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防风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601175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防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防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防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防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防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防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防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学学习笔记:发散风寒药之防风本经为伞 形科 多 年生 草 本 植 物 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根。生用或炒炭用。羽状复叶,叶片狭长,开白色小花。根供药用,有镇痛、祛痰等作用。【性味归经】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功效与应用】1祛风解表,用于感冒头痛,风疹瘙痒。防风善于祛风,微温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剂”,既可用治风寒表证,如荆防败毒散;又可用治外感风湿,如羌活胜湿汤;配伍薄荷、蝉蜕等辛凉解表药,可治风热表证;配伍散风止痒、活血消瘀药,可治疗风疹瘙痒,如消风散。2胜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本品祛风散寒,胜湿止痛,可用治风寒湿

2、痹,配伍羌活、姜黄等,如蠲痹汤。3祛风止痉,用于破伤风证。本品可用于风毒内侵,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常配伍天麻、白附子,如玉真散。此外,本品炒用还能止泻,用治肠风下血。如有人中砒霜之毒,则用防风一两,研成碎末,用水调服既可。非常见效。防风一药,顾名思义,是治风止痛的药物。 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风,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荆芥与防风常同用于祛风解表,有如麻黄配桂枝以发汗解表,也是取它相须的作用。但荆、防发散之力不如麻、

3、桂,作用较为缓和。至于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根据临床体会,防风炒用可减缓它祛风的力量, 却有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泻。防风炒炭,又可用于崩漏而见血色清淡者, 与温经止血的炮姜相比,则功用相似而力较逊。防风气温味甘辛, 通疗诸风痛满身,头目胁痛并胸满,除湿止汗住崩津。【用法用量】煎服, 310g。【方剂举例】防风汤(证治准绳):防风、葛根、秦艽、桂枝、甘草、当归、杏仁、黄芩、赤茯苓、生姜。治感冒头痛。玉真散(医宗金鉴):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南星。治破伤风。凉惊汤(医宗金鉴):防风、钩藤、青黛、黄连、牛黄、生姜。治小儿痉挛。菊人医话 :婴儿周与耕涎生

4、数月时, 感受暑滞,脾阳不振,水泄多日,囟门下陷,乳饮日少,脆弱万分。投以小剂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易以煨防风,次日泻止而囟门亦起。又说:按东垣用升麻来升脾阳,每嫌其过;天士改用防风,比较稳妥。【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甘露醇、苦味苷、酚类、多糖类及有机酸类。煎剂有解热、抗炎、镇痛、抗惊厥作用。新鲜防风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发散风寒药之荆芥本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riq.的地上部分。生用,炒黄或炒炭用。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亦有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

5、干,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放箱内或其他容器内盖紧,置干燥处,宜在 30 度 C以下保存,防霉,蛀,结串。茎方形,四面有纵沟,上部多分枝,淡紫色或淡绿色, 被短柔毛,体轻质硬而脆,断面纤维状类白色,中心有白色髓,叶对生,叶片分裂,裂片细长,呈黄色、皱缩卷曲,破碎不全,顶端 5 齿裂,淡棕色或黄绿色,被短柔毛,内藏棕黑色小坚果,气芳香,味微涩而辛凉。以身干,色黄绿、茎细、穗多,无泥杂者为佳。荆芥桑一又荆芥原名“假苏”,土名“姜芥”,是唇形科植物,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 鲜嫩芽小儿镇静最佳, 荆芥叶黄绿色,茎方形微带紫色,横切面黄白色,穗子稍黑紫黄绿色。味平,性温,无毒,清香气浓。荆芥为发汗,

6、解热药,是中华常用草药之一。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肺、肝经。【功效与应用】1祛风解表,用于外感表证。本品药性和缓,表寒、表热均可应用。风寒感冒常与防风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每与银花、连翘等药同用,如银翘散。2透疹疗疮,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及疮疡初起。本品能祛风止痒,透疹,解毒。常配伍蝉蜕、薄荷等药,用于小儿麻疹不透,如透疹汤。或配伍苦参、防风等药,治疗风疹瘙痒、湿疹痒痛,如消风散。还可与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治疗疮疡初起,如银翘败毒散。3炒炭止血,用于吐衄下血。本品炒炭长于理血止血,可用于多种出血证。常与生地黄、白茅根、侧柏

7、叶等凉血止血药同用,治疗血热妄行,吐血、衄血。或与地榆、黄芩炭等药同用,治疗便血、痔血。或与棕榈炭、血余炭、莲房炭等固崩止血药同用,治疗妇女崩漏下血。药物配伍:1)荆芥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2)荆芥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3)荆芥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4)荆芥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5)荆芥配石膏,治风热头痛。6)荆芥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7)荆芥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8)荆芥配大黄,清热通便。用药禁忌: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荆芥反驴肉、无鳞鱼。药方选录:1治疗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份为末每服二钱

8、茶调下(永类钤方)2治疗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 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 水一盏 姜三片 煎六分 去渣 食后温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荆芥汤)3治疗尿血:荆芥、缩砂等份为末 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4治疗大便下血: 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5治疗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6治疗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 等份为末 熟地黄熬膏为丸 梧子大 每旦、夕各服百丸 茶酒任下(本草汇言)。7.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荆芥穗、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桔梗、赤茯苓、川芎、甘草。治疮疡寒热。8. 荆朮散(集验方

9、):荆芥穗、苍朮、赤芍药、甘草、生姜、葱白。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用法用量】煎服, 310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宜生用,止血宜炒用。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现代研究】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及右旋柠檬烯。水煎剂可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有微弱的解热、镇静作用。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炭疽杆菌、 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人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荆芥炭有止血作用。 荆芥甲醇及醋酸乙酯提取物有镇痛和抗炎作用。荆芥油有较好的平喘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