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一 板块综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860265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块一 板块综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板块一 板块综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板块一 板块综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板块一 板块综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板块一 板块综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板块一 板块综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板块一 板块综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板块综合一、古代中国史二、古代希腊、罗马史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1主要措施(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 ,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皇权 ,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 ,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4)注重选拔官吏。自秦废分封制后 ,官吏任免由皇帝决定。隋唐之后科举考试 ,也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代设御史大夫 ,汉代设刺史

2、,宋代地方设通判 ,明清设都察院、按察使司等。2演变趋势(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 ,但君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直到明朝废除丞相。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转移 ,非法定机构取代国家法定机构的职权 ,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的军机处。(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趋势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 ,如北宋、明朝等特别突出。3历史影响(1)积极方面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 ,抵御外来侵略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与稳

3、固。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 ,为封建经济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也为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奠定了根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方面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 ,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 ,民主政治无从开展 ,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 ,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 ,日益束缚生产力的开展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思想上:专制统治严格控制思想文化 ,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 ,严重阻碍科技的进步。二、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与政治、思想之间的关系1

4、与政治:小农经济影响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封建小农经济需要一个专制集权的制度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地主阶级也需要中央集权制度来稳固其统治地位 ,保护其土地所有制。2与思想: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 ,从而形成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三、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海洋文明1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1)西方人把古希腊与罗马的思想文化视为自己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渊源。雅典“古典模式的民主政治中的“轮番而治、人民主权的政治观念依然为许多西方国家所借鉴。(2)罗马文明的特征是其实用性 ,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

5、富、体系最完整、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很多法律原那么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根底。(3)古希腊与罗马的政治制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作为西方文明的根源 ,它们对世界历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2西方海洋文明的特点(1)西方海洋文明的生成空间为海洋。因海洋的广阔与一望无际而表现出大气与开放姿态;又因海洋无法私人占有而形成平等观念 ,密切了人类关系。海洋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最能启迪人们的想象与梦想;又能培养人们的冒险精神 ,使航海成为勇敢者的事业。(2)西方海洋文明是积极的、进取的、有较大的自由度 ,其内涵包括近代的民主理念、平民意识与自由思想 ,从根本上提高了人的文化

6、素质与精神境界。它不仅具有地域性与民族性 ,更具有时代性与世界性。一、古代中国与古代雅典文明的比拟工程雅典中国地理海洋文明 ,山地多、港湾多、岛屿多、地少贫瘠大河文明 ,冲积平原 ,土地肥沃 ,便于农耕经济工商外贸业兴旺;农业落后 ,粮食短缺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兴旺 ,以农立国 ,重农抑商血缘地域组织取代氏族组织 ,血缘纽带瓦解家国同构 ,宗法社会 ,血缘纽带稳固政治小国寡民;人民主权 ,轮番而至;法律至上大国众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上文化勇于进取、探索 ,重视自由、平等 ,解放个性强调忠君、服从 ,注重社会 ,压制个性二、古罗马法与古代中国法制之比照工程古罗马法古代中国法制法律观念

7、从法律上确认公民个人权利深受宗法群体观念影响法律结构私法兴旺 ,公法不兴旺法律民刑不分 ,以刑为主法律内容有最早的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无法人制度和人格权制度法律及法学家的地位国家统治的根本 ,表达了明显的法治色彩;法学家地位高 ,局部法学家的法律学说有官方效力君主专制的工具 ,表达了明显的人治色彩;完全以官方为主导历史影响影响了中世纪欧洲许多国家 ,也对近代以来法律和法学产生重大影响影响了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 ,从而形成了中华法系三、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异同工程古希腊中国不同点对人的属性关注点不同古希腊思想家特别强调“个体的人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处理个人与社会

8、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古希腊哲学家突出人的开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目的 ,竭力维护个人的权益儒家思想重视人的目的是维护统治秩序 ,竭力维护君主统治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古希腊哲学家竭力提倡科学研究 ,充满理性精神儒家思想注重社会与人文问题而无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相同点(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古希腊哲学思想 ,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儒家强调统治者应该关心人和人类社会(2)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根底。儒家思想将道德建设与治国之本联系起来 ,突出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古希腊哲学家认为道德修养是治理好城邦的根底运用1公元前367年 ,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 ,保证市民法适用。公元前242年 ,又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

