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市建设情况调查汇报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8598525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市建设情况调查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态市建设情况调查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态市建设情况调查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态市建设情况调查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态市建设情况调查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市建设情况调查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市建设情况调查汇报(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市建设情况调查汇报 为深入了解本市生态市建设现实状况,总结成绩和经验,揭示问题和矛盾,分析制约原因,研究思绪及对策,确保2021年建成生态市目标的实现,依据市政协的统一安排,我们第二调研组在市政协领导的率领下,于三、四月份关键对本市丁堰、桃园、如城、搬经、高明、江安等镇的生态市建设工作进行了视察调研,并考察学习了山东省荣成市的生态市建设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以下:一、本市生态市建设现实状况(一)工作凸显亮点1. 筹划立即,计划到位早在,本市即开始着手筹划生态市建设的相关工作。市环境保护局成立了生态市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了生态市建设专题调研,形成了可行性汇报。市政府委托苏州科技学院编制了如皋

2、市生态市建设计划。计划围绕建成生态市的近、远期目标,明确了本市四大生态功效板块和六大生态建设关键领域,提出了32项关键工程,工程总投资达182.6亿元。在此基础上,各镇结合本身实际,前后对镇环境保护计划进行了修编,并出台了生态保护子计划。如丁堰镇邀请南京师范大学编制的丁堰镇生态工业园计划就含有很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2. 组织完备,政策完善自创立工作正式开启以来,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列入市“六城同创”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设生态市创立办公室和对应的工作班子。于此对应,各镇各责任部门也全部建立了对应的领导组和工作组,我们视察调研的多个镇全部形成了关键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创

3、立村(小区)班子详细抓的创立工作格局。上下联通、职责分明、政令通畅、相互协调的生态市建设组织络在本市很快建立。为有效推进生态市建设,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有关落实环境保护优先,建设生态如皋的决定,市人大专门作出了有关落实环境保护优先加紧建设国家级生态市的决议,将生态市建设列入了法制化轨道。和此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性政策方法,如有关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以奖代补实施细则、如皋市基层绿色创立考评奖励措施、如皋市镇级污水处理厂管建设以奖代补措施等。3. 布署周密,宣传得力自创立工作开启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次召开全市生态市创立工作会议进行动员布署,经过多种形式进行不间

4、断的宣传造势。各镇如桃园、丁堰、高明、江安等纷纷利用广播、过街横幅、宣传橱窗和举行专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全市上下形成了浓烈的生态市创立气氛。4.责任明确,监管有效本市将每项生态市建设指标、关键工程按责任部门和时间结点进行了细化分解,制订了对应的考评措施。市政府将生态市建设任务列入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市纪检监察、市“六城同创”督查组定时或不定时对生态市建设关键工作进行督查。各镇在创立过程中也依据详细情况,采取了不一样的督查方法。江安镇成立了老干部专题督查抽样组,对该镇的绿化造林工作进行专题督查。桃园镇整合城管、卫生、工商、环境保护、安全、建管等各个方面力量,对各项创立工作实施定时联合督查

5、和管理。这些做法对巩固创立结果全部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二) 创立初显成效1.抓住“水”字做文章,两大工程成效显著一是水环境综合整改成绩优异。截止去年3月,本市境内3000多条各级河道全部得到整改,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河道整改任务,以优异的成绩经过了省市考评验收。在高明镇晓庄村、江安镇联络村等地出现的一批“底清、面洁、线畅、坡绿、岸净”的河道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河道整改的样板。二是以水为关键的镇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紧。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在全市已经有14个镇建成污水处理厂并进入调度或试运行阶段,全市镇级污水处理厂规模在15005000吨之间。其中搬经镇污水处理厂采取我国领先的全自动化控制系

6、统,能妥善处理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栅渣垃圾、沉沙及污泥等污染物,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的出现,真正达成了减量化、无害化、化的要求。2.紧紧围绕“农”字下功夫,生态“三农” 初具规模一是田园整齐,农业生产环境优化,农副产品质量提升。在生态市和生态农业市等创立工作的推进下,结合新农村建设,本市着力推进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等农业当代化建设工程,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停提升,前后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基地87个,面积83.62万亩,占可食用农产品面积的62.8%;已获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6个,a级以上绿色食品38个,有机食品5个。建成花木生产基地20万亩。在如城镇顾庄生态园内的兰花园、蝴

7、蝶兰园、钱长草坪、花木大世界等花木生产基地已成为本市生态旅游中的亮点。生态农业的建设,使全市农业生产环境得到深入改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达成99.68%。仅本市就新增大中型秸秆还田机械220多台(套)、小型秸秆还田机械1200多台(套),设置秸秆收购点36个,完成秸秆机械化还田50多万亩,约占稻麦面积的35%,秸秆综合利用率已靠近90%。去年5月,南通市政府在本市丁堰镇召开了南通市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推进会,会上演示的本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最新结果得到了省农机局及南通市政府领导的充足肯定。二是家园美洁,农村生态环境改进,农民生活品质提升。现在全市农村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5万座,

8、“卫厕率”达成83.03%。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4500多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农村村镇绿化率达成31.55%。和此同时,全市各镇(区)建设了垃圾中转站25座。“户搜集、 村集中、镇运转、市处理”的搜集处理机制及其长期有效管理机制正全方面开启并不停完善。到现在为止,全市已经有桃园、长江、丁堰和高明等4镇经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考评验收并已向国家环境保护部推荐,8个村(居)建成省级生态村,3个小区建成省级绿色小区,54个村取得南通市级生态村称号。二、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矛盾 (一)、环境优美镇创立有待深入推进1.创立任务任重道远。“80%的乡镇达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评标准并取得正式命名”

