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考试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592962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考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考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考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考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考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考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考试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 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国内外学校工作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法 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其体现了一种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有助于教育观 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善。2、人性观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理念问题,涉及人性假设、人的 发展等诸多哲学层面的思考。3、关于学生的心理困扰的看法,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工作时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中小学的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奉行“无病假设”,学生在适应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正常的心理现象。 只是教师、家长等成人无法理解。不能用

2、心理病理学的标准来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但需要 对产生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特殊的心理帮助。“我们应该珍惜问题的出现,因为它也是一个 发展与成长的机会”4、人的发展可以分为生理水平的、心理水平的、社会水平的,各种心理品质发展属于心理 发展层次,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的“合金”5、心育和智育德育美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各项教育中抽象出来的具有独立性的教 育活动,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和智育、德育、美育之间不应看作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具 有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同时有相互交叉重叠的关系。6、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两者在总的目标和理论基础上是一致的,但在服务对象、具体 实施和技术层面上有所不同。学校

3、简介咨询对象包括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和学生家长,心理 健康教育对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咨询都着重学生的“发展”都以学生的全 人发展为终极目标,在技术层面上,学校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的技术,对咨询者专业技术要 求很高。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咨询在总目标和理论基础上是一致的,但在服务对象,特 别是具体实施的方法性理论和操作层面上又是各不相同、不能混淆的。7、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 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或危机状态,简称“偏 态”个体一旦发生了 “生活事件”即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

4、挫 折、欲求不能满足、受到威胁等,则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所谓不平衡状态,是指个体心 理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 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而不是消极地对待不平衡状态 才带来了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 展,对不平衡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8、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发展起了很大的变 化,首先是出现了对其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的两方面需要,一是性的成熟;二是出现了强 烈的独立性需要。9、从

5、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来看,子目标间也有层次的不同: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 基础性目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一般目标);提高心理机能、开 发心理潜能是最高目标(终极性目标)。各子目标的相互渗透性、层次性,构成了一个立体 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10、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平等尊重原则、艺术性原则、启发诱 导原则、尊重隐私原则、坚持性原则、适应个别差异原则。11、按辅导涉及的学生活动领域,可把辅导分为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12、按辅导涉及的心理与行为的性质,可把辅导分为情绪辅导、智能辅导、人格辅导、自 我意识辅导、社交行为辅导、耐挫力辅导、性问

6、题辅导等。13、按辅导对象的人数,可把辅导分为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14、目前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径有:开设团体心理素质训练课程;结合班级、 团体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原则;学校心理咨询; 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个人成长1、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你在专业方面的知识 有多么高超,技巧有多么的娴熟,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必须要有健全成熟的人格,你自己必须 先要成为一个健康、成熟、快乐的人,不断反省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省察意识和能力, 明确内在的自己。2、“那些没有问题的人,不全是健康的;而健康的人却是那

7、些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及时 了解自我,正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3、一个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要求:身心健康成熟;良好的心理 辅导职业品行;热爱心理辅导工作;敏锐的洞察力;亲和力和沟通技巧;具有宽容心。 第三章学生团体心理工作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基础依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依据心理 健康教育的内容200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多样性 原则。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一般形式:游戏活动;角色扮演;讨论;实践操作;自我报告;体 验感悟;自我分享

8、。4、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的一般程序:设计与准备一一实施过程一一小结与反思。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基本结构:暖身活动,引入话题一一创设情景,情感体验一一讨 论交流,分享感受一一教师引导,联系实际一一反馈矫正,总结深化。6、心理健康课的设计步骤:根据学生实际确定目标一一根据目标确定主题活动一一根据主 题活动选择活动模式(多种模式的交互运用,要体现出各活动之间的层次递进性。)一一列 出活动的每个步骤及注意事项(包括活动准备,活动的先后顺序,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及说 明提示等。)7、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级的促进者、陪伴者、带领者,更是组织管理者。8、不同的班级活动所起的作用、适用领域及适用的问题是不

9、一样的,所以在选用活动时, 要根据班级活动的主题和计划、班级发展阶段及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场地、活动所需材料 是否具备,活动的目的性、安全性和内在逻辑、教师个人风格及对活动的熟悉程度等诸多因 素去考虑。第四章学生个体心理咨询1、辅导关系是心理辅导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需要心理帮助的人与能够给予帮助的人 之间结成的一种独特的互信的人际关系。2、与学生关系的建立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两大功能:第一,载体功能。第二, 治疗功能。好的辅导关系,本身对学生的心理就有治疗和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改善情绪、 减少伪装、探索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辅导关系的建立,已使心理健康教育成功了一 半。3、

