48.8%。经常限制孩子不让她们与异性交往的家长占4.3%,有时限制孩子与异性交往的家长占14%。正是家长的这种教育态度,造成部分学生感到生活缺乏乐趣,人际关系紧张。3、教育方式失当,教育手段粗暴家长教育方式方面的问题是,一方面对孩子生活上、物质上的要求百依百顺,甚至有3.1%的家长认为只要满足孩子物质方面的需要就行了,

9、另一方面又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手段粗暴。教育方式方面的问题主要有:(1)教育方式粗暴,常对孩子施以体罚。有7.4%的家长表示当孩子成绩不好时经常加以严厉的训斥,有63.8%的家长表示曾经在孩子成绩不好时训斥过。对于“您有没有打过孩子?”回答“经常打”的虽然仅占1.4%,可是,回答“有时打”的却占51.6%。家长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容易与家长产生情感隔阂。(2)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有13.8%的家长表示经常无条件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表示不会轻易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的家长仅占15.1%。对孩子过分溺爱,容易使她们任性、意志薄弱和缺乏挫折承受力。(3)不善于主动与老师沟通。将近一半的家

10、长表示在发现孩子有学习和情绪问题时,不会找老师讨论这些问题,仅有5%的家长表示会去找老师。由于家长和老师缺乏沟通,因此,老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这对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很不利。4、家庭关系扭曲,家庭环境压抑婚姻关系破裂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特别大,对此大多数家长有正确认识。89.3%的家长认为父母离婚对孩子有非常大的伤害,仅有一成左右家长认为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家庭氛围压抑,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表现为:(1)夫妻吵架,家庭关系不和睦。3%的家长表示经常与爱人在孩子面前吵架,偶然与爱人在孩子面前吵架的占49%。有3.7%的家长明确表示

11、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有问题的学生往往在这样的家庭中产生。(2)为家庭经济困难而烦恼。有30%左右的家长表示全家人因为经济困难而烦恼。中小学生是特别敏感的,她们特别容易因为自己不能为父母分忧而自责。(3)家庭气氛压抑,孩子缺乏荣誉感。对于“您是否感到在您家里,家庭氛围显得压抑?”回答“很压抑”和“比较压抑”的分别占l.8%和14.4%。感到自己的孩子不能以自己的家庭为荣的比例达到12.1%,有38.1%的家长回答不知道。我们能够想见,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的孩子遇到问题时,肯定不会想到要从家中得到帮助,难怪有些孩子要离家出走。调查发现,有1.9%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经常离家不回,有5.2%的家长表示自

12、己的孩子曾经离家不回。5、父母与孩于缺乏沟通,亲子关系疏远许多家长表示与孩子感情“不好”和“一般”,分别占4%和26%。这是应该寻引起注意的问题。感情疏远的亲子关系往往造成有问题的青少年。调查还表明有相当部分家长感到自己不够称职,对于“您认为在孩子的心目中,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回答“不是”的家长占10%,有38.2%的家长选择回答“不知道”,这其实是不称职。亲子关系疏远主要表现为:(l)中小学生不愿向父母倾诉思想感情。有50.7%的家长表示孩子没有主动找自己谈过自己的烦恼。有72.5%的家长表示孩子不肯拿日记给自己看。许多家长不善于与孩子打交道,很少与孩子进行共同活动,如有16.3%的

13、家长表示从未抽时间陪孩子去游玩过,有14.2%的家长表示不能主动与孩子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对于孩子来说,父母与她们的情感疏远必然会影响她们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2)不尊重孩子,不能维护孩子的自尊心。有54.5%的家长表示曾经在爱人面前数落孩子,曾经在其它孩子或家长面前数落自己孩子的占35.7%,有24.9%的家长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夸奖过自己的孩子。家长一方面数落孩子的不是,另一方面又不能对孩子进行表扬和激励,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疏远了亲子感情。(3)部分学生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由于家长对孩子要求过多,期望过高,缺乏尊重。而且在自己不顺心的时候迁怒于孩子(占被调查家长的40.7

14、%),因此,有些学生有逆反心理,产生了与父母的对立情绪。有6.3%的家长表示孩子经常与自己闹对立情绪,而孩子时不时地与家长闹对立情绪的占71.4%。家长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不够与孩子形成和谐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三、对策与建议1、端正家庭教教育观念教育孩子,力量只能合,而决不能分。那么“合”在什么地方呢?这就要求家长认真地回顾一下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没有需要改正的地方,谦虚的态度和必要的学习是必要的,同时,也应认真回想长辈的教育行为有没有可取之处。在树立合力教育意识前提下,经过认真思考,开个统一家庭教育思想、方法和家庭会议,坐下来坦诚地交流彼此的想法,有不同意见,能够争论,最

15、后求同存异。在教育孩子时,按照已经统一的认真去做,看看效果如何。这样的家庭会还需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是受教育的对象,对家长的教育行为有最直接的感受,孩子往往能客观地评价爸爸、妈妈和其它长辈教育行为的优点与不足,这对我们改进家庭教育是大有好处的,不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当着孩子的面而闹矛盾,这样只会降低长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在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时,有一方要以冷静的口吻劝说对方暂停教育,协商之后再进行教育,而父母与孩子祖辈之间的教育矛盾,大多是由于隔辈人更疼孩子引起的,父母应该在尊重理解祖辈的前提下作些分析,给祖辈找些家庭教育资料,请祖辈参加家庭会议。自然和谐,是指家长及其在整个教育的过程都应该尊

16、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所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幸福、美满的人生,但不少望子成龙的父母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和个人兴趣,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成才,每天除了让孩子上学,还让孩子上好几门课外辅导班或培训班,除了要求孩子学习成绩要名列前茅,还要求孩子在美术、钢琴等其它方面都取得优异成绩,孩子没有时间玩,只能整天被这些负担所压,身心得不到应有的放松。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她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具有白我成长的天性和潜能。家长们却习惯于像木偶一样操纵和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尽管父母们为孩子的前程苦心设计,但大多数孩子并没有达到她们所期望的,也没有按她们的设计走完人生之路,只有家长尊重自然的规律,让她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喜好自由的发展,才能够在家庭的养育下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个性品质。2、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基础,是一个人成人后立身处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