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物常用的制备方法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59930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56.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物常用的制备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无机物常用的制备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无机物常用的制备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物常用的制备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机物常用的制备方法1.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制备 活泼金属和酸直接反应,经蒸发、浓缩、结晶、分离即可得到产品。如由铁和硫酸制备硫酸亚铁。 不活泼金属不能直接和非氧化性酸反应,必须加入氧化剂,反应后要有分离、除杂质的步骤。如硫酸铜的制备,不能由铜和稀硫酸 直接反应制备,必须加入氧化剂(如硝酸),反应后有杂质硝酸铜,所以要用重结晶法来提纯制得的硫酸铜。2. 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利用复分解反应制备无机物,如产物是难溶物或气体,则只需通过分离或收集气体即可得产物。若产物是可溶的,就要经蒸发、浓缩、 结晶、分离等步骤后才能得到产物。如由硝酸钠和氯化钾制备硝酸钾,这两种盐溶解、混合后,在溶液中有4种离子-K

2、+、Na+、NO3-、 Cl-,由它们可组成四种盐。当温度改变时,它们的溶解度变化不同。利用这种差别,可在高温时除去氯化钠,滤液冷却后则得到硝酸钾。 再用重结晶法提纯,可得 二、结晶与重结晶1. 结晶在一定条件下,物质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称结晶。结晶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晶核的形成,第二阶段是晶核的成长。溶液 的过饱和程度和温度都能影响晶体颗粒的大小,其中温度的影响更大些。有时会出现过饱和现象,即当温度降低后仍不析出晶体。此时 可慢慢摇动结晶容器,或用玻璃棒轻轻磨擦器壁,也可加入小粒晶种,促使晶体析出。晶体颗粒的大小要合适,否则会影响产品的纯度。晶体颗粒大而均匀,夹带母液和杂质少,易洗涤

3、,所得产品纯度高,但结晶时间长。 晶体快速析出时则相反。2. 晶体制备的一般方法 冷却法将一定浓度的溶液冷却至过饱和,使晶体析出的方法称冷却法。冷却速度对晶体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温度缓慢下降,利 于形成大晶体,反之则形成小晶体。 蒸发法在一定温度下蒸发溶剂使溶液达到过饱和,析出晶体的方法称蒸发法。此法适用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或溶解 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Na2SO4、NaCl等。与冷却法相比,此法很难得到大晶体。在制备实验中,常常将蒸发与冷却两法结合使用。由于析出晶体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故控制结晶条件可以得到大小合适的晶体。 如溶液的浓度较高,溶质的溶解度较小,冷却得较快,并不时搅拌

4、溶液,析出的晶体就较小。反之,如溶液的浓度不高,冷却缓慢,或 投入一小粒晶种后静置,则得到较大大晶体。3. 重结晶先将晶体溶解,再使它重新析出的过程称重结晶。用重结晶法提纯物质,是利用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化的依赖关系。杂质一般有 不溶物和可溶物两类,都可以利用溶解度差别来除去。在实际操作时,在待提纯的物质中加适量水(或其他合适的溶剂),加热使成饱 和溶液,趁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将滤液冷却,待提纯物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而少量可溶性杂质则留在母液中,用过滤法将晶 体和母液分开。此法可用来提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显著的物质。如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则不能按上述的方法提纯。而是先将溶液进行浓

5、缩,蒸发掉一部分水,这时就有纯净物质部分的结 晶出来,而杂质则留在溶液中。二、固液分离1、通过过滤拦截的方式处理固液分离;2、通过固液二相比重差进行分离;(1)、离心分离:借助于离心力,使比重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离的方法。由于离心机等尾矿处理设备可产生相当高的角速度,使离心力远大 于重力,于是溶液中的悬浮物便易于沉淀析出:又由于比重不同的物质所受到的离心力不同,从而沉降速度不同,能使比重不同的物质达 到分离效果。(2)、重力,压力沉降:它是依靠地球引力场的作用,固液分离设备利用颗粒与流体的密度差异,使之发生相对运动而沉降,即重力沉降。重力沉降是从气流中分离出尘粒的最简单方法。只有颗粒较大,气速较小

6、时,重力沉降的作用才较明显;常压过滤三、减压过滤又称吸滤、抽滤,是利用真空泵或抽气泵将吸滤瓶中的空气抽走而产生负压,使过滤速度加快,减压过滤装置由真空泵、布氏漏斗、 吸滤瓶组成。循环水式真空泵循环水式真空泵采用射流技术产生负压,以循环水作为工作流体,是新型的真空抽气泵。它的优点是使用方便,节约用水。面板上有 开关、指示灯、真空度指示表,真空吸头I、II(可供两套过滤装置使用)。后板上有进出水的下口、上口,循环冷凝水的进水、出水。使用前,先打开台面加水,或将进水管与水龙头连接,加水至进水管上口的下沿,真空吸头处装上橡皮管。将橡皮管连接到吸滤瓶支 管上,打开开关,指示灯亮,真空泵开始工作。过滤结束

7、时,先缓缓拔掉吸滤瓶上的橡皮管,再关开关,以防倒吸。更换循环水时,用虹吸法吸出循环水。注意事项:a. 工作时一定要有循环水。否则在无水状态下,将烧坏真空泵。b. 加水量不能过多。否则水碰到电机会烧坏真空泵。c. 进出水的上口、下口均为塑料,极易折断,故取、上橡皮管时要小心。2.吸滤操作:(1)剪滤纸将滤纸经两次或三次对折,让尖端与漏斗圆心重合,以漏斗内径为标准,作记号。沿记号将滤纸剪成扇形,打开滤纸,如不圆,稍作 修剪。放入漏斗,试大小是否合适。如滤纸稍大于漏斗内径,则剪小些,使滤纸比漏斗内径略小,但又能把全部瓷孔盖住。如滤纸大了, 滤纸的边缘不能紧贴漏斗而产生缝隙,过滤时沉淀穿过缝隙,造成沉淀与溶液不能分离;空气穿过缝隙,吸滤瓶内不能产生负压,使过 滤速度慢,沉淀抽不干。若滤纸小了,不能盖住所有的瓷孔,则不能过滤。因此剪一张合适的滤纸是减压过滤成功的关键。(2)贴紧滤纸用少量水润湿,用干净的手或玻棒轻压滤纸除去缝隙,使滤纸贴在漏斗上。将漏斗 放入吸滤瓶内,塞紧塞子。注意漏斗颈的尖端在支管的对面。打开开关,接上橡皮管, 滤纸便紧贴在漏斗底部。如有缝隙,一定要除去。(3)过滤导,倒入溶液的量不要超过漏斗总容量的2/3。过滤时一般先溶液,后转移沉淀或晶体,使过滤速度加快。转移溶液时,用玻棒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