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8593113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基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我们的核心就是发展,发展,再发展.如何不遭淘汰,更快、更好地发展?首先来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典图例:社令生产至产萤帛1扎仁堆士产叩的強贬相互夬草产詁揶制并嚮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发展。这一关系是放在长期的、社会化大生产范围内看的,生产力的发展,长期看,不会屈从个体 意志,而是滚滚向前(除非大的世界灾难、轮回),故而能够决定生产关系。并且,生产力 水平不以个体的生产力为依据,而是参考社会整体水平。你不变革生产关系,无法跟上世界 潮流,必惨造淘汰,走向灭亡。比如,水平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必然要求生产关系从封建时代发展到资本主义私 有制时代

2、。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合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不合适的阻碍,所以我们 进行改革开放,改生产关系。放在国家层面看:本国经济水平发展遵循世界经济水平发展规律(大家最终都能够达到平均、 最高水平,只是发展时间段不一致),其当前水平决定本国当前的政治体制。短期内,当前 政体制约或者促进经济发展。放在公司层面看:我们的生产力处于什么水平,社会生产力之下?之上?平均? 社会平均生产力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之下,则必然想法提高生产力,并改造生产关系, 否则淘汰。之上,则想法继续保持领先。再次体现了:社会生产力决定、促使你的生产关系必须变革,同时看到,短期内生产关系对 生产力的巨大反作用。我们多

3、点居安思危,假设我们的生产力低于同行平均水平,或者我们想更加领先,该怎么 办? 接下来我们就局限在公司这一狭隘层面讨论生产力、生产关系两者如何互相促进。 这里面又分为两内、外部分,外在图上没有体现。内:内部的生产力、生产关系梳理。涉及工程+管理。或者说技术+内容(产品)+过程组 织管理。外:公司的产出物需要同外部客户交换、外部客户还有一个消费过程。也就是将内部的纯粹 生产关系外延,产生交换、消费。如何让消费者觉得交换的物有所值?消费过程中又有满意 的售后服务?这方面的主题暂不讨论,有兴趣者可深入分析。我们后面侧重分析对内部分。提纲:1)生产力分析:一线生产人、物状况.2)生产关系分析:组织、分

4、配、策略状况.3)举措建议:如而落实,生产线建设,生产关系改革.第一章 生产力分析说明:此处的生产力局限在公司级别范围内,特指公司的生产能力。我们没法改变社会/行业平均 生产力,但是,可以提高我们公司点这一个体的生产力,从而提高利润。为什么分析?只有清楚现状,才有可能制定措施落实提高生产力,生产关系改革行动才有实 在的下脚点。后面将阐述生产力的三要素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的实体及现状,还会探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的涵义。t a万达信息丿生产I具.)蛍产力拾萌1.1 劳动资料(生产工具)定义: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手段,如厂房、设备、电力、网络等。其 中,生产工具是劳动资料的主要内容

5、,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尺度。如轮胎生产线,发动机生 产线,整车组装线。万达生产工具: 半成品/成品/单部件生产过程是否高效,具备一定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者要求?产出物是 否质量可靠,满足整合规范? 半成品/成品/部件组装是否流畅,自身底盘是否稳固,提供可靠的对接支撑?拿万达业务应用开发场景类比造车,轮胎,发动机,变速箱,特别是底盘等一系列部件都是 我们自己制造。开发语言、中间件、数据库、操作系统等我们必须采购的原料,第三方产品、 开源产品等对我们而言只能说说是半成品,我们的劳动过程需要对一切有用的素材进行再加 工,产生满足我们要求(业务、规范两方面)的成品(部件、构件)。规范化且满足一定 业务要

