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例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860246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3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3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3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3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例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版(2012教材)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经典例题一、温度计的使用:典型例题1: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按温度计的使用步骤把下面叙述依次排列:A、对温度计进行读数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C、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水中D、观察温度计的量程E、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刻度F、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在水中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G、从水中取出温度计H、取一只适当的温度计思路点拨:温度计是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测量仪器,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能顺利做出排序。解析:根据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首先要估计被测水的温度,取一只适当的温度计,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以免被测水的温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而使温度计内

2、的液体涨破温度计。接着要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以便能准确迅速地读数。在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水中,待示数稳定后进行读数。最后从水中取出温度计。答案:B、H、D、E、C、F、A、G。规律方法:只有掌握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够做到操作熟练,读数既快又准确。在使用温度计时,注意正确使用温度计: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典型例题2:在很冷的地区,气温会降到-50,常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测气温,

3、是因为( )A、液态水银比液态酒精的凝固点高B、水银是热的不良导体C、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思路点拨:知道温度计工作原理,了解一些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析:酒精、水银及煤油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如果酒精、水银凝固成了固态或变成气体就无法用它来测温了。查看熔点表可知:酒精的熔点是117,水银的熔点是39。又因为同一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也就是说酒精降至117才凝固,而水银降至39就会凝固,很冷的地区气温可低至4060,这种情况下水银凝固,不可以用来测气温而酒精还是液态的,可以用来测气温。故选A。答案:A规律方法:

4、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中的测温物质必须是保持液态才能正常使用。二、熔化和凝固:典型例题1: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的房间内(它们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冰能不能继续熔化?思路点拨: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它的熔点,二是必须继续吸热。关键分析是否具备这两个条件。解析:冰完成熔化过程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题中正在熔化的冰,温度是0的冰和0的房间没有温度差,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因此冰不能继续吸热,它不会继续熔化。答案:不能规律方法:本题常见错误是片面认为晶体只要达到了它的熔点,就会熔化,得出冰能继续熔化的结论。典型例题2: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试分析:(1) 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

5、像?(2) 这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态?如果是晶体,它的熔点是多少?(3) 用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曲线,判断它的物质名称?(4) 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思路点拨:确定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首先要看温度随时间如何变化,温度升高,则是吸热过程,是熔化图像;温度降低,则是放热过程,是凝固图像。其余的就是对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的理解。解析:由图可见,在0时刻温度是15,2分钟时温度为0,显然温度是降低的这是的凝固图象。温度在0持续了4分钟,表明在这段时间内物质放热但温度不变,所以是晶体。0是这种晶体的凝固点。因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这种晶体的熔点是0。查熔点表可知,这种物质固态时是冰。在凝固过

6、程从2分钟持续的6分钟,共用了4分钟。答案:(1)这是凝固图像(2)这种物质是晶体,熔点是0(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冰(4)固液共存的时间是4分钟规律方法: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为折线,而非晶态熔化和凝固图像为圆滑的曲线。晶体图像水平段为晶体熔化或凝固过程,表示熔化时吸热或凝固时放热温带不变,对应的温带为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三、汽化和液化典型例题1: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先凝固,后升华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固,后蒸发D、先凝华,后升华思路点拨:对于本题要弄清水是以怎样的物态形式出现,再判断物态变化过程,方可

7、判断出正确选项。解析:刚进屋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使眼镜变得糊;然后随着眼镜温度的升高,小水珠又蒸发变成水蒸气,眼镜重新变得清晰;即整个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先液化后汽化。故选B答案:B规律方法: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一定要搞清熔化、汽化、升华和它们的反过程凝固、液化、凝华这些概念,再弄清变化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变化后又处于哪种状态。然后根据物体先后的状态来进行判断。典型例题2:下列现象,需要吸热的是()A、下雾B、下霜C、降雨D、结冰思路点拨:在六种物态变化中,有三个吸热,三个放热熔化、汽化和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和凝华需要放热,再分析选项中的各种现象各属

8、于什么物态变化解析:A、下雾,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下霜,属于凝华现象,要放热;C、降雨的过程中,高空的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吸热,熔化成水滴,符合题意;D、结冰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选C。答案:C规律方法:对于生活中常常出现的霜、雾、雨、雪、冰雹、露等的形成、吸热或放热以及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要有归类,以便提高学习效率。典型例题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是吸热过程B.水只有在100 时才能沸腾C.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所以它们都只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D.液体到达沸点时,一定沸腾思路点拨: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注意它们的别和联系。同时要知道沸腾的条件。解析:蒸发和沸

9、腾都属于汽化,汽化过程是吸热过程,A正确;由于沸点与压强有关,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所以B错;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而沸腾则需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才能进行,所以C选项错误;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而是还需要继续吸收热量,所以D选项只达到沸点不对,D选项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答案:A规律方法:(1)平时我们所说的蒸发有制冷作用,就是指汽化吸热。(2)下表是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沸腾蒸发不同点发生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在任何温度下发生部位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程度剧烈缓慢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典型例题4: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

10、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图。(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思路点拨:关于水的沸腾实验是本章的重点实验,对此实验要从实验器材、操作、现象和得出结论给与全面的掌握。(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沸腾时和沸腾前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

11、逐渐减小,到水面消失。(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注意分度值;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解析:(1)从图中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当时的温度为96A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2)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3)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4)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答案:(1)96;A;(2)98;(3)吸收;不变;(4)液化规律方法:(1)从现象上看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而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2)从响度上讲,沸腾前响度由小变

12、大,沸腾后响度减小。(3)水沸腾曲线:上升阶段表明水吸热,温度升高;平直段表明水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4)水的沸点随液面气压改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典型例题5: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思路点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液体的表面积。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解析:A选项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既加快了头发上的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水的温度,故加快

13、了蒸发;B选项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加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C选项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提高了粮食的温度,加快了粮食中水分的蒸发;D选项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保鲜膜将水果与外界隔绝,减慢了水果周围的空气流动;放在冷藏柜里,降低了其温度,这些措施都减慢了水分的蒸发。故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D。答案:D规律方法:解决此类题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出发,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四、升华和凝华:典型例题: 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在真空室内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

14、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镀上去的原因是()。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的思路点拨:此题的关键是了解镀膜过程在物态是怎么变化的,即:金属初始是什么物态,后来是什么物态。解析:金属在高温、低压下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分布在玻璃镜头附近,温度降低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均匀地附在镜头上,整个过程包括两个物态变化,先升华后凝华,选C。答案:C规律方法:(1)冬季北方晾在外面冰冻的衣服变干了;大雪后堆起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了;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甚至消失了;白炽灯用久了,灯丝变细等等。

15、这些现象都是物质开始是固态,发生变化时并没有变成液体,而是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过程。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热量。(2)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雪的形成;冰箱内的霜;初冬,草叶、房瓦上的霜的形成等都是凝华过程。在凝华过程中要放出热量。四、有关物态变化的辨别:典型例题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A、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B、夏天刨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C、秋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学校操场边小草上的露珠不见了D、隆冬时节,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思路点拨: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的生成物是气态的,是由液态形成的,据此进行判断。解析:A选项冰封的河面解冻,冰由固态变成液态的水,是熔化;B选项“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C选项露珠不见了,由小水珠变成水蒸气,是汽化;D选项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由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凝固。故选C。答案:C101小贴士:解答物态变化问题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