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高港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定稿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8606110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冰心高港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冰心高港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冰心高港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冰心高港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冰心高港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冰心高港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冰心高港区七年级语文教学案定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教学案定稿课题:三、冰心诗四首姓名: 班级: 教学目标:1、 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2、 学习诗歌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聚的语言。3、 背诵并会默写前两首诗歌。教学重点: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教学难点:学习诗歌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聚的语言。补充栏: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抛下(po) 倘若(tng) 叠成(di) 惊xin(羡) cho里(巢) s遍(洒 )2、 填空。冰心,原名 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 散文家 、 小说家 、 诗人 、 儿童文学作家 。主要诗集有繁星、春水。她的诗以书写纯真的童心和圣洁的母爱为主,影响很大。3、 熟读课文

2、。4、 根据情境补写句子。一只蜗牛艰难地在墙壁上爬行,一会儿就从高墙上摔下来了,它翻过身又继续向上爬(1)悲观者说:无论它怎样奋斗,终究还是将会落下.人生也是如此啊,拼命奋斗,到最后还是一场空.(2)乐观者说:多么坚强的生命啊,我们也要这样,活着,就要不怕困难,坚强勇敢。二、学习研讨:(一)设计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回忆有关赞美母亲的诗句,歌曲。有何独特的感受。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 孟郊)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鲁冰花、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孟母三迁的故事(二)学习研讨1、交流自学情况(1) 字词(2)

3、作者简介(3)根据情境补写句子2、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思考:你对哪首诗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明确:依据学生的体会,把学生分成几组(相同诗分为一组),让每小组同学讨论,为什么这首诗对你印象最深,并让学生人人做好发言的准备。 3、品读课文: (1) 学习母亲 、集体朗诵母亲,思考:母亲的怀抱有什么特点?你有过亲身体验吗?请说出来。 、自由朗读冰心的小诗母亲。朗读要求:要感悟亲情,注意节奏和重音。 、小组合作、质疑问难: 诗中两个“风雨”的含义相同吗?在诗中有何不同? 明确:(第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大自然中真实的风雨;后一个“风雨”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遇到不顺、挫折等等而引起不愉快乃至痛苦的心情,所以说

4、成是“心中的风雨”。) 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诗人巧妙地用第一个“躲字”引出第二个“躲”字,如同鸟儿躲到鸟巢避风雨一样,儿女的心灵(精神和感受)受到打击,总要找母亲倾诉,总会在母爱中得到慰藉。这种自然的联想与巧妙的类比,表现了诗人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同时也讴歌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2)学习纸船 导入设问: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美国),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母爱是永恒的,母爱又是博大的,作为儿女,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对母亲的爱呢?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大声朗读

5、纸船,请说出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了作者强烈地思念故土、思念亲人孤独、惆怅的情感。朗读纸船,要求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明确:这首诗感情基调是思念母亲,孤独忧伤,语调是深情、低沉、缓慢。 小组合作探究,质疑问难。“从不肯”、“总是”有什么深意?明确:对母亲思念很深,由来已久,诗人要用纸叠成纸船,用来寄托对母亲的思念。第三节是诗人的想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明确:新奇瑰丽、大胆奇异的想象,充分表明诗人对母亲强烈的思念之情。诗人为什么“含着泪”叠?明确: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面对茫茫的大海,她孤独,是思念的泪。全诗的点睛之笔是哪一句?明确: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

6、的爱和悲哀归去。)诗人采用“卒章而显其志”的方法,把实的物象和虚的物象,把眼前的实的意境与想象的母亲梦中的情境巧妙地融合起来,是全诗的高潮! (3) 比较:母亲纸船是冰心写母爱的代表作,仔细品味和辨析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前一首主要写的是童稚期寻求母爱保护的心态,而后一首则是写步入青年以后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在情感交流的方式上,童稚期的寻求母爱的 保护,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而青年期的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则体现和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回报。母子或母女之间的感情,是一个随着双方年龄不断变化而互相转移的过程。前者侧重于母爱的付出,后者着力于表达对母亲的感恩

7、和回报,恰恰表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对母爱的认同和理解,其中感情体验值得珍惜,内涵丰富而美好。三、课堂练习:1、下边诗句中的“着”该怎么读,请从下列注音中选出正确的。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Azho Bzho Czhe Dzhu着:_C_ 着:_D_2、找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A)A、在这些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B、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C、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D、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天上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3、课文默写: 默写纸船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

