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培优补差专项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60573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培优补差专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培优补差专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培优补差专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培优补差专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沪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培优补差专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培优补差专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培优补差专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培优补差专项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古诗,然后答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最是:_绝胜:_2诗人抓住_、_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_之情。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_的青山,_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2“暖风”、“游人”在诗中有怎样的含义?_

2、3诗人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_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3. 古诗阅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他是“_八大家之一”。3用自己的话说说所填诗句的意思。_4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_4. 补充诗句,并完成练习。蝉唐虞世南垂緌饮_,_。_,非是藉秋风。1把古诗补充完整。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垂緌”指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第一句是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暗示着身居高官要戒绝腐败。B.第二句写出了蝉居住的地方,照应了第三句中的“居高”。C.最后两句写蝉栖身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

3、,这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原因。D.这首诗中诗人以蝉自比,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3你还知道哪些咏物诗?写出一首与大家分享吧!_,_。_,_。5. 古诗阅读。送柴侍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王昌龄(唐)李白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注释侍御:官职名。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B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

4、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6. 课内阅读。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1682)年,时作者随康照帝出山海关。榆关,即今山海关。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_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

5、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_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_4词中的一程一更用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_7. 默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完成练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孤帆远影碧空尽,。1将古诗补写完整。2查查资料,说说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1)之:_(2)故人:_(3)烟花:_(4)唯见:_3这首诗是_代伟大诗人_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_诗,地点在_,时间是_,老朋友的去向是_。4诗的最后一句的意思是:_。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的情感。8. 阅读提升。长相思其一(唐)李白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

6、,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诗人通过对_、_、_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表现出_的痛苦。9. 阅读理解。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峡蝶飞。(注释)麦花:养麦花。养麦是一种春秋皆可种植的农作物。日长:天长了。篱落:篱笆。峡蝶:蝴蝶。1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初夏农村特有的景象?_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三、四两句的内容。_10. 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诗人以

7、_喻君子,表达了自己对于_的向往和追求。11.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柄柄芰荷枯,叶叶梧桐坠。蛩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注:这是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芰(j):古书上指菱。蛩(qing):这里指蟋蟀。1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_。2找出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的两句诗:_,_。3结合全诗,请你品味“秋滋味”的内涵。_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心灵感到宁

8、静。(多选)A、草场笛声 B、湖水灯光C、黄昏月夜D、明月蓑衣2、对诗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理解正确的是()A、田野上的草长了六七里那么远,笛子的声音响了三四下。B、放眼望去,田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C、草长得很茂盛,铺满了田野,晚风中传来三四声的笛声。3、这首诗按由_到_的顺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_图。A、近、远;牧童晚归B、远、近;牧童晨起C、远、近;牧童晚归休息4、诗人吕岩在牧童一诗中先向我们展示了原野_的广阔画面,又让我们听到了悠扬的笛声,还通过描写牧童饭饱之后不脱蓑衣便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的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_的心境。A、绿草如茵;无忧无虑、天真烂

9、漫B、绿草如茵;心绪忧愁;C、荒草遍地;天真烂漫5、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_的感受,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_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以无限美好的_。A、视觉、听觉、想象空间B、听觉、视觉、想象 C、视觉、感觉、猜测13.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宋杨万里一晴一雨路干湿,半淡半浓山叠重。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1这四句诗分别写了什么?请连一连。第一句 牛第二句 人第三句 路第四句 山2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由两个对偶句组成B.这首诗描写了秋季农村丰收的景象C.诗中的路和远山只是画面的背景,着重表现的是草中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3由诗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_14. 把诗句填写完整,回答问题。题西林壁宋苏轼_,_。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看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4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_页码 / 总页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