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8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860678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8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8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8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8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8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8(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1.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增加选修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选修科目。(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 课程内容组织的直线式和螺旋式都有其利弊,直线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螺旋式则容易照顾到学生认识的特点,加深对学科的理解。(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 合作学习是相对集体学习而提出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 )个阶段。A.一B.二C.三D.四参考答案:C5. 关于古特莱德等人提出五种不同水平课程的有( )。A.理想课程B.文件课程C.实施课程D

2、.理解课程E.经验课程参考答案:ABCDE6. 班级授课制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7.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突出表现为( )。A.关注每一位学生B.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重认知、轻情感D.重教书、轻育人参考答案:CD8. 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_。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参考答案:A9. 以下哪一种教育研究普遍化的可能性不高?( )A.问卷调查B.访问调查C.实验研究D.参与观察参考答案:D10. “教师按讲授的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概括出要点,依次排列而构成的板书”是

3、线索式板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1.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课程以( )为主。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综合实践活动参考答案:B12. 新课程内容的特点有( )。A.基础性B.时代性C.实用性D.综合性参考答案:ABCD13. 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 )。A.学校功能重建B.学校精神文化重建C.学校制度文化重建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参考答案:B14. 目前的教学评价,学生成了教师、学校、政府评价的单一对象,这就把评价变为一种消极的活动,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5. ( )提出“生活即教育”。A.罗素B.陶行知C

4、.杜威D.加涅参考答案:B16. “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不是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7. 知识学习过程应成为道德提升和人格养成的过程。(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8. 考试命题应该注重对能力和思想觉悟的考查,注重考试知识有机结合,注重开放性试题,注重联系实际等。(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9. ( )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对教材内容进行方法化处理,形成具体有效的教学设计。A.课程内容B.教学内容C.教学目标D.教材参考答案:B20. 课程与教学目标不具有评价功能。(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1. “成立多

5、样选择的教师成长团体,给予教师选择教学群的机会”不是开启教师间的正向互动的方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2. 麦克尼尔(McNeil)将课程理论分为大的理论和小的理论两种。(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3. 下列是来源于美国的教学模式的有( )。A.掌握学习教学模式B.程序教学模式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D.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参考答案:ABC24. 促使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可以从以下( )方面做起。A.寄希望于家长与教师的督促B.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C.培养自己恰当的稳定的行为方式D.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考答案:BCD25. 讨论的方法适应性比较窄,一般课堂不予适用。( )A.错误

6、B.正确参考答案:A26. ( )就是非操纵的教学,教师不是直接地教学生,而仅仅是促进他们学习。A.非指导性教学B.自学C.个别教学D.程序教学参考答案:A27. “给予每个人做领导人的机会”不是开启教师间的正向互动的方式。(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8. 生成性目标由于是在教育情景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所以它不需要在教育行为之前有一个意向性的提示。(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9. 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 )。A.学校功能重建B.学校精神文化重建C.学校制度文化重建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参考答案:A30.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概念是( )。A.STS课程B.

7、隐性课程C.附带学习D.副学习参考答案:D31. 课程内容组织的直线式和螺旋式都有其利弊,直线式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螺旋式则容易照顾到学生认识的特点,加深对学科的理解。(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2. 夸美纽斯(1592-1670)是德国教育家。(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3. 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 )。A.顺应B.同化C.联想D.平衡参考答案:B34. 英国的课程理论专家( )在其出版的课程研究与教育规划一书中提出,应从社会的、经济的、交流的、理智的、技术的、道德的、信仰的、美学的等八方面的影响因素考虑课程。A.劳顿B.泰勒C.利威D.斯基尔贝克参考答案:A3

8、5. 因材施教是遵循身心发展的_。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参考答案:D36. 施瓦布认为课程是由教师_、_、_四个要素构成的。A.环境B.学生C.教学目标D.教材参考答案:ABD37. 杜威倡导实施经验课程的形态是“主动作业”。(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8. 必修课程无法选择和传递社会主流文化。(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9. 下列何者说法错误?( )A.教育目标比教育目的具体B.一般认为学校教育是广义的教育C.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D.教育目的比教育目标具体参考答案:BD40. ( )提出“教育即生活”。A.罗素B.陶行知C.杜威D.加涅参考答案:C41.

9、 “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是泰勒原理的内容。(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2.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_。A.杜威B.卢梭C.斯宾塞D.夸美纽斯参考答案:B43. 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4. “评价应该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它们所关心的信息,评价者应该充分了解那些人所关心的问题”,持这种观点的评价专家是( )。A.斯克里文B.斯太克C.莱斯D.利维参考答案:A45. 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微乎其微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6. 美国教育家斯塔弗比姆首创了CIPP评价模式。( )A.

10、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7. 调查研究法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48. 文化本身也是一种课程、一种教育。(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9. 事例引发式的提问法是指在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上,教师有意提出与教材观点不一致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多思考,探究正确观点的提问方法。(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0. 麦克尼尔(McNeil)将课程理论分为大的理论和小的理论两种。(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1. 通过教育实验不能够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加深对教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52. 新课改中课程结构的调整仍然难以满足学校课程类型多样

11、化、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的要求。(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3. ( )是对学生是否具有达到新的教学目标所需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情感所作的评估。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评价D.过程评价参考答案:A54. 赞科夫、布卢姆、杜威的教学论思想被视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5. 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既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又是领导者。(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56.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它的主要组织形式表现为小组学习,促使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体系。(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57.

12、 班级授课制没有按照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编制统一课本进行教学。(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58.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59. 新中国成立后,高中一直没有美术课,国家教委于1996年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至此。普通高中才有了美术课。(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60.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课程评价的发展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的顺序是( )。A.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评价时期、建构时期B.测验时期、评价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C.评价时期、建构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D.评价时期、测验时期、描述和判断时期、建构时期参考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