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606502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汪曾祺-金岳霖先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一、教学目标1. 把握本文作为“怀人散文”典范的意义。2. 了解本文自然、灵动的笔致生动再现人物风貌的成就。3. 从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看对学问、友情、生活应有的态度。二、教学要点1. 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2. 轻松、平实的写作态度和灵动、自然的笔法。3. 俗雅相融的语言特色。三、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 年生,江苏高邮人。1939 年到 1946 年秋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求 学于昆明,其间师从沈从文学习写作,40 年代开始小说创作。1946 年秋到1948 年初流寓 于上海,1948 年春到北京,后随军南下,在武汉短期工作,于1950 年回到北京,1951年 曾短期到

2、江西省进贤县参加土改,先后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北京市文联、中国民间文艺研 究会工作,当过文艺刊物说说唱唱编辑。1958 年,被划为右派,到张家口长城外一个 农业科学研究所下放劳动。1962 年初调回北京京剧团当编剧,写过著名的现代京剧剧本沙 家浜等。80年代起恢复小说创作,同时写了不少散文作品。1997 年逝世。汪曾祺的散文 创作,主要集中在80 年代后期至90 年代。结集的作品有晚饭花集、蒲桥集、汪曾 祺文集等。汪曾祺作品集录要汪曾祺蒲桥集(散文集),作家出版社1992 年版。 汪曾祺榆树村杂记(散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 年版。 汪曾祺文集(小说卷、文论卷),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 年

3、版。四、文本详析本文以自然、灵动的笔致生动地再现了金岳霖先生这位学者极富魅力的风貌。金岳霖先 生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作者曾经在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 说,沈从文、金岳霖和他们的一些其他 朋友都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都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到像 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作者 笔下的金岳霖先生,就是具有这样气质和性格特征的人,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 爱生活的大哲学家。文章写金先生因为眼睛有病,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还有一副一白一黑的眼镜,从中见出 主人公不矜细行、不惧物议、任性洒脱的性格;文章同时提到闻、朱二先生的衣着

4、,一方 面显示了联大教授物质条件的困窘,一方面也为说明联大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环境,联大教 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而不为物累的脱俗则是一致的。文章写金先生的授课和提问、与学生讨论问题,从中见出他的认真、机智、幽默和从容 不迫,以及对学生的深厚感情。文章写金先生回答学生为什么要研究“枯燥”的逻辑学:“我觉得它很好玩,”一下子就 凸显了这位大哲学家的治学境界。学问在他那里,已不是谋生所需,不是求取名利的工具, 更不是故弄玄虚的手段,而是与其性情完全一致,融入其人生的精神力量。写他的“好学 生”王浩在课堂上受金先生的特别器重和其后来的成就,显示了金先生在治学上的平等精 神和他学术的影响。写他爱看小说、对

5、小说和哲学的关系有自己的看法,则表现了他的文 学修养和独特见解。文章写金先生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养大斗鸡,与孩子们比赛大梨、大石榴, 生动刻画了他的天真和生活上的情趣。写他请客纪念林徽因的生日,给他为世所盛传的对 朋友一往情深、历久不变的故事加上了极为感人的一笔。而写他晚年以 80 岁高龄深居简 出却又被要求接触社会,不得已只好坐平板三轮车转王府井,除了让人看到他天真任情的 一面,也十分含蓄地披露了金先生作为“旧知识分子”的代表,无法继续其专门的学术研 究,而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人群中踽踽独行的寂寞姿态与心境。可见,在作者笔下,金岳霖的性格特征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他如何治学、如何处世, 他以

6、什么样的态度看待人生,他怎样对待朋友、学生,怎样对待爱情,他的童心与率真, 机智与幽默,他的认真与执著,他的任情和无奈。如果阅读本文,仅得了一个有趣的“怪” 教授的印象,那是颇为肤浅的。作者看似不经意的描写中,可挖掘、可体味的东西其实很 多。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发出自然由衷的景慕和赞叹。作者曾在西南联大学习,有过难忘的经历,对沈从文、金岳霖等联大教授有很深的感情, 我们一读作者的其他散文便知。但在本篇中,这位也已年近古稀的老人,在回忆他所景仰 和感怀的前辈时,语气却是平淡的,没有流露出大喜大悲的感情,没有常见的抒情、感叹, 似乎只是想记述一些“有意思”的轶事。但越是熟读本文,越是了解作者的创作风

