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评手册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598623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测评手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单元测评手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单元测评手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单元测评手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单元测评手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测评手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测评手册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滚动提升卷(一)1.B解析 HNO3有剧烈腐蚀性;KCN是剧毒物质;KClO3属爆炸品,而CCl4不易燃,故B错误。2.A解析 为防止Fe3+水解,应向溶液中加入酸抑制水解,但加入H2SO4会引入SO42-,使试剂不纯,故应加入盐酸,A错误;钠易与空气中的H2O、O2反应,故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中,B正确;2NaOH+SiO2Na2SiO3+H2O,Na2SiO3水溶液易使瓶口和玻璃塞粘在一起,故用橡胶塞,C正确;液溴易挥发,密度比水大,因此加水封,D正确。3.D解析 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须要加碎瓷片或沸石以防暴沸,A正确;开窗通风以减小可燃性气体的浓度,防止爆炸,B正确;误服重金属盐可喝

2、鲜牛奶或鸡蛋清解毒,C正确;NaOH溶液具有强腐蚀性,会造成二次损害,应涂抹NaHCO3溶液,D错误。4.C解析 O2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1,A项错误;气体有单原子分子如He,双原子分子如O2,三原子分子如O3,五原子分子如CH4等,B项错误;D项未指明溶液的体积,错误。5.D解析 A项分别装置的选取和分别原理均错误,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不能通过半透膜,一般过滤装置不能达到纯化胶体的目的;B项分别装置的选取和分别原理均错误,因为二者互溶,所以可利用二者的沸点不同采纳蒸馏的方法进行分别;C项分别原理描述错误,其原理是利用粗盐中各成分的溶解度不同首先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依次加入足量N

3、aOH、BaCl2、Na2CO3溶液,过滤除去杂质离子Mg2+、SO42-、Ca2+等,最终加入适量盐酸并依据氯化钠性质稳定,通过蒸发结晶得到精盐;D项正确,利用两种液体的沸点不同,采纳蒸馏的方法进行分别。6.C解析 标准状况下HF为液态,不能依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Fe与氯气反应只生成FeCl3,故B错误;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均为CH2,故1.4 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n=1.4 g14 gmol-1=0.1 mol,故混合物中含有0.3 mol原子,即含有原子数目为0.3NA,故C正确;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的CO32-的个数不能计算,故D错误。7.A解析

4、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别,A项错误;H2、Cl2的密度与空气相差较大且H2、Cl2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B项正确;氨气极易溶于水,导管末端连接干燥管可以防止倒吸,C项正确;可以在漏斗中洗涤BaSO4沉淀表面吸附的少量氯化钠,D项正确。8.D解析 Na2O2中的阴离子为O22-,Na2O2和Na2S的摩尔质量均为78 gmol-1,故混合物中Na2O2和Na2S的总物质的量为0.2 mol,含有的阴离子总数为 0.2NA,A项错误;苯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且苯中不含碳碳双键,B项错误;NaHCO3为离子化合物,由HCO3-和Na+构成,其固体中不存在CO32-,C项错

5、误;1 mol CnH2n+2中含(n-1)mol碳碳单键,(2n+2)mol 碳氢键,共有(n-1)mol+(2n+2)mol=(3n+1)mol 共用电子对,即共用电子对数为(3n+1)NA,D项正确。9.B解析 A项,潮湿的淀粉-KI试纸能检验Cl2,不能检验HCl,错误;B项,NO2为红棕色,可通过视察气体颜色检验,NO2溶于水生成NO和硝酸(使潮湿的淀粉-KI试纸变色),也可以用水除杂,正确;C项,含稀硝酸的AgNO3溶液可鉴别溶液中的Cl-,混合气体通入含稀硝酸的Ag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O2和HCl均与Na2CO3溶液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NaHCO3溶液除杂,错误;D项

