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硅烷技术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594225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硅烷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金属硅烷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金属硅烷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属硅烷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硅烷技术(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属硅烷技术一一绿色的磷化替代技术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前处理涂装底层替代技术,硅烷在金属表面处理方面 的应用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金属表面硅烷处理机理,以及通过在 现代汽车工业中对硅烷技术和磷化处理在参数控制、生产维护、工艺管理等方面 的比较,硅烷表面处理技术在满足磷化技术要求的同时,它以常温处理、管理便 捷、维护低成本、无毒无污染等诸多优势,在现代工业的涂装前处理工序中,完 全可以作为磷化的绿色替代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关键词:硅烷技术;磷化技术;前处理1.引言磷化处理不改变零件的机械性能、强度、磁性等,还有较高的电绝缘性,膜 与基体金属结合强度高,是涂装前的良好底层能进一步提高零件的

2、耐腐蚀能力。 近年随着汽车工业的异军突起,磷化-这一已有百年历史的表面前处理技术更是 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但是随着能源紧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 进法的颁布,磷化工艺高耗能、含有重金属离子和致癌物、排放的废水和废渣 多、三废处理困难等缺陷,已经无法满足节能环保、降本增效这一现代工业发展 的方向。为此,在满足传统磷化处理工艺优点的同时,又能做到工艺简单、环保、 综合成本低的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应运而生,其凭借诸多优势有望成为磷化的绿 色替代工艺。金属硅烷处理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和欧洲部分机构开始研究, 目前德国Chemetall (凯密特尔集团)、美国Ecosil公司硅烷前处

3、理部分产品已在 欧洲及北美地区国家使用使用,并有完全取代传统磷化工艺的趋势。Chemetall 公司已在我国上海、长春、重庆等地成立了凯密特尔集团分公司,进行相关产品 的推广应用,并在钢铁、家电、汽车零件公司等行业得到了认可和应用。2金属表面硅烷处理机理2.1硅烷的单分子结构硅烷是一类含硅基的有机/无机杂化物,其基本分子式为:R(CH2)nSi(OR)3 (其中OR是可水解的基团,R是有机官能团。),它是与硅油和硅酸盐完全不同 种类的硅产品。其单分子结构如图1所示:2.2金属表面硅烷处理机理硅烷在水溶液中通常是以水解的形式存在,其水解平衡反应式如下:主要的水解产物为SiOH基团,当溶液中形成足

4、量的活性SiOH基团,该溶 液就可进行金属硅烷处理。金属在浸泡中,水解后的硅烷分子 RSi(OR)3通过 SiOH基团与金属表面的MeOH (Me表示金属)形成氢键,而快速吸附于金属 表面。在金属界面上形成Si-O-Me共价键,其反应式如下:SiOH硅烷液+MeOH金属表面Si-O-Me界面+ H2O另外剩余的硅烷分子通过SiOH基团之间的凝聚反应在金属表面上形成具有 Si-O-Si三维网状结构的硅烷膜,其缩合反应式如下:硅烷网状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一般来说,共价键Si-O-Me间的作用力可达700Kj/mol,从而使得网状的硅 烷膜紧密的黏合在金属表面(其膜厚主要取决于硅烷溶液的浓度);自后

5、该硅烷 膜在烘干过程中或后道的电泳漆交联反应结合在一起,形成牢固的化学键。这样, 基材、硅烷和油漆之间可以通过化学键形成稳固的膜层结构。3. 汽车工业前处理硅烷与磷化对比3.1工艺流程对比3.1.1磷化工艺流程:3.1.2硅烷工艺流程:3.1.3磷化和硅烷的生产维护对比1)磷化工艺a)日常检测控制项目:表调槽液的PH值,磷化槽液的TA(总酸度点数)、 FA (游离酸度点数)、AC (促进剂点数)、PH(磷化轴封液),其中AC每隔2h进 行检测一次随时调整。必要时还要对磷化液的锌、镍等离子进行控制。b)槽液生产维护要点:每班生产前,提前90分钟以上开启加热系统和循环 搅拌系统,并且在生产过程中搅

