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 (3)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8607068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山虎的脚 (3)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爬山虎的脚 (3)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爬山虎的脚 (3)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爬山虎的脚 (3)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爬山虎的脚 (3)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爬山虎的脚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 (3)(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疏通诗意,品读感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橡皮泥。 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3powerpoint。教学过程:2、评出本课的“快乐学习小天使”和“学习智多星”。3、呼乐学口号

2、:我学习,我快乐,我成功!2、(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1解诗题,知作者。2抓字眼,明诗意。3多诵读,悟诗情。二、自主探究,快乐学习1、出示自学目标:(1)自由轻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3)品读诗句,感悟诗情。2

3、、这节课,谁的表现好,谁就是本节课的“快乐学习星”、“快乐小王子”、“快乐小公主”、“学习智多星”。3、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圈点批画。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相机鼓励,表扬。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1、做课堂小游戏。2、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决自学目标。(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

4、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看到 _说一句话吗?(出

5、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悟诗情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四人小组表演师:刚才

6、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3、总结: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巩固提高,快乐练习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3、评出本课的“快

7、乐学习小天使”和“学习智多星”。4、呼乐学口号:我学习,我快乐,我成功!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宋 苏轼)横 岭侧 峰全面了解 不 识只 缘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快乐导入1、呼乐学口号:我学习,我快乐,我成功!2、复习第一首古诗1指名背诵读诗。2指名说诗句意思。二、自主探究,快乐学习1、出示自学目标:(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了解作者。(3)根据注释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大意(4)品读悟哲理。(5)熟读成诵。2、这节课,谁的表现好,谁就是本节课的“快乐学习星”、“快乐小王子”、“快乐小公主”、“学习智多星”。3

8、、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圈点批画。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相机鼓励,表扬。三、和谐互动,快乐展示1、做课堂小游戏。2、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决自学目标。四、巩固提高,快乐练习1、吟咏古诗比赛。 2、评出本课的“快乐学习小天使”和“学习智多星”。3、呼乐学口号:我学习,我快乐,我成功!板书设计: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盛情待客山重/水复 /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写景抒情 景色迷人景美人更美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正确读写“重叠、空隙、触角、痕迹”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

9、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5、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课前准备:课前发动学生通过上网等方式搜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第一课时一、“植物资源”交流,导入新课。1、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植物资源”,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老师重点把握学生发言中有关爬山虎的信息来导入。)2、导入:是啊!爬山虎与其他攀爬植物不同,它有许多特别的地方。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近大作家

10、叶圣陶爷爷的爬山虎的脚,去领略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a、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b、文章主要写了爬山虎哪些方面的内容?)2、读后交流:(老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从文章叙述的内容中体会到写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写,才能做到条理清楚。)第一自然段: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第二自然段:爬山虎的叶子。第三自然段:爬山虎的脚。三、品赏叶子的美。1、自读自悟:如此普通的爬山虎,却带给了我们许多美妙的感受,读一读,说一说,爬山虎的叶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2、读有关语句,说说它美在哪里?3、交流爬山虎叶子的美。a: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美:颜色美:嫩红嫩绿。b:长大了的叶子的

11、美:句子一: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等词的准确性和“那么那么”用法的独到之处。)句子二: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引导学生: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体会“漾”字的妙处。)4、出示挂图,或网上搜集的图片(爬山虎叶子的画面),学生美读第二自然段。5、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对爬山虎的叶子的颜色、动态、静态的描写,其中“动态、静态”让学生感受到了就行,老师不必祥析。)6、美读第二自然段,深入领会作者的写法。7、指导背诵第二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2、。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学生看图回答: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的?2、背诵第二段。3、导入:爬山虎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文章却不以爬山虎的叶子为题,而是以爬山虎的脚作为题目,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有什么更特别、更吸引我们的吗?二、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1、默读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的独到之处?2、汇报交流。: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a::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b:出示文中的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

13、上来具体描写的。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c:指导朗读这个句子,加深体会。: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a::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动词:触、变成 、巴住、拉、贴)b:想一想,画一画,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c:出示句子: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这样”是指什么?学生复述自己画的句子。“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爬山虎攀爬的精神)。d:指导朗读,熟读成诵。: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a::出示句子: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拿下爬山虎的根茎。b:抓住词语“相

14、当、要是 、休想”来体会爬山虎的巴墙的牢固。? c:指导朗读。3、小结,并全班感情朗读第3、4、5自然段 ,再次感受爬山虎的脚的神奇。三、回归整体,体会写法。1、感情朗读全文,加深体会。2、交流归纳写法。a: 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b:作者很有耐心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地非常深入 。四、积累运用 ,提升语言。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优美的词句。2、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板书设计: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虎颜色:嫩红(灰色)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等15个词语,摘抄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4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过程,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