6、,二者均可与Ca(OH)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检验杂质Na2CO3,但Na2CO3与CO2反应生成NaHCO3,可除杂,错误。10.A解析 n(HCl)=VL22.4 L/mol=V22.4 mol,m(HCl)=V22.4 mol36.5 g/mol=36.5V22.4 g,所得溶液的体积为m=1 000 g+36.5V22.4g1 000g/L=36.5V+22 40022 400 L,盐酸的浓度为V22.4mol36.5V+22 40022 400=1 000V36.5V+22 400 mol/L,A项正确;Ca2+与CO32-之间反应生成难溶的CaCO3,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B

7、项不能配制;设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硫酸溶液密度为1 g/mL,则c1=1 0001a%98=10a198,设溶质质量分数为2a%的硫酸溶液密度为2 g/mL,则c2=1 00022a%98=20a298,所以c1c2=10a19820a298=122,即c2=221c1,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所以21,所以221c12c1,即2c1c2,C项错误;配制1 L 1 mol/L的NaCl溶液时必需运用胶头滴管定容,所以还缺少胶头滴管,无法完成该试验,故D项错误。11.D解析 加热法分别提纯固体混合物应满意的条件:一种物质受热易挥发或分解,另一物质受热不挥发或难分解。加试剂法分别(过滤)提

8、纯固体混合物应满意的条件:所加试剂能达到让一种物质形成溶液,而另一物质形成难溶物的状态。A项中碘单质受热易升华,氯化铵受热易分解,遇冷要得到NH4Cl,故用方案1不能将两物质分别开,故A项错误;B项方案1中的残留物应当具有受热时不挥发或难分解的性质,故B项错误;C项方案2中加入的试剂可能不与除X外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如加水进行溶解分别,故C项错误;D项中Si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溶液,过滤得到Fe2O3,故D项正确。12.(1)8.0 molL-1(2)20% (3)8.0 molL-120%1.60 gmL-13.20 g 0.080 mol (4)0.80 molL-1

9、解析 (1)32.0 g NaOH的物质的量为32.0 g40 gmol-1=0.80 mol,则c(NaOH)=0.80mol0.1 L=8.0 molL-1。(2)100 mL NaOH溶液的质量为100 mL1.60 gmL-1=160 g,则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2.0 g160 g100%=20%。(3)由于整个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这10 mL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密度与原100 mL NaOH溶液相同。但NaOH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均变为原来的110。(4)取出的10 mL 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8.0 molL-1,稀释到100 mL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缩小到原来的110

10、,即8.0 molL-110=0.80 molL-1。13.(1)A、C烧杯、玻璃棒 (2)2.0(3)13.615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解析 (1)配制溶液须要五种玻璃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2)因无450 mL的容量瓶,配制NaOH溶液要用500 mL的容量瓶,m(NaOH)=cVM=0.1 molL-10.5 L40 gmol-1=2.0 g;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热,应把它冷却至室温后再移入容量瓶中,否则定容后,溶液冷却到室温,体积减小,浓度偏高。(3)c浓V浓=c稀V稀,即10001.8498%98 molL-1V浓=0.5 molL-1

11、0.5 L,得V浓0.013 6 L=13.6 mL;选用15 mL量筒最好,误差小;留意三点:酸入水、沿器壁、棒搅拌。14.(1)1.339 gL-1(2)30 gmol-1(3)17 (4)87.5%(5)1149(6)81.7% (7)0.562 5 mol(8)0.5 mol解析 (1)密度=质量体积=15 g11.2 L1.339 gL-1。(2)解法一:n=11.2 L22.4 Lmol-1=0.5 mol,M=mn=15 g0.5mol=30 gmol-1。解法二:M=Vm=1.339 gL-122.4 Lmol-130 gmol-1。(3)依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物质的量之比。最简洁的方法是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则n(CO2)n(CO)=17。(4)CO的体积分数=CO的物质的量分数=78100%=87.5%。(5)m(CO2)m(CO)=n(CO2)M(CO2)n(CO)M(CO)=144728=1149。(6)CO的质量分数=4911+49100%81.7%。(7)n(O)=2n(CO2)+n(CO)=20.5 mol18+0.5 mol78=0.562 5 mol。(8)n(C)=n(CO2)+n(CO)=0.5 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