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593550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一、基本情况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是一个拥有大地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等2个博士点的一级学科流动站。本学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9名,拥有一支学风严谨、务实创新、富有经验的科研队伍,具备本领域重大科学研究的技术试验条件。曾主持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二、招收条件及要求凡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工程、图形图像处理、大数据及云计算、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研究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国内外人员均可申请进站工作。热忱欢迎优秀博士毕业生到测绘科学与技术流动站开展合作研究!三、主要

2、专家(按职称先后排序)钱旭教授、博导,1962年10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曾留学日本。1998年煤炭系统拔尖人才,2001年校后备学科带头人,全国高协组织教材研究与编写委员会、委员。主要讲授课程人工智能、知识工程、数据库等,研究方向包括信息融合技术、数据库、软件工程理论与技术、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技术、知识工程等。在计算机学科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共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有EI等三大检索收录多篇。主持三项省部级纵向基金项目(负责人)。作为主要研制人员,参加国家863项目1项,参加省部级纵向基金项目3项。现主持多项横向项目多项。获煤炭系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3、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煤炭系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煤炭系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校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校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校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1997年)。杨峰,1968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机电与信息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工作,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讲授C语言、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汇编语言、小波理论等课程。主要研究物联网技术、探测技术与装备、隐患及灾害监测,尤其在道路隐患检测方法取得技术突破及社会效益。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第一著者出版专著2本,发表论文数十篇。参加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高产高效矿井采区

4、地质状况探测技术和探测装备的研究”;国家自然基金仪器专项“防爆地质雷达的研究与开发”;军队“复杂地质条件下战略导弹阵地围岩探测技术及控制对策”项目;负责北京市科委重点攻关课题“城市道路隐患快速探测雷达研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公路路基探测技术研究”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管线探测雷达成套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在应用上,参与青藏铁路冻土融化带探测和六十年国庆阅兵线路道路路基隐患探测重大应用研究。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安监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校科技成果奖等、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联系电话: 010-62331250

5、,010-62331454E-mail: 张国英、教授,博士生导师,女,1968年出生。2004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从事矿业生产、油田开采、国土资源、医学图像等领域的智能检测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图像处理及分析、虚拟现实、智能检测技术及装备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负责研制的基于图像分析的传送带矿石粒度检测系统、传送带故障检测系统、基于激光扫的采空区变化检测系统、描浮选泡沫速度检测系统安装在山东黄金等矿业企业,运行稳定。主持国家863计划课题“稠油降黏油水界面智能成像技术研究”,负责国家863计划子课题“选矿过程物理信息融合优化控制技术”,参加科技支撑计划 “采空区矸石、粉煤灰

6、充填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研究”,完成国家测绘局卫星中心项目“资源三号卫星影像道路识别技术研究”和国家测绘局项目”基于图像的地表变形分析技术研究”,完成教育部科研基金“地下采掘装置的机器视觉技术研究”等多个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在国际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SCI收录及EI收录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编写本科教材3部;办公电话:010-62331250, 010-62331454电子邮件:完成横向课题4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

7、10篇。主要研究项目: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三下”深部煤层高效高回收率开采技术(2007 2010),课题负责人之一。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特厚急倾斜煤层水平分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研究(20102012),项目负责人。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项目:新建矿井密集村庄下深部协调式跳采安全技术研究(2002-2006),项目负责人。4中国煤炭协会项目:峰峰矿区三下采煤全局性战略与技术途径研究(2005-2006),项目负责人。 5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京西急倾斜煤层群深部开采铁路及建(构)筑物变形监测研究(2005-2008),项目负责人。6部级课题:宁夏灵新煤矿西天河下安全开采技术研究,2004年通过鉴定,主要完成人。 7 博士后基金项目:大倾角煤层开采沉陷规律与预测系统研究(文件号:中博基20015号),项目负责人。 8煤炭基金项目:急倾斜煤层地表非连续变形机理与计算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010-623312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