6、求的成品出来后,才能够进行整装,产出我们所说的行业产品。即使到这一步还不够, 我们最终交付给用户的是一个特定系统,也就是行业产品能够适度个性化,或者再次开发。我们反复提到构件化,产品化,但是最关键的底盘(整合平台)都一直没有稳固统一。单构 件的生产效率本身也没有高效生产线支持,并且生产的部件也没有规范化,将来如何整合? 比方说微软的产品都整合在windows平台,windows本身提供基础支持功能,并且定义了 对接规范,从而outlook,office,messager等系列软件能够安装整合在任意部署了 win dows 的电脑上。整车生产线必须定义明确的整合规范。同时提供整合平台。单部件生产

7、线必须高效,产出物满足规范,人员要求低,具有一定自动化手段。1.2 劳动对象定义:劳动过程中被改造或加工的一切对象。橡胶-轮胎,钢铁-发送机,各类部件- 一切的原料、半产品、成品都是劳动对象。社会化协作发展(或者分工发展),前一条生产 线的输出物可能成为下一条生产线的原料。万达劳动对象:用户业务需求交付的可用系统。这是输入/输出两端的劳动对象,中间会有很多原料、半成品、成品加入。而半成品、成品的加工成本、可用度(业务满足性、整合便利性)很 大程度影响总成本。这些半成品、成品就是我们常说的构件、模块、产品。常见场景: 项目启动时,我们很容易说某某项目有什么什么,拿过来用吧。结果实际分析完毕后,得

8、出 不可用结论。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列举如下:1)本项目发自自然的潜在抵制意识,不愿以接受外来的,也不去深入研究,就得出武断结 论。2)业务功能性需求达不到要求,增加/改进这些功能,维护工作量大。3)整合难度大,平台不统一(我是win dows平台,你是un ix平台),对接移植成本高。公司经过15 年发展,确实有很多知识积累,但技能积累不够,可操作的劳动对象积累不多。 我们的发展还处于草莽时代,各门各派的东西是需要梳理了。可以有主流、非主流,但是, 各流派的构件、成品必须至少派别内部规范化。从而这些成果才真正提高我们的效率。有价值的劳动对象,必须首先规范化。1.3 劳动者定义:具有一定经验、

9、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 实践的人。万达劳动者:全体万达人都是劳动者,进一步聚焦, 80%在参与工程,其中 80%是开发人员,而这中 80% 人员为经验、技能相对欠缺者。场景:我们招聘了很多基础素质较高的新毕业生,可是项目组总是抱怨人员不行。 人员的哪些方面对于工作比较重要呢?我们看三个:态度、技能、知识。态度决定一切,在脑力劳动方面确实很重要。但是,一个人的态度不是先天的,经过反复实 践、成功、挫折才形成的。同时,习惯深刻影响着态度,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其习惯是受学 校、家庭、个人多方面影响的,要求其优良方面转换到积极的工作态度,剔除不良因素。一 线主管的工

10、作态度,言行举止对员工也有深刻影响。钻牛角尖,好学(但可能学的对当前工作无用),让他往东,总想往西,等等。技能:技能是真正开展工作能力,这方面大部分是欠缺的。 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培训提高其技能,另一方面通过自动化生产线降低对其要求。知识:基础知识通常员工是具备的,毕竟专业出身么。当然,个体还是有差别的。新知识需 要具备持续学习能力进行补充。将习惯转换到积极有效工作态度是要下工夫的。 技能培训于降低技能要求相结合。持续学习增加知识。一线事实,希望大家一定耐心阅读。只有了解实际,才可能制定对策。 参考阅读:(连接失效的话大家可以搜索)软件人生之这些年做项目带新人的经验总结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11、力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中,广义地科学技术从手工时代,到蒸气时代,到电气时代,信息时 代。我们在此只狭义地分析科学技术。科学理解为知识,但光有知识是转换不到生产力。比如,四大发明,火药,没有转换到大炮。 技术,理解为一定的工艺流程。比如,火药转换到爆竹烟花。转换到大炮。仅到此还不行,科学技术转换到生产力,需要载体,需要具体的实现,也就是转换过程中工 具,生产线。比方说,造车的原理我们知道,工艺流程我们知道,但是,没有生产线,你能造车么?改革 开放,引进技术的最终载体,就是一条条生产线。同时还有配套的管理制度。科学技术必须转换到生产线载体才可以称之为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生产线的发展。 这也是

