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地面站硝铵库后坡支护设计方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602648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栾川地面站硝铵库后坡支护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栾川地面站硝铵库后坡支护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栾川地面站硝铵库后坡支护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栾川地面站硝铵库后坡支护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栾川地面站硝铵库后坡支护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栾川地面站硝铵库后坡支护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栾川地面站硝铵库后坡支护设计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个附图为CD图,需要的请加Q:31481695,此方案为完整方案,传此方案为财富值,望各位支持下!)有限公司栾川地面站硝铵库后坡支护设计方案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七月有限公司栾川地面站硝铵库后坡支护设计方案设 计:审 核:建设单位: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有限公司日 期:21年7月11日目 录第一章 前言1一、任务的由来1二、设计依据1三、加固设计原则四、指导思想及目标第二章 边坡地质环境一、地形地貌2二、气象水文三、地层岩性四、岩土特性3五、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第三章 边坡概况5一、边坡岩体现状二、边坡基本特征及分区5三、边坡周边环境6第四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一、边坡地质灾害分析二、区稳定性分析7三、

2、区稳定性分析第五章 边坡整治方案设计一、方案选择8二、方案设计8第六章 施工工序及技术要求10一、施工工序0二、施工技术要求10第七章工程投资估算12附图1 / 第一章 前言一、任务的由来有限公司地面站硝铵库后坡(以下简称为边坡)为修建地面站时开挖山体形成的高陡边坡,边坡上的碎石土为开挖边坡后残留、雨水搬运及风化后堆积而成.坡脚线长约44m,坡高为3560m,坡面角度角5065,局部坡面直立,甚至出现倒坡.边坡下部为硝铵库和冷却塔.硝铵库是储存炸药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硝酸铵的地方,一旦硝铵库遭到破坏,会直接导致地面站停产。冷却塔也与地面站的生产息息相关。 00年月日下午3:00左右边坡西侧下部整体

3、滑塌,2011年7月6日下午边坡东侧发生小型顺层滑坡.由于该边坡直接威胁到硝铵库的安全,加上边坡本身高陡且已发生地质灾害的特点,有限公司栾川地面站决定对该边坡进行地质灾害治理。二、设计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20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86-20)4、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2:550)5、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028-94)、实地踏勘情况三、加固设计原则1、充分考虑边坡岩土力学特性和周边环境条件,使工程技术措施、加固治理手段做到科学、安全、可靠,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达到边坡长久安全、稳定之目的;2、加固治理

4、措施在保证边坡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工程投资,降低工程造价;3、加固治理要保护周边生态环境,要优化施工工艺,缩短工期。四、指导思想及目标1、指导思想在充分掌握边坡岩土力学特性,地质灾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加固治理目标通过加固治理使边坡达到长久安全、稳定之目的,满足硝铵库生产安全的需要。第二章 边坡地质环境一、地形地貌冷水镇属豫西高寒山区,地处海拔0左右的高山深坳中,周围群山环抱,中有沟川平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熊耳山主脉遏遇岭,骆驼山逶迤其中,海拔均在1600m以上。工程区内山坡坡度较陡,为5065,局部坡

5、为直立,甚至出现倒坡。坡体近东西向展布,坡高35m6。二、气象水文地面站属大陆性山地型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寒冷,四季分明.据栾川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12.2、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11,年平均降水量809.6mm,年最大降水量126m,年最小降水量68。mm;多年平均蒸发量11。2mm,蒸发量明显大于降雨量。七、八、九三个月为雨季,十月至来年四月为降霜期,十一月至来年二月为冰冻期,最大冻结深度07m.年降雨量46。70m1462。60mm,年平均降雨量08。0m,降雨多集中在月,占年降雨量的60%,日最大降雨量257.1mm,一次连续最大降雨量301。80 mm.三、地层岩性

