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2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859585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21 课文解读 作者简介 朱光潜 (1897-1986)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 1922 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科教育系。 1930 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 1933 年获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三十年代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

2、,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基本解读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朱光潜一篇谈意志力问题的文章。朱先生借用物理学上抵抗力(阻力)与动力的原理,把人的意志力比喻为动力,人的动力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这是人与物的一个最大的区别点。人的意志力越强,人越敢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越能克服各种的困难,就越能取得成功。 文章首先从自己写作诗词的切身体会谈起,从自己的失败教训中说明贪懒取巧是不会有大

3、成就的,然后用物理学原理作比喻,生动形象地把人的意志力与人生的各种引诱结合一起进行分析,从日常的小事情中领悟出意志力对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作用。通过孔子和长沮、桀溺的事例作对比,说明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他们能靠坚强的意志力去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难题。作者认为在人生的路途上,随时随地都会有超最低的抗力的和朝最大的抵抗力走这两条路径摆在人们的面前,供人们各自采择。走不同的路,会有不同的结果。个人是这样,社会是这样,民族也是这样。只有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才能取得胜利。 有一段时间,我学过做诗填词。往往一时兴到,我信笔直书,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4、,写成了自己读读看,觉得很高兴,自以为还写得不坏,后来我把这些习作拿给一位精于诗词的朋友看,请他批评,他仔细看了一遍后,很坦白地告诉我说:“你的诗词未尝不能做,只是你现在所做的还要不得。”我就问他:“毛病在那里呢?”他说:“你的诗词都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你欢喜取巧,显小聪明。”听了这话,我捏了一把冷汗,起初还有些不服,后来对于前人作品多费过一点心思,才恍然大悟,那位朋友批评我的话真是一语破的。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我过于相信自然流露,没有知道第一次浮上心头的意思往往不是最好的意思,第一次浮上心头的词句也往往不是最好的词句。意境要经过洗炼,表现意境的词句也要经过推敲,才能脱去渣滓,达到

5、精妙境界。洗炼推敲要吃苦费力,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朱光潜先生对中国古典诗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诗论是我国文艺美学的典范作品。他在诗论里用西方的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这样的一位大学者,他的学问也是通过刻苦学习、精益求精得来的。他从自己练习作诗填词的经历中悟到“第一次的词句往往不是最好的词句”,由此否定了自己先前“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的草率做法,坚信要达到诗歌精妙境界非下苦力不可,要克服取巧的毛病,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才能获取成功。文艺创作是这样,生活中的做事也是这样。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朱先生的自我反省力,他正是在不断的自

6、我剖析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 不过人和一般物质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一般物质的动都是被动,使它动的动力是外来的;人的动有时可以是主动,使他动的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在物的方面,动不能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在人的方面,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物质永远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物的动必终为抵抗力所阻止,而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人要取得成功,首先要解决动力的问题。朱先生借用物理学的原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物的“动”和人的“动”是有区别的。物的“动”有两个特点:一是其力是外部增加、是被动产生,二是其力“不能随抵抗力之增加

7、而增加”,所以物“永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人的“动”也有两个特点:一是其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是从内部产生;二是其力能“随抵抗力之增大而增加”。所以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先生十分重视意志力的作用,十分重视人要不断地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意义,认为这正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 中国古代有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儒家和道家。儒家倡导积极入世,道家提倡消极避世。朱光潜先生十分赞赏儒家的思想,本文中引用了论语长沮桀溺章,见出了孔子关于变革社会的入世思想与行为。长沮、桀溺这两位隐士,在朱光潜先生的眼中是不值得称道的,他们的行为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照儒家看来,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8、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生活的时代虽然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但他与自己的弟子们不辞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奋斗,在他身上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精神。 朱光潜先生很欣赏孔子的人格,认为孔子是伟大的人,他是靠自己的意志力和责任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具有“最高生命的特征”的人! 朱光潜先生认为缺乏意志力,缺乏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勇气和毅力,假如是人,便会走向堕落;假如是社会,便会走向腐败。他说: 我曾穷究目前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以为一切都由于懒。懒,所以苟且因循敷衍,做事不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的生计;懒,所以随俗浮沉,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

9、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知识阶级懒,所以文化学术无进展;官吏懒,所以政治不上轨道;一般人都懒,所以整个社会都“吊儿郎当”暮气沉沉。懒是百恶之源,也就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如果要改造中国社会,第一件心理的破坏工作是除懒,第一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精神。 朱先生这段极沉痛而极分明的话,针对的是 20 世纪 3 、 40 年代的现实。其包涵的哲理至今仍然有启发意义。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如果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就会孳生种种的“懒”。朱光潜先生从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指出了“懒”的恶果,提出如果要改造中国的社会,首先要除懒,要有奋斗的精神。 朱光潜先生的一生都是在

10、奋斗中前进的,都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他非常重视自我反省,敢于自我否定,善于自我坚持。例如,在 20 世纪 5 、 60 年代的美学大批判中,他既勇于解剖自己,批判了自己原有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又对自己认为正确的一些思想进行了学理上的辩护。作为一位成就斐然的名教授,他的这一行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在这以后,他仍不断地批判自己,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问题,为我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堪称学者的楷模。 朱光潜先生还信奉一条著名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他说“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11、“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2 习题解说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整体把握文意,理解课文最基本的内容是本思考题设计的主要目的。 题目的问题均沿作者的思路展开,三个问题对应文章的三个基本点:作者从自己学作诗填词的失败中体会到人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是敢于面对一切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力,去战胜困难(以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自身的惰性)。为什么人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是因为人在面临困难的时候,总免不了有惰性,只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主要是为提倡学生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而设计的一道探索题。在答题和讨论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有理有据的思维习惯。 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完全可以采取与作者不同的思路,关键是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度。而就本题涉及的问题来看,文中的答案无疑对人生更有意义。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如果人不能超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会丧失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能力,个体的生命和整个社会就会进入退化不进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