9、 ,处理一方为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 ,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推动了()A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B罗马贵族与平民矛盾的缓和C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D罗马帝国自由民差异的消除答案C解析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标志是公元6世纪?民法大全?的编撰 ,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故B项错误;材料中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 ,保证市民法(公民法)适用 ,设置最高外事裁判官 ,处理一方为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 ,说明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在扩大 ,推动了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 ,故C项正确;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7年 ,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 ,故D项错误。1经济

10、根底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宋代文官政治(1)成因在经济上 ,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开展 ,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 ,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 ,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 ,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科举制得到了较大开展 ,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 ,增加了寒门士人进仕的时机 ,使科举考试向整个社会敞开了大门。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展 ,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 ,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 ,也为文官政治确实立奠定了根底。(2)表现:宋初最高统治者将兵权、政权、财权等集中于中央 ,地方长官多用文人。同时 ,宋初统治者又提

11、倡文教 ,复兴儒学 ,扭转五代颓风 ,鼓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3)评价积极作用:文官制度使传统的“贵族政治 ,武人政治从此根本上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宋代文官制度使书院兴起 ,学者辈出 ,经学、史学、文学、科学技术等比拟兴旺。局限:政出多门 ,效率低下;冗费增多 ,财政拮据;容易形成党争;头重尾轻 ,地方凋敝。运用2(2019湖南高考考前演练)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地方任知县。周渭到任时 ,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 ,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 ,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京官周渭对符彦卿的轻视B周渭是来自京城的皇帝亲信C中央集权制度的日益完善D宋朝重文轻武的制度设计答案D解

12、析“周渭到任时 ,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 ,但周渭仅在马上作揖 ,符彦卿极为不满又无可奈何可见不是个人的恩怨 ,而与当时的社会制度设计相关 ,故D项正确。2经济根底对社会开展的作用中国与希腊文明的差异中国希腊链接点类型大河文明海洋文明经济根底是社会开展的根本动力 ,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等都是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希腊的直接民主制、人文主义思想等都是与工商业文明相适应的政治中央集权制直接民主制经济农业兴旺工商业兴旺思想儒家思想人文主义运用3中国上古神话中的诸神在形象上“神兽合一“不食人间烟火 ,没有平凡人的情欲;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形象那么是神人同形 ,有人类的七情六欲。这样的差异源于()A主

13、流价值观念不同 B经济开展模式差异C文化艺术传统不一 D政治运作模式相悖答案A解析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多神崇拜 ,神是凌驾于人之上的绝对权威 ,而古希腊的宗教那么是人神“同形共性 ,这是中西主流价值观念不同在宗教领域中的重要表现 ,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1特点(1)演变过程中 ,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 ,地方那么要求独立的自主权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 ,在分权根底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 ,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 ,集权于中央。(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开展完善的过程。2影响(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开展和完善

14、,在征派徭役、兵役 ,征收田赋和租税 ,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地方行政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 ,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开展。(3)中央集权过度强化 ,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 ,也难以发挥地方作用。运用4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 ,为强化地方管理 ,汉代置州 ,唐代置道 ,宋代置路 ,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 ,可知()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根底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答案C解析材料仅表达了各个朝代设立地方行政区划 ,无法得出管理繁乱 ,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表达出疆域扩大导

15、致管理困难的现象 ,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知变化的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是地方最高一级 ,而基层的县制没有改变 ,故C项正确;各朝代变革地方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地方 ,而不是因中央集权遭受地方挑战 ,故D项错误。1史料的辨析判断、史料的价值“玄武门之变运用5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 ,?旧唐书高祖本纪?中写道:六月庚申 ,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 ,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中那么写道:庚申 ,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表达反映了()A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B文献记录能够复原全部历史真相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表达呈现的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答案A解析?旧唐书?成书于后晋 ,后晋处于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 ,需要为新政权正名 ,?新唐书?成书于北宋 ,稳定的封建王朝需要稳定社会秩序 ,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