6、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蓟县系上栾川群的变质岩系,地层自老至新分为白术沟组、三川组、南泥湖组及煤窑沟组,均呈整合接触. 白术沟组(xb)出露不全,仅见上段。主要岩性为黑色板状碳质千枚岩、碳质绢云母石英片岩夹含碳大理岩透镜体。厚度129m。三川组(Jxs)主要分布于区域东北、西部及深部,根据岩性特征和沉积旋回,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南泥湖组(Jn)分布于北家尖南北、三道庄岭及南泥湖一带,原岩由一套沙泥质、火山质、碳酸盐的浅海相沉积岩组成,厚度3m495m。煤窑沟组(Jxm)分布于区域西南及南部一带。原岩是一套浅海陆源碎沉积到富含生物礁及有机质的钙镁碳酸盐沉积,与南泥湖组呈整合接触。四、岩土特

7、性区内主要岩土类型为以石英岩为主夹云母石英片岩及黑云母长英角岩。它们的特性分别为:1、以石英岩为主夹云母石英片岩.经热力变质形成长英角岩、石英岩和黑云母长英角岩。薄中厚层状细粒石英岩夹长英角岩:白灰白色.风化后表面呈土黄色。变余砂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斜长石组成,含少量绢云母、黑云母,微量矿物有金红石、电气石、榍石、锆告等,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辉钼矿等。在三道庄岭一带以石英岩为主,常夹薄层黑云母长英角岩。沿走向、倾向岩性变化大,常由石英岩过渡到长英角岩,黑云母长英角岩。该段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黑云母长英角岩:灰及浅棕色,具显微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变余粉砂结构,条纹、条带状构造。矿物成分主

8、要由石英、斜长石、钾长石组成,次为黑云母及少量绢云母、绿泥石等,付矿物有电气石、磷灰石、锆石、金红石,偶见红柱石、刚玉,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辉钼矿。根据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认为原岩为粉砂、泥质岩石变质而来。易风化,风化裂隙发育.五、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本工程区位于栾川县冷水镇南泥湖村,其主要褶皱构造有南庄口三道庄岭箱状倾伏背斜及南泥湖向斜,主要断裂构造有北西西北西向、北北东向、北东向及近南北向等四组断裂。工程区上部有小型褶皱,位于工程区边缘,轴向2左右,区内西翼岩层倾向W20280,倾角3040。区内次生节理发育,多为剪节理,从坡面观察,节理密度一般为每米35条,节理面以平面为主。节理多数较小,长

9、度一般不超过1。坡面西侧因岩石外露,节理较多。区内地震活动不强烈,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震发办关于发布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200)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202)使用规定的通知,该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据历史记载,本区及邻区有感地震1次,其中具破坏性的有3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5g,设计特征周期为0。35。区域上未发现全新活动性断裂,地壳处于相对稳定期。故本工程区域稳定性较好。第三章 边坡概况一、边坡岩体现状据有关资料:该区域为云母石英片岩及黑云母长英角岩风化线与地形线、构造线一致,风化深度一般在2040m,区内断裂构造较发育,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以局部构造裂隙为主,裂隙张开度小、延伸不长,

10、近地表的风化裂隙面平直较光滑,多有铁质氧化薄膜,深部多被充填形成裂隙细脉.区内裂隙的发育程度具有与构造线基本一致、由浅部向深部逐渐减弱、以石英岩和长英角岩裂隙较发育的特点。优势节理裂隙有五组,产状为:973、12543、2356、2977、316。在地表和近地表部位,裂隙发育变化与地形、构造变化呈正相关,裂隙多为微张型,宽度一般为1-5mm,长度。1m,裂隙面较光滑,有氧化铁质浸染现象,切割岩体成块状或碎块状,风化后破碎易产生崩塌,这是产生地质灾害的内因;爆破及开挖破坏了岩体结构的完整性,在重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崩塌,另外雨水冲刷、坡面地表水下渗及临空面未及时进行支护是地质灾害产生的诱因.山体受雨