7、格,就 越会感到并不这样简单。一遍遍读,会慢慢体味出,在本文所呈现的平淡的语气中,蕴藏 着作者对所追忆者的醇厚的感情。这感情的基调是景慕和赞叹。在作者心目中,西南联大 那些“很有趣”的教授,是一代风流的代表。所谓“有趣”,不仅指他们时有出人意表、令 人莞尔的言行,更是指他们是有很高很醇正的精神修养、人文趣味和人生境界的一群,堪 称风华绝代,不可再得,随着这一代人的殒落,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金岳霖先生是这 一代人的代表,虽然他的个性特征很突出,他的一些言行当然不会与人相同,但作者实际 上视他为一种精神象征,象征着那不可复现的人格风范。作者曾亲炙这些前辈师长,对其 嘉言懿行记忆犹新,几十年后予以

8、重温,恍如隔世,感慨遥深,景仰追慕,赞之叹之。其 景仰赞扬,自是一种肯定,而其慕其叹,都包含了一种对已逝的人格风范之难再得的叹惋。 文章以“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结束,不是随便一说的。为什么许多 教授都应该写?因为他们与金岳霖具有一样的气质,是具有人格魅力的一群杰出者;为什 么要好好地写一写?因为追忆他们的事迹,就是缅怀一种精神,就是再现一个令人神往的 境界,使后来人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庶几遗范长存,精神重光。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轻松和随便,平淡。作者对所写的对象很熟悉,也很有感情,这就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基础。而作者又有 一种正常而难得的轻松的心态,既不忘所记述的人是自己尊敬

9、的师长,有着常人难以企及 的成就和境界,又不忘他们是有血有肉的平常人,而且是很有个性特征的人;只要忠实记 录他的言行,就写出了有性格的形象,不必有什么避忌,不必去刻意拔高、雕琢,那样反 而会写走了样,会歪曲所写的对象。因为他们本来最大的特点就是无心机,少俗虑,就是 率真,就是自然。心态轻松,文章写得也就轻松。其在文章中的表现,则首先是“随便”。 作者不刻意经营,似乎是想到哪写到哪,思路灵动,如行云流水,行于其所当行,止于其 不可不止;但这种“随便”其实是有讲究的,作者是有自己的艺术追求的。其次,是平淡。 表露于外的感情平淡,这一点前已述及;流贯于全文的语气也是平淡的,没有浓墨重彩, 没有大事渲

10、染;语句平实,像口语一样朴素而富有表现力,于其中偶尔穿插一些文言词语, 竟是俗雅相彰,臻于化境。由于作者对人生有精细的观察和过人的记忆,于是在轻松、随 便、平淡的笔墨中,在简短的篇幅中,就写活了一个有独特风采的人物。二是章法灵活,文笔生动。上文讲的“随便”,其实也就意味着文章结构和笔法的灵活、灵动。这首先缘于作者对 艺术的理解。作者还是位国画家,又受到中国古典散文特别是明清小品的熏陶,深深懂得 艺术作品中“留白”的重要:不能面面俱到,巨细无遗,奢求全面,却无法全面;而要留 有余地,留有空白,有时空白才令人回味不尽。因此,所谓“随便”,其实就是一种选择, 是一种很高明的不经意的选择。在本文中,作

11、者写金岳霖,选取的都是最能体现其个性特 征和特殊气质的细节,以小见大,由平常之事显其不平常,寥寥数笔,人物神情毕现。作 者不是不讲章法,而是有章法而不拘程式,章法随所写的内容而灵动变化。而文笔的生动, 更是一读便知。这种写法,确是很高明的,非有多年、全面的艺术修养者不能。五、思考题思路提示1. 请根据本文的描写,概括一下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一肚子学问,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痴迷的程度;对生活充满兴趣和热爱,不矜细行, 不惧物议,任性洒脱,认真、机智、幽默和从容不迫,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 无心机,少俗虑;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学生、对友人,具有深厚情感。2. 本文中间叉出一笔,写金岳霖的一位学生王浩,你认为这种写法好吗?是否成功?这一笔看似闲篇,其实别有用心:借“好学生”王浩在课堂上受金先生特别器重和王后 来的成就,显示了金先生在治学上的平等精神和他学术的影响3. 本文在口语和文言词语的使用上有怎样的特点?试加分析。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例证,分析其特点。 口语朴素而富有表现力,偶尔穿插文言词语,俗雅相彰,臻于化境。4. 试着用这种笔法写一位你身边“有趣”的师长。教师应引导学生求神似而不求形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