10、建立辅导关系的基本条件(要素)是:同感:倾听;换位思考;信息整理;信息反馈; 同感体验。尊重:尊重是一种对人的态度,是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特质,尊重意味着 完整接纳,其一是增进,即对学生某些反应给予肯定和赞赏,其二是“欣赏不同意见”,即 对学生与自己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打算等表示理解和尊重。真诚:“一致性”,真诚“做真实 的自己”。不特意取悦对方,不因自我防御而掩饰、修改自己的想法和态度,不文饰、回避 自己的失误或短处。接纳:不依据学生行为的好坏,无条件地从整体上接纳对方,给予关怀。具体化:使谈话话题指向事实和细节,使双方对所谈论的内容得到准确、清晰的理解。缺乏 具体化可归纳为三种情况:问题

11、模糊、过分概括化、概念不清。即时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帮助学生注意此时此地的经验和感受:另一含义是教师对学生有关沟通关系的反应及 时给予反应。4、谈话中的信息加工过程:类化;投射。“以己度人”;幻相关;选择性知觉。5、对沉默的处理:创造性沉默:学生对自己刚刚说的话,刚刚发生的感受的一种内省反应。 自发性沉默:往往产生于不知下面该说什么好这样的情况。冲突性沉默:可能由于害怕、愤 怒或愧疚引起,也可起于内心里在进行某种选择(比如选择话题,表达方式,或衡量要不要 反驳教师等)。6、基本倾听技巧技巧内容简介在谈话中的作用封闭式询问常以“是不是”“要不要”等发问,学生 能以“是”“否”或几个简单的

12、字作答。可用来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停止学生滔 滔不绝的言谈。开放式询问常以“什么”“怎样”“为什么”“能不能” 引出一般性情况。用来收集资料;促使学生自我分析;推 动谈话进行。鼓励复述学生话语中的词或短句,或以语气 词和非言语动作反应。鼓励对某个特别的思想或感受作深入探 讨;支持谈话进行。释义将学生所讲内容的主要意思重复给学 生。促进探讨和领悟;想学生表明他的话被 老师所理解;检验教师理解的程度。情感反应有选择地对学生在谈话中的情绪内容予 以注意和反应。澄清事件后隐藏的情绪,推动对感受及 相关内容的讨论。概述完整而扼要地叙述学生已谈过的事实、 概况和原因。使学生有机会回顾;产生谈话的进展感; 结

13、束一段或一次谈话。7、影响性技巧小结技巧项 目内容简介在谈话中的作用解释给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处境提供一种 参考系,这 参考系来自某 理论或揭 示的观察。提供一种重新认识总结问题的可能性, 重新知觉和组织总结的问题有可能改变 思想、信念及行为指导告诉学生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可能是 一般性的简单建议,也可能是来自某一 流派的特殊技术、程序期待学生按指导要求去实践认识、情感 和行为的改变。指导建立在结束判断学 生愿意实践的前提条件上劝告与 提供信 息对怎样行动、怎样思考等提供建议,提 供有助于学生看待、思考还不曾了解的 信息主要影响学生的认识变量,也涉及新的 可能的行为途径自我揭示教师把自己过去的或

14、现在的经验、体 会、感受告诉学生有助于分享经验,并有助于建立和发展 信任的、坦率开放的关系。促进学生自 我剖析及开放反馈向学生介绍他人是怎样看待、对待冋样 问题的这种具体的信息可能有助于学生认识到 他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受到启发逻辑推 论向学生说明、解释其问题的发生,解释 思想、行动的可能结果等的一种方法。 按照逻辑辑推论、逻辑推理法则进行, 常用:假如就会句式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思考方式。可用于讨 论改变方案等方面影响性 概述多与倾听性概述结合,常在谈话段落或 一次谈话结束时使用。用来总结、整理 谈话中讨论的主题、意见及方案概括、整理谈话中的材料,总结讨论的 收获和结果,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把

15、收 获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五章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辅导1、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逃学与厌学;人际交往问题;过度依赖;多动。2、中学生的重要心理课题:体像烦恼;自我概念;性与异性;与成人的冲突;时尚成瘾; 生涯发展。3、学习心理辅导是指教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 问题(包括认知、动机、情绪、行为等方面)进行辅导。4、学习者自我调控策略受个人、行为、环境三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包括自我 功效感、动机、归因倾向和认知风格等,行为因素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环 境因素包括模仿、言语指导、社会帮助和环境结构。5、影响生涯规划的各要素包括知己、知彼、抉择、目标、行动5大要素。第六章学生心理发展评估与心理档案管理1、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判断:人的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正常与不正常是相对的,没有绝对 的分界线。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评估应遵循以下原则:(1)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 理活动和行为,无论是内容或形式都应和客观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 保持协调一致。失去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人的心理和行为就难以为人理解。(2)心理与行 为的整合性。人的认知活动、情感体验、意志行为在自身应是一个完整协调的统一体。这种 整合性是确保个体具有良好的社会功能和有效地进行活动的心理基础。(3)人格的稳定性。 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