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9强芯之路—英特尔至强发展历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602044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9强芯之路—英特尔至强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339强芯之路—英特尔至强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339强芯之路—英特尔至强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339强芯之路—英特尔至强发展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339强芯之路—英特尔至强发展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39强芯之路—英特尔至强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9强芯之路—英特尔至强发展历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芯之路英特尔至强开展历程效劳器处理器的开展比普通PC处理器要晚一些,效劳器CPU和普通CPU有很多的不同,比方早期的效劳器CPU为了能够减少发热量,能够长时间的稳定工作,在主频和总线上要比普通CPU低很多。除了在稳定性上的区别,效劳器CPU在二级缓存上要大于普通CPU,局部效劳器CPU很早就开始应用了三级缓存。此外在内部指令集、接口以及支持多路级联方面,效劳器CPU和普通CPU也存在着比拟大的差异。早期的效劳器处理器根本采用RISC构架,如IBM的Power和PowerPC处理器、Sun公司的SPARC和UltraSparc处理器、HP的PA-RISC以及收购康柏后的Alpha处理器等。这

2、些RISC处理器被应用高端Unix效劳器,虽然性能高、稳定而平安,但是由于高本钱和技术的封闭性,在近年来辉煌的Unix效劳器有了下滑的趋势。自2000年开始,基于IA构架的Intel和基于x86指令架构的AMD效劳器处理器进入了市场,凭借低廉的价格和应用的广泛性逐步站稳了脚跟,随着近年来处理器技术和性能的提高,x86架构处理器在一步步蚕食着RISC处理器的市场,RISC虽然仍旧是高端市场的霸主,但也掩饰不掉下滑的趋势。英特尔效劳器处理器在x86效劳器处理器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多核技术的迅速开展,英特尔确立了在x86效劳器处理器市场的霸主地位,除了在双路、四路效劳器市场的优秀表现外,

3、在高端市场也表现出强大的表现力。在08年最新全球TOP500超级计算机榜单中,有75%的超级计算机采用了英特尔处理器。自涉足效劳器处理器领域以来,在取得佳绩的背后,英特尔效劳器CPU都有哪些功臣呢,下面,我们可以来回忆一下英特尔效劳器处理器的“芯路历程。Pentium Pro处理器Intel Pentium Pro处理器在1995年11月正式推出,这款采用32位数据结构设计的处理器在当时令人吃惊的性能,因而Pentium Pro一度成为高端处理器的代名词。Pentium Pro开发代号为P6,内部含有550万个晶体管,二级缓存有256KB、512KB和1MB三种,频率从133MHz开始,因为采

4、用的0.35微米制程发热量较大,主频不高于233MHz。Intel Pentium ProPentium PRO是PC效劳器用处理器的开端,是英特尔首个专门为32位效劳器、工作站设计的处理器,虽然Pentium Pro不支持当时很流行的MMX指令集,但仍然是32位处理器的赢家。可以应用在高速辅助设计、机械引擎、科学计算等领域。Pentium Xeon处理器处理器进入奔腾2时代后,1998年,英特尔推出了全新命名的效劳器处理器。从这个时候起英特尔启用了“Xeon这个新品牌,取代了Pentium Pro,目标是挑战高端的RISC处理器。Pentium II Xeon还是基于P6架构,与Pentiu

5、m II不同,它有一个全速,不在芯片上的L2内存。它使用一个比Slot 1更长的插槽Slot 2,分别有512KB、1MB、2MB L2,及使用100MHz前端总线。Intel Pentium II XeonIntel Pentium II Xeon面向中高端企业级效劳器、工作站市场;是英特尔公司进一步区格市场的重要步骤。Xeon主要设计来运行商业软件、因特网效劳、公司数据储存、数据归类、数据库、电子,机械的自动化设计等。Pentium II Xeon处理器不但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缓存,更重要的是可以支持多达4路或者8路的SMP对称多CPU处理功能。Pentium III Xeon为提升在工作

6、站和效劳器领域的竞争力,英特尔在1999年又推出了Pentium III Xeon处理器,Pentium III Xeon处理器作为Pentium II Xeon的后继者,除了在内核架构上采纳全新设计以外,也继承了Pentium III处理器新增的70条指令集,以更好执行多媒体、流媒体应用软件。Intel Pentium III Xeon 除早期的几款型号采用0.25微米技术外,Pentium III Xeon均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Slot 2架构和SECC封装形式,内置32KB一级缓存及256KB/512KB/1MB/2MB二级缓存。Pentium III Xeon频率有两种,为700

7、MHz和900MHz,前端总线为100MHz。Pentium III Xeon的二级缓存最高可以到达2MB,而当时的桌面处理器最高只到256KB。除了面对企业级的市场以外,Pentium III Xeon加强了电子商务应用与高阶商务计算的能力。在缓存速度与系统总线结构上,也有很多进步,很大程度提升了性能,并为更好的多处理器协同工作进行了设计。Xeon处理器2001年英特尔公司将Xeon的前面去掉了Pentium,发布了Xeon处理器,当然这并不是和x86脱离了关系,而是更加明晰品牌概念。第一代核心使用当时最新的NetBurst架构,名为Foster。跟Pentium 4不同,它的主要市场为工作

8、站。Intel Xeon最早的Intel XeonFoster采用0.18微米工艺,采用了和奔腾4相同的Willamette核心,具备256KB二级缓存,主频有1.4GHz、1.5Ghz、1.7GHz这几种,前端总线为400MHz。2002年又出现了采用0.13微米工艺的Prestonia核心的Xeon处理器,Prestonia核心最大的优势就是增加了对Hyper-Threading超线程的支持,二级缓存增加到512KB,主频从1.8GHz起跳,前端总线为533Mhz。在整个Intel Xeon处理器家族中,我们可以见到诸如Xeon、Xeon DP和Xeon MP这三种叫法,其实这三种叫法仅代

