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603112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美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美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美学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美学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名词解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美学研究对象2、美学的学科性质3、鲍姆加登4、审美意识5、美学思想6、美学学科7、实践概念8、审美境界9、审美关系10、美学11、美感12、审美形态13、艺术活动14、美育15、审美活动第二章审美活动论16、审美需要17、审美理想18、审美趣味19、审美惊异20、审美体验21、审美澄明22、多样统一23、审美意识24、游戏说25、巫术说第三章审美形态论26、审美形态27、人生样态28、自由人生境界29、审美情趣30、审美形态的生成性31、审美形态的贯通性32、审美形态的兼容性33、审美形态的二重性34、优美35、崇高36、悲剧37、悲剧诞生论38、罪孽说39、焦虑说40、

2、喜剧41、丑42、荒诞第四章审美经验论43、审美经验44、直观45、感性直观性46、感知47、想象48、接近联想49、类似联想50、对比联想51、再造性想象52、创造性想象53、自我调节54、审美态度第五章艺术论(一)55、游戏说56、集体无意识说57、模仿说58、表现说59、有意味的形式说60、符号说61、艺术品62、载道说63、娱乐说64、艺术品的意象世界层65、艺术品的意境超验层66、意象67、仿象68、兴象69、喻象70、抽象71、意境72、有我之境73、无我之境74、艺术的审美功能75、艺术的认识作用76、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第六章艺术论(二)77、艺术的存在方式问题78、艺术天才79

3、、灵感80、绘画第七章审美教育论81、寓教于乐82、美育83、化育84、化性起伪85、怡情养性86、柏拉图的美育观87、席勒的美育观88、马克思的美育观89、贺拉斯的美育观90、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第一章绪论1、美学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起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2、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3、鲍姆加登:德国哲学家,1750年出版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宣告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正式成立,被美学界尊崇为“美学之父”。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

4、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神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5、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的理想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6、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7、实践概念: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

5、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他坚持把实践理论解释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理解为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他科学地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里,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8、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和艺术中出现的审美情境,它具体体现为情和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9、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

6、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10、美学:这一名词源于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他是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为了修正唯理主义哲学忽视感性思想的偏向,鲍姆加登创立了美学这门关于感性认识的学科。他把美学定义为研究低级感性认识的专著,题为Aesthetics,意味感性学。把美学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由于近代以来我国接受和传播西方美学的复杂过程中转借德国日本的翻译,用“美学”来翻译Aesthetics,被中国学界接受以后约定俗成,于是“感性学”一词也就成了美学。11、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

7、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12、审美形态:就是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13、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审美活动的一切特性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14、美育: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指。狭义的美育是指有意识地通过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风貌。广义的美育是指通过审美活动,构建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方式,促进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精神丰满的人生成。15、审美活动:

8、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生存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是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第二章审美活动论16、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义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它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17、审美理想: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日益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使自己的审美体验不断得到升华,从而形成的高层次、高品位的审美追求,

9、它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特点。18、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体社会性的显示,具有强烈的社会性。19、审美惊异:从实质山说,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在这里,惊异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正是在主客体的这种刹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向往。20、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要党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10、21、审美澄明:指在审美活动中达到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统一,实现了人与人、人与对象,与自然之间生动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澄明之境,是光明、敞亮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审美主体的精神与情感都处在一种自由状态中,而审美对象的意义也充分地显现出来,最真实的自我和最真实的对象交融在一起,从而进入天地与我为一的境界中去。22、多样统一: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多样,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体中所包含的各种物质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于差别;统一,则是指审美对象各个不同部分和不同的物质因素在整体中彼此关联、呼应、衬托、映照,从而有机融合在内关系。23、审美意识:就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

11、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是审美发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24、游戏说:是关于审美发生理论的影响较大的一种,由德国美学家席勒比较系统地提出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席勒认为,游戏它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自由活动,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对事物的形象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因此,所谓游戏,其实也就是一种神秘活动。25、巫术说:巫术说是20世纪在西方颇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和审美发

12、生理论,其主要依据是泰勒和弗雷泽,他们认为巫术活动是孕育艺术的母体,人类最初的艺术只是适应巫术活动的需要而产生,并作为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巫术说的确可以解释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如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但是,一方面艺术与审美并不能完全等同,艺术知识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不能把艺术的起源论无条件地看作就是审美发生理论;另一方面,巫术活动虽然是促成艺术发生的一种因素,却绝不会是唯一的因素。用巫术说来解释艺术和审美的发生,其有效性是有一定限度的。第三章审美形态论26、审美形态: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

13、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27、人生样态:是指由个人的外在形态、个性特征、人生际遇等诸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存在样式,在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人生样态中,都寄寓着特定的审美理想。28、自由人生境界:是指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情境,也就是审美境界。29、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实践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体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悲壮令人振奋,优美使人喜爱,滑稽令人捧腹,神奇令人惊异等。30、审美形态的生成性:审美形态并非生而有之、一成不变。其一是指审美形态的历史生成,其二是指审美形态的个体相对性生成。31、审美形态的贯通性:是指

14、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文化土壤中的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32、审美形态的兼容性:是指审美形态是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33、审美形态的二重性: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34、优美: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其审美对象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形式特征,具有和谐、平静、松弛、舒畅的心理特征,使人产生有美感,表现为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和谐。35、崇高:作为一种审美形态,最为主要的是它是一种对立和冲突的审美体验。主要是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

15、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36、悲剧:悲剧审美形态的发展与西方悲剧艺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但并不仅限于悲剧艺术,广泛存在于人的存在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悲剧是有价值的事物在社会历史的冲突、毁灭中,让人体会到斗争的勇气和理想追求的力量感,从而感受到美的内涵,引起情感的激荡和振奋,即“以悲为美”实现的审美愉快。37、悲剧诞生论:由德国美学家尼采提出的有关悲剧发生的理论。重点强调了两个方面,其一从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演变看,悲剧最初的形式是一种合唱抒情诗,悲剧人物之所以会遭遇不幸,是因为他们越过了日神精神的信赖自我的安心静坐,回复了酒

16、神一般的原始本性。其二尼采的悲剧诞生论与他的哲学观密切相关,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痛苦,要摆脱种种人生的痛苦,就得凭借艺术的功能,使自己再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相统一的悲剧中体验生命的永恒和快乐。38、罪孽说: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悲剧观点,认为真正的悲剧的悲痛需要一个“罪孽”的要素,悲剧的情节和主旨也就围绕对罪孽的理解而展开和推进。悲痛的罪过具有不确定性,具有命运色彩,但是在对罪过和命运的抗争中,个体生存的自由意志、精神得到呈现,从而给人以悲剧美的体验。39、焦虑说:由丹麦哲学家克尔凯戈尔提出的有关悲剧情绪的观点,焦虑的首要特征表现为它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展示的自由的可能性。个体在追索中感到焦虑和无所适从,焦虑总是面对未来的处境,面对的是虚无。这种焦虑处境就是悲剧情绪的源泉,焦虑和悲痛融合在一起,成为真正的悲剧体验。那么,为了寻找永恒的精神家园,就要战胜焦虑,超越有限,实现永恒,悲剧的内在审美就得以实现。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