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有效教学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60622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有效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有效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有效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有效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有效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课有效教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将直接影响学生体质的增强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新课程下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健康理念,立足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本,突出了“健康第一”思想。以培养学生能力,增强体育意识,掌握锻炼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一、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初中生总是试图改变,他们讨厌重复,厌恶一成不变,同一模式的课堂组织形式只能让他们觉得体育课乏味枯燥,渐渐丧失兴趣。教师要改变以往以单纯训练和提高学生竞技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引入新颖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法,让体育课每天都不一样,学生每节课都能收获惊喜

2、。新课程理念反复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学组织要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的,因此,体育教学组织方式的创新要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发展,同时巧妙迎合学生的心理和喜好,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形式创新,让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例如:在学习“50米跑”时,学生对一遍遍的重复练习兴趣不浓,训练没有热情,为了调动他们的情绪,我就带领学生进行了简单的“两人三足”的比赛,给他们热热身,同时体会快速行进甚至奔跑的感觉,随后选择以追逐跑、变速跑、变向跑和蛇形跑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多名学生一起跑,跑步训练就变得妙趣横生了学生在相互追赶、相互比较和不断变速中体会到了跑步的乐趣,掌握了5

3、0m跑的动作要领。二、不断改变教学形式从当前的体育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但对课外活动不是十分重视,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是体育教学的空缺。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甚至把体育课当成一种累赘。导致少数学生产生厌学的思想倾向。所以,改革现有的初中体育教学形式,进一步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培养体育兴趣、戒除厌学心理的重要举措。其次,进行课外辅导,这是对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辅导是体育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大大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学校还可以组建体育代表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训练这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一

4、种手段。学校要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打破年级与班级的界限,根据年龄特点和喜爱的运动项目,组成不同的专项体育集训队,让体育教师任各集训队的教练,形成一支有特色的体育代表队。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效的课堂必须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目的,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手段的,教会学生有用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健身方法及健康知识,使学生在体育知识的学习中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在适度的训练中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逐步树立自信心充分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而不是简单地做做游戏。如果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没有获得运动技术的提高,没有通过学习运动技术获得身心的愉悦,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一节成功的体育课。不仅如

5、此,在重视运动技术学习的同时还要避免用训练运动员的方法教学,不过于追求技术的细节,毕竟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初中学生。所以,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水平,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有传授运动技术和锻炼的程序与效果那就是在讲解、示范、练习、展示、比赛、评价与反馈中掌握运动原理和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实现有效教学。四、合理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客观地进行教学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反。不合理的教学评价会给学生带来严重打击。要发挥体育课堂评价的功能,首先,激励要适时适当。激励只有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难时,激励就像及时雨,能让他振作起来。其次,激励要适度。要把握好表扬的分寸做到恰如其分,言如其实。最后,激励更要讲策略。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时,应从关注学生学习的优缺点人手,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做到区别对待,实现评价的多元化、激励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不同情况,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有效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