9、表两种不同的至强处理器子系列,Xeon与Xeon DP是同一系列,其中的“DP就是“dual processor双处理,即支持双处理的处理器的意思,在处理器上标注的仅“Xeon字样;而Xeon MP中的“MP是multiprocessor多处理,也即支持多处理的处理器意思,在处理器上标注的是完整的“Xeon processor MP字样。Xeon处理器相对于Pentium III Xeon有更高级的网络功能,及更复杂更卓越的3D图形性能。Xeon MP处理器拥有更高的工作频率、内部整合的三级缓存、对未来超线程技术支持,这些使得Intel Xeon MP处理器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效劳器动力核心。N

10、ocona至强处理器2004年,Intel Xeon产品线又有了新的变化,2004年6月28日,采用90纳米工艺的Nocona核心的Xeon处理器上市,它整合Demand Based Switching以及Enhanced Intel SpeedStep技术,能机动调整功率并降低处理器的耗电需求。Nocona核心XeonNocona至强处理器是一款32、64位计算的混合模式计算平台,它最显著特性就是在支持32位应用程序的同时,也能运行64位应用程序。因此Nocona至强处理器能够兼容当前市场上所有的基于16位和32位软件,同时对64位架构下开发的应用软件也能够完全兼容。从内存寻址来说,打破了以

11、往纯32位架构最大232字节寻址能力的极限,最高可实现近4.5TB的寻址能力,如此大量的内存足以满足当时高端工作站、网络效劳器、数据效劳器的处理需求以及未来软件应用的需求;从技术角度来看,Nocona新至强处理器比传统的32位增加了8组存放器,可减少CPU对L1、L2缓存以及内存的访问次数,从而提高CPU的工作速度;再加上英特尔处理器既有的耗电低、体积小、辐射少、兼容性强等特点,促成了Nocona至强处理器在计算平台上的优势,可为诸如媒体和游戏等应用带来出色的系统响应能力。Irwindale至强处理器2005年,英特尔又推出了Nocona至强处理器的升级版本Irwindale核心至强,Irwi

12、ndale至强处理器采用了90nm制程,其时钟频率在3.0 GHz至3.6 GHz之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英特尔在这款Xeon处理器上设计有 2MB 的二级缓存,比Nocona核心的Xeon处理器多了1MB。Irwindale核心Xeon处理器支持SSE,SSE-2,SSE-3,采用了Intel EM64T技术,并且支持Hyper-Threading技术。Irwindale核心XeonIrwindale核心Xeon处理器主频最高已经到达3.6GHz,这也创造了效劳器处理器主频的新顶峰,不过处理器开展到这个阶段,一味的提升主频不再能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高热量和执行效率的低下也让处理器的开展进入了瓶

13、颈。2005年10月,英特尔发布了其首枚双核心Xeon DP处理器,揭开了多核心处理器的新时代,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会继续介绍英特尔多核效劳器处理器的开展历程。在上面的文章中我们简单回忆了英特尔单核心至强的开展过程,最后一代的“Nocona单核心至强主频最高已近到达了3.8GHz,后期的Nocona单核心至强虽然从130纳米工艺过渡到了90纳米工艺,不过功耗还是到达了110w。单核心至强处理器在不断刷新频率记录的同时,也面临着高功耗、低执行效率的问题,虽然Nocona核心至强的升级版“Irwindale至强将二级缓存提升到2MB,不过功耗没有降低,性能上也没有明显的提升。2004年到2005年

14、,单核心至强处理器已经开展到了一个瓶颈,提升频率和缓存并不能有效地提升处理器的能效。在2004年底,英特尔不得不停止了开发4GHz处理器的方案,转而投向双核处理器的研发。Paxville DP至强处理器2005年10月10日,英特尔推出了其首款双核心至强处理器,核心代号“Paxville,主要面向双路效劳器平台,故而代号也可称之为“Paxville DP。Paxville至强依旧采用90纳米工艺,是采用将两颗“Irwindale核心封装到一颗CPU中的方式,每个核心具备2MB独立的二级缓存,两个核心共享800MHz前端总线,处理器的带宽并没有得到提升。Paxville核心Xeon Paxvil

15、le DP至强处理器和上一代单核至强采用了相同的90纳米工艺,为了降低功耗,Paxville DP主频降低到2.8GHz,相对于单核心至强的3.8GHz降低了不少。不过在功耗上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多少,到达了惊人的135W。但是通过DBS按需配电技术的动态调整,Paxville DP在运行中的功耗与单核心的Irwindale至强差距不大,可以使用为单核至强DP效劳器设计的电源。 除了DBS按需配电技术外,Paxville DP至强还具有EM64T内存扩展技术、超线程技术和英特尔防病毒技术等。双核心的设计、双倍的二级缓存以及4个线程的并行计算能力使得Paxville DP相对单核至强性能上有了一定的

16、提升,据英特尔测试,在其他配置相同的情况下,2.8GHz Paxville DP的性能比3.6GHz单核至强DP高约50%。虽然性能上有了一定提升,但Paxville DP从特性上和单核至强没有本质的区别,从能效上看没有十清楚显的提升。也因如此,用户可以从单核至强平滑升级到Paxville DP,可以保护用户资产。Paxville MP至强处理器在Paxville DP至强发布一个月后,2005年11月1日,英特尔提前发布了原定于2006年1月发布的Paxville MP处理器。Paxville MP面向多路效劳器平台,被命名为Xeon 7000系列。Paxville MP至强处理器 Paxville MP和Paxville DP一样均采用90纳米工艺,也是采用了将两个核心封装到一个CPU中的方式,每个核心独享2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