9、是建成生态市的基础条件之一。依据这一要求,本市必需有16个镇建成国家环境优美镇,而现在本市只有桃园等4个镇已经经过省级考评,还没有一个镇取得国家正式命名。2.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农村水体污染不容忽略。部分乡镇工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设施滞后,少数企业偷、漏排污现象仍时有发生,污染水体环境;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组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源头;另外部分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将生活垃圾及污水随意倾倒,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水体造成了污染。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户搜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模式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无害化处理率还较低。即使现在市垃圾发电厂已建成投运,各镇也全部兴建了垃圾中转站,配置了垃圾

10、搜集转运设备和保洁人员,但真正将生活垃圾全数搜集、全数运至垃圾发电厂处理的镇还不多,有的镇依然将搜集到的生活垃圾就地就近填埋,其远离镇区的村组生活垃圾搜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则更低。三是畜禽养殖污染及秸秆焚烧现象依然存在。关键表现在规模畜禽养殖的布局还不够合理,针对畜禽散养户的户用沼气工程还未成型,夏秋季节的秸秆焚烧现象在部分镇仍较严重。3.部分镇镇区布局欠合理,镇郊及村庄环境欠整齐。根据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评标准,环境优美乡镇必需有合理的功效分区布局。但本市部分镇在镇区建设尤其是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上,缺乏科学计划,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居住区地点分散,建设缓慢,既损害了群众利益,也对镇容镇貌造成了

11、不好的影响。另外,镇郊及村庄环境仍热存在脏乱差现象。如部分镇第一批改厕工作效果不佳,群众意见较大;少数镇整改过的河道又出现了坍塌及绿化带遭破坏现象,废弃农膜等“白色污染物”在一些村居的田间地头仍随地可见。4.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滞后,管理欠缺,普及率不高。本市各镇在人畜粪便化利用及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虽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还有不少方面有待改善,如大部分镇到现在为止仍没有建立起专职的能源管理机构。沼气后继管理服务络不健全,沼气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秸秆的深度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科研技术全部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急需提升。大多数乡镇的清洁能源利用还停留在点的层面,未能形成规模。5.不少镇环境保护气氛不够

12、浓厚,部分群众对环境情况的满意度还不高。根据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评标准要求,乡镇及其所辖街道和各村均要有环境保护宣传的口号或橱窗,关键街道每公里不少于1个。群众对环境情况的满意率不得低于90%。本市多数镇均未达成此项要求。部分化工企业密集的镇,群众对环境情况的意见较大,因排污问题造成的纠纷时有发生。6.农村环境综合整改资金不足,长期有效管理难度加大。环境整改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将管护机制常规化亦需要不少的资金。资金问题一直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改及其长期有效管理的最大制约原因,尤其是现在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镇财政收入难度深入加大,这势必给农村环境综合整改及其长期有效管理带来更大的难度。(二)城镇生

13、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有待深入提升1.和生态市建设新标准差距较大。,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生态市新标准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由原来的60%提升到了80%,而现在本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平均还不到40%.2.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水平相差悬殊。到现在为止,本市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已经达标,而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还不到10%。尽管本市已经有15个镇建成了污水处理厂,但截至现在,真正形成生化污水处理能力的微乎其微。3.镇区污水管建设严重滞后。关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镇污水管的铺设正在进行,但进展缓慢,甚至还未开工;二是同一镇不一样村(小区)污水管之间,各镇污水管之间,镇区污水管和城市污水总管系统之间

14、缺乏有机联络,还未形成整体联动机制。其中第二个方面的问题在本市顾庄生态园建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顾庄小区创立国家级生态村的瓶颈之一。(三)生态建设亮点有待深入包装、提升1.生态旅游景点,缺乏管理,层次较低。内外城河风光带、顾庄生态园等既是本市生态市建设的亮点,又是本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景点。但因为相关部门缺乏科学的策划及有效的管理,这些均未得到充足的利用。如在内外城河风光带中的文昌阁,本是一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特色景观,现却成为餐饮业经营场所,和周围景区环境极不协调。顾庄生态园的开发虽计划完备,但实施进展不快,且园区内花木品种混杂、结构混乱、交通拥挤、竞争无序,整体形象亟待提升。2.各

15、镇环境综合整改的长期有效管理仍需加强。在创立全国环境优美镇过程中,本市各镇的镇容镇貌均得到了显著改进,围绕环境整改的各项长期有效管理体制也已初步建立,但长期有效管理的实绩仍有待深入提升。多数镇建立的专职保洁队伍人数虽多,但缺乏培训,素质不高;一些已经过省级验收的镇,镇容镇貌仍存在死角;不少镇村的垃圾房、公厕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遭到不一样程度的破坏。3.生态建设亮点仍需主动培育。客观地说,本市现在生态市建设亮点还不多,现有亮点也还不够靓,要想培育出一批像城市污水处理厂、肠衣城那样有层次、有特色、有现场、有资料、有推广价值的经典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四)已经有创立结果有待深入巩固1.相关指数排名竞争剧

16、烈。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前10位是建成生态市的五项基础条件之一。现在全省各地全部普遍开启了生态市(县)创立。在如此剧烈的竞争中,本市并没有显著的环境优势,关键环境要素的环境质量也不尽如人意。要使该项指标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前10位任重道远。2.部分指标极易倒退。在本市已达标的13项指标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计性,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出现倒退。如环境质量类指标、环境突发事件等。3.软件资料不够完善。现在全市各镇及市级机关各相关部门均将创立的关键放在了硬环境的建设上,对已经有软件材料的搜集、整理则相对滞后。尤其是一些镇缺乏完整的材料准备、搜集、管理机制,疲于应付,一稿多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