12、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主要内容及衡量尺度的体现。公司以技术立足,可是,究竟什么是技术?技术落脚点在哪? 生产什么(市场、内容)?怎样生产(生产线、组织)?是我们必须回答的。技术体现在可操作的生产线,具备一定自动化程度,人员要求相对低。产出物具备稳固的架 构,各类半成品、成品具备可整合性。几大行业市场,是我们产品内容的来源;规范化生产,有效组织是发展基础。第二章 生产关系分析定义: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主要内容有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的 生产中地位及关系,产品如何分配。外延到交换关系、消费关系。我们将生产关系层层聚焦,社会-公司-事业部间-事业部内-项目内。落脚 点在项目内部,并且只

13、分析直接、纯粹的劳动生产关系,所有制、分配等关系不谈。改革都 是从基层最直接的关系开始,没有这些,其他上层建筑也没有变革的根基。生产关系强调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既有生产又有人,人是主体,生产是连接纽带。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合理组织,各司其职,结成良性持续发展的关系?外部竞争促使我们必须进行变革,我们的广征议案,季度会议,制度创新,产品化等都是为 了对生产关系进行优化,从而促进公司生产能力达到/超越行业平均生产力。项目组内也反 复尝试不同的管理制度,团队模式等。制度类,管理手段,责任分工等是形式化的关系,但想切实促进生产力发展,比须辅以物的 手段,也就是说是具体可操作的内容,最终落实到生产

14、上。没有有效的的生产手段(工具), 生产关系很难理顺。即使你的管理再科学,想用手工纺纱模式打败机器纺纱模式都是很困难 的。生产解决了,蛋高做大了,很多关系也就顺了。生产关系中技术架构师缺乏是极大问题。生产关系需要落实到对生产力发展提供落实方案。改革开放,让大家摸着石头过河也是方案的一种,但事后必须有总结、推广。第三章 举措建议生产关系是形,要解放、鼓励、发展生产力,提供落实方案 。 生产力是体,必须体现在可操作的生产工具上,可整合的成品上举措建第议 三章 举措建议生产关系是形,要解放、鼓励、发展生产力,提供落实方案 。 生产力是体,必须体现在可操作的生产工具上,可整合的成品上。下面结合公司实际

15、步伐简单分析,错误之处敬请谅解,并欢迎讨论:1)现有基础套件能否担当公司的基础平台,及如何推广担当。由于开发时间过久,错失了5 年前就统一的机会。希望以后争气,担当重任。我们必须有自己的类似windows的最基础平台,说来其实也很简单,其功能就是常见的用 户权限管理等。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功能,走过的弯路值得反思。他提供基础功能外,并 须制定集成规范,各独立成品如何对接。最直接、根本的规范就是各个产品如何快速、统一、 简洁地获取当前登陆用户。我们首先有个windows,然后按照这个平台规范开发成品,最后自然对接。这不是什么梦 想,能够实现。关键是推广。2)产品化论:我们提构件、产品很久了,似乎问题都是因为没有产品化。首先,我们要解决 共享问题,不能共享是因为没有产品化么?实际项目中,同样的业务功能重复开发,因为没 有产品化么?都不是,更多的原因是技术原因吧。代码混乱,缺乏统一集成平台,如何共享。 很多时候,业务功能满足 80%的代码你也不敢拿来复用,没有产品化导致的么? 过不了技 术关,只怕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我们在项目中实践了这么久都没有自我规范好,一个产品化 概念就能解决问题么?产品化是表象,归根结底是对我们生产交付能力的担忧。如何实施所说的产品化?生产能力问题必须解决整装生产与单成品生产两条线。我们目前可能是项目内部单品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