8、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 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四、巩固延伸:1、纸船 寄母亲这首诗歌是借助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例,我从不肯乱花一分钱,总是留着留着,在母亲节来临之时,为母亲捎上一支康乃馨,(流星、月亮、千纸鹤等) 2、阅读训练:(1)课内阅读:回忆纸船寄母亲,回答下列问题:1.诗中好几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的手法,把它们找出来,说说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用了两处反复修辞手法,“我从不肯放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表现了作者愿望的强烈与诚挚

9、,为全文做出感情基调。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求它载着她的爱河悲哀归去”一句的感情,说说“求”字用得好不好。 明确:“求”字用的好,作者的感情在这句中全面迸发,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念之情。3.怎么理解诗中所说的“泪”和“悲哀”? 明确:因为与母亲远隔万水千山,十分想念自己的母亲,思念不着最是难受,所以“含泪”“悲哀”。(2)课外阅读:阅读泰戈尔的母亲,完成17题 母亲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在我游戏中间有时似乎有一段歌调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动我的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但是当初秋的早晨合欢花香在空气中浮动,庙里晨祷的馨香向我吹来像母亲一样的气息。 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当我

10、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我觉得我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 布满了整个天空。1、诗中反复说“我不记得我的母亲”,有什么作用?明确:正话反说,强调母亲的难忘2、诗中写母亲的记忆,写了哪三个片断?明确:在晃动我摇篮时所哼的那些歌调。母亲在庙里为我晨祷。我远望时母亲对我的凝注。3、你怎样理解“我觉得母亲凝注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明确:母爱是广博的,它充满着我的生活的各个角落。4、纸船和泰戈尔母亲这两首诗,你最喜爱哪一首?谈谈你的看法?五、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2、学习诗歌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聚的语言。3、背诵并会默写后两首诗歌。学习研讨:一、

11、整体感知成功的花: 1、反复诵读这首诗,注意吐字清晰、有节奏、重音、语气、语调。 2、品位语言,找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说明好在哪里?(重点体会“明艳”、“浸透”、“洒遍”词的作用 。)明确:明艳比喻人们事业的成功,荣誉的夺目。浸透写出了眼泪之多,突出奋斗的艰辛。洒遍指明了血雨洒的范围之广。3、问题解惑 :(1)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一句中“惊羡”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羡慕”,为什么? 明确:惊羡”,有惊叹羡慕的意思, “惊羡”比 “羡慕”多一层惊叹的意味,也更能衬托成功之花的明艳。(2)这是一首哲理小诗,但作者并未空洞的说教,而是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说理,给人鲜明的印象,

12、请问“花”“芽儿”“泪泉”“血雨”分别比作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花”比作人生事业的成功;“芽儿”比作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泪泉”比作为培养花付出的辛劳;“血雨”比作为滋润花而作出的牺牲。(3)感悟人生哲理,合作探究:一个成功的人站在你面前,你很羡慕他,因为成功而获得的荣誉吗?花的成功历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谈谈自己的感想。(可结合奥运冠军获得者的奋斗历程来谈。)例: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4)小结明确:人不应该只看到别人荣誉,而应该知道这成功背后蕴涵的艰辛,他是血和泪浸润的结晶,是奋斗和牺牲孕育的蓓蕾。不经过奋斗和牺牲,哪来成功

13、的荣耀。4、齐背这首诗。 二、赏析嫩绿的芽儿 1、诵读这首诗。 2、品位语言,“芽儿”、“花儿”、“果儿”说的话能互换吗?找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并分析体现了芽、花、果的什么特征? 明确:不能。这样的顺序排列暗指果树从抽芽、开花到结果的生长过程。他们说的话与各自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他们的成长过程象征着青年人的成长过程。嫩绿显示了芽儿的健壮、旺盛和朝气。淡白蕴涵着朴素简洁,不追求外表华丽的特点。果儿的深红象征着丰硕、甜蜜和美丽。3、诗中运用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啊?明确:拟人和反复,比喻。展示了一个纯洁的心灵和现实的世界。同时,也讴歌了美好的青春,积极的人生。4、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有意义?例:要刻苦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本领树立为祖国强盛,民族富强,社会进步而贡献自己青春热血的远大理想甘于奉献,牺牲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5、齐背这首诗 。 三、课堂练习:1、默写课文: 2、结合嫩绿的芽儿,写100字左右的文字,构想一下自己的人生三步曲 。 四、巩固延伸。(1)课内阅读。A、有感情地朗读成功的花一诗,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诗中“惊羡”一词能否换成“羡慕”?为什么?明确:“惊羡”,有惊叹羡慕的意思, “惊羡”比 “羡慕”多一层惊叹的意味,也更能衬托成功之花的明艳。 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