11、水冲刷、风化剥蚀的影响,有可能加剧边坡的滑塌趋势.二、边坡基本特征及分区据现场踏勘,硝铵库后坡节理、裂隙发育,表层岩体破碎严重,多处有碎岩崩落。根据边坡岩体的完整性、边坡坡度、覆土情况、边坡高度等,可将该边坡分为两个区域,即位于西侧的区和位于东侧的区,具体位置见右边边坡分区示意图。区有一块倒三角形岩体已临空形成危岩体(该危岩体下部在210年9月3日15:0左右整体滑塌),该危岩体部分东面边长约37m,东边厚度为2。436m,西边最高厚度约6.5m,斜高约22m,总面积约39m2,总石方量约20m3。区部分有三个平台,其中最下面的平台清理土方后将不存在,因此只作两个平台处理.它们从上向下,长度分

12、别为412m、278m,面积分别为13m2,141m。中部土方的斜高为27,土方上有一条5-0cm的贯通裂缝。第二个平台至坡顶有大量碎石。区中下部有大量碎石土,且碎石土已下沉拱起,最东侧在7月6日下午大雨后产生小型顺层滑坡,滑坡碎石落入下部挡土墙内,其高度已超出挡土墙范围。区坡脚线长4m,斜高约6,不包括平台的总面积为2670m2。加上个平台在内,区总面积为24m。边坡上部有一条宽约35m的简易道路,从区最上面平台沿边坡西侧向下延伸至山谷,其长度约为131m。三、边坡周边环境边坡坡顶植被茂盛,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另有少量乔木分布其中;坡脚为硝酸铵库房(见边坡分区示意图)。边坡离洛钼矿山和永城

13、煤电矿山均较近,易受它们的采矿爆破影响.边坡附近无河流,整个边坡均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第四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一、边坡地质灾害分析 地面站属大陆性山地型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日夜和季节温度变化可使岩石膨胀和收缩,产生温差风化,岩石表面产生裂隙,使岩石破碎、层层剥落.地面站季节变化显著,秋冬季节,常在一日之内,发生冰冻及解冻现象,填充于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的水分因冰冻使岩石破碎,产生冰冻风化。温差分化和冰冻风化均易使岩石破碎脱落。地面站年平均降雨量90870m,夏季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0%,日最大降雨量257。10 mm,一次连续最大降雨量301.8m,雨水的化学风化和剥蚀搬运作用极易使

14、岩石进一步破碎并脱离母岩,从而使新鲜岩面进一步分化,如此循环,便破坏了边坡表面的稳定,产生大量的碎石,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提供了物源。边坡坡度较陡,岩体若产生裂缝,破坏岩体整体稳定性,极易在重力作用下滑塌。尤其是危岩体,它依靠上部岩体的支撑,一旦扰动或开裂,就会崩塌。夏季雨水过多,渗入到碎石土和裂缝中后,一方面加大了碎石土的重量,另一方面,碎石土遇水浸泡后,里面的软弱充填物就容易软化,形成软弱结构面,强度大大降低,从而使上覆岩土体失稳下滑。因此,进入雨季后,长时间的下雨易产生滑坡. 如果雨量过大,水的流速增大,水流的搬运能力大大增强(一般来说,搬运物质量约与流速的4次方成正比,及MV4),加之工程区边坡表面有大量的碎石土,因此每次大雨或暴雨时都极易产生泥石流。二、区稳定性分析区危岩体在振动、暴雨等不利因素的作用下,上部危岩体容易进一步失稳而引发崩塌,且近期观测发现还有塑性变形现象,在外界扰动或变形积累后,会转变为断裂变形.一旦危岩体崩塌,将会使硝铵库及周围地面受到破坏。危岩体目前已极不稳定,很容易产生顺层滑坡.三、区稳定性分析区顶部有大量碎石,在雨水冲刷或爆破扰动的情况下易滑塌,中部的平台有一条20c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