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60592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25分)1、古诗文默写(10分)气蒸云梦泽,_。 树树皆秋色,_。荡胸生曾云,_ 。 _,恨别鸟惊心。_,万物生光辉。 , 烟波江上使人愁。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核舟记中引用苏轼后赤壁赋的句子是:“山高月小,_。”陋室铭中与古诗“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张hung失措( )荒mi ( ) gn, g(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无案牍之劳形_阡陌交通_诎右臂支船_男有分,女有归_4、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孩子们

2、对未来的( ),对生命的( ),对死亡的( ),对亲人的( ),父母失子的哀伤和( ),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 )和对自由的执著这些都强烈地震憾着我。A憧憬 喜悦 恐惧呼唤控诉反抗B喜悦 憧憬 呼唤控诉恐惧反抗C憧憬 喜悦 恐惧反抗呼唤控诉D喜悦 憧憬 呼唤恐惧反抗控诉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A伊拉克战争中,最让全世界文史专家痛不欲生的是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惨遭洗劫和破坏。B在防治非典的过程中,我国一大批高科技医疗设备应运而生,如红外线测温仪、隔离式救护车、护士助手机器人等。C杨凡在今年的数学奥赛中夺得全国一等奖,真是骇人听闻。D学习上遇到了问题,我们一定要不耻下问,

3、虚心向老师请教。6、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2分)扬子晚报6月1日消息 今日零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成功关闭最后一道闸门,三峡水库正式下闸蓄水,奔泻千年的滔滔江水被揽入大坝与群山的怀抱。从孙中山起,几代中国人近一个世纪的梦想终于从诗境变为现实。标题:_7、续写填空,使之构成排比句。(2分)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_,_,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二、综合性学习(4分)8、张大爷请你给他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两个新词,你将怎样解释?(2分)1月17日,无锡机场8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工程项目正式签约,这标志着无锡机场在公共

4、建筑中率先采用新能源,打造环保节能型的“绿色机场”。(扬子晚报)2007年1月,市“12315”共受理家电类投诉59件,占总投诉的39.7,市民质疑:售后服务怎能如此忽悠消费者?(消费者报)你的解释:打造: 忽悠:9、某校初二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2分)正方:我方认为,唐僧意志坚定,在西天取经途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反方:三、阅读理解(31分)范元琰为人善良(10分)范元琰,字伯珪,吴郡钱塘

5、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敬,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选自南史隐逸下)注释 菘:白菜。启:说出。因:于是。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尝出行,见人盗其菘_母问其故,具以实答_向所以退,畏其愧耻_ 自是盗者大惭_11、选出与“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C、孔子云:何陋之有?D、见渔

6、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_13、文中的范元琰对待“盗者”“遽退走”、“伐木为桥以度之”,你赞同不赞同他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2分)_采蒲台的苇(9分)孙犁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碱;白毛子虽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我来的早,淀里

7、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象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的苇,它们柔顺的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敌人要搜。干部

8、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的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的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你的八路?”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没有!没有!”这声音将永远响在

9、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14、文章第1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_15、文章描写采蒲台的妇女们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出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_16、第4段中,作者说“苇塘”成为冀中名胜的原因是什么?(2分)_17、你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段?(2分)请写出一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名句(1分)_(三)认识父亲(12分)我们对父亲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陌生得连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

10、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父爱更加崇高和伟大?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

11、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我一直不敢从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

12、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但也有一些不谙世事的儿女们被花花世界所迷惑,有的甚至被投入了牢房,让青春定格在冰凉的小屋里。对此,他自己倒不感到什么,总是以为以后的路还长,可他们没想到,这给父亲带来了多么大的不幸与悲哀。有个中学生囚犯盗窃罪而被捕,他的父亲与我是老相识,但碍于面子,一直瞒着我,他想儿子想得几乎发疯,实在迫不得已才来求我,想托我找找人,让他去狱中看看儿子。我去了,看守所所长答应他们父子在二号房会面。那是一间长方形的小屋,两头都有铁网,即使见面,也得相隔十米。儿子见到父亲,大声呼唤,诉说自己的不幸,一声声像利刃剜着我的心。但父亲却神色木然,不住地点头,摇头。儿子哪里想到,当父亲第一次得知儿子被捕的消息时,仿佛感到有一千面锣在耳边轰响,两只耳朵顿时发麻,接着便什么也听不见了-他聋了!聋子怎么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呢?他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好好的,儿子,你好好的,呵-”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蠕动的嘴唇。我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