6、拌不应停止。生产前,在未开启磷化循环泵前开 启磷化除渣泵进行除渣工作至少30min,然后才能进行正常生产。c)槽液倒槽清洗:表调至少半月、磷化一个季度进行掏槽清洗处理。2)硅烷工艺a)日常检测控制项目:活化点(2.0-4.8点),PH值(3.8-5.5 ),电导率 (5500“s/cm。b)槽液生产维护要点:PH值和电导率要每天多次测量,PH值测量要求用对 氟离子稳定的PH计,槽液通过监测PH、电导率活化点来控制。c)槽液倒槽清洗:因硅烷处理无残渣产生,槽液不必进行彻底清理,只需在 在保证槽液有良好溢流的情况下,每周(或根据生产)溢流更换10%的槽液, 调整好活化点、PH值后即可进行正常生产。

7、4. 金属硅烷处理的优势与不足4.1金属硅烷处理的优势4.1.1技术性能优越:耐蚀性和涂层的附着力硅烷处理膜都优于磷化膜,磷 化膜的重量一般为2-3g/m2,而硅烷膜重0.1g/m2,试验表明硅烷膜具有优良的 防锈能力,在工序间,不出现泛黄生锈现象,质量稳定,与涂层的结合强度高。4.1.2适合环保生产1)硅烷处理中不含锌、镍等有害重金属及其它对人体有害成分(尤其镍已 经被证实对人体危害较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2016年后镍需要达到零排放。)。2)在硅烷处理中,不会产生含磷物质,从而不会对水体造成富氧污染,有 利于环保生产。3)不需要亚硝酸盐促进剂,从而避免了亚硝酸盐及其分解产物对人体及水 体的危

8、害。4.1.3成本控制优势较为明显1)硅烷处理是无渣的,无需进行残渣处理,从而节约磷化的除渣设备和磷 化残渣处理费用。2)硅烷处理没有表调,节约费用、缩短工艺流程,可提高生产能力,对新 投资线还可以节约初期投资费用和场地空间。3)硅烷常温运行,10-35C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无需温度控制就可生产,在我 国北方冬天只要稍微加热就可达到工艺要求,有利于节约能源消耗。4.1.4生产工艺管理便捷1)在硅烷处理中,不存在如磷化流水线在每班生产前必须要对磷化液进行 过滤除渣,定期必须倒槽清理。2)硅烷处理与现有工艺设备不冲突,无需设备 更新可直接代替磷化,能与目前所用的各类油漆涂装相匹配。3) 硅烷工艺管理中

9、只控制PH、电导率、活化点,不存在磷化却需要控制总 酸度TA、游离酸度FA、促进剂AC,必要时还需要锌、镍、锰等离子的浓度, 同时无表调也无需进行管理,从而简化了工艺管理。4.2金属硅烷处理的不足作为一种全新的前处理涂装底层替代工艺,硅烷在金属表面的应用已取得了 重大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该工艺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某种 程度上制约着其在工业上的大量应用。该工艺存在的不足主要有:4.2.1只能作为底层膜层:若没有进一步涂装处理,单独使用硅烷对金属进 行防护的效果不好。尽管它与基体具有良好的结合力,但由于涂层较薄,且非 抑制剂不能产生自修复功能,因此其防护效果有限。4.2.2对金属表面状

10、态要求严格:硅烷处理技术对金属基体表面和硅烷槽液 清洁性要求相对较高,金属表面油污及槽液杂质离子都将影响硅烷膜层的防护 性能。4.2.3硅烷溶液稳定性有待提咼:硅烷溶液存放时间相对较短,易发生缩聚 而失效,使得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受限。5结语随着现代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节能减排、绿色生产已经成为现代工业可持 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硅烷虽然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不是很完美,但作为新型的 环保前处理技术,其诸多的优势,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磷化替代技术,为实现环境 友好型工业生产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在今后的工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赵平,孙广霞、杨玉鹏,王宏,张发余有机硅烷偶联剂在涂装前处理中 的应用

11、.J.电镀与精饰,2010; 32 (3): 25-28.2吴超云,张津.金属表面硅烷防护膜层的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09; 38 (6): 79-82.徐溢,腾毅,徐铭熙硅烷偶联剂应用现状及金属表面处理新应用.J表面 技术,2001; 30 (3): 48-51.4 张茹,陈慕祖.硅烷技术在前处理中的实际应用.J.工业涂装专刊,2009; 12 (4): 46-48.5 陈慕祖,周杰.硅烷技术-磷化技术的革命.J.涂料工业,2008; 38 (2): 55-57,60.朱丹青,Wim J. van Ooij,王一建,陆国建,沈泉飞,支波金属表面硅烷 技术.J.电镀与涂饰,2009; 28 (10) : 67-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