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592900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方案--总结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面底基层试验段施工技术总结报告一、试验段目的为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质量,确定合理技术参数,给底 基层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指导下一步底基层施工,我项目部于2006 年9月2日在K70+680K70+830段进行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试验 段施工。并及时总结施工成果、相关技术参数,并用于指导水泥稳定 碎石底基层连续大面积施工。现就试验段施工总结如下:二、人员配置和选用的机械组合1、人员配置项目副经理为组长,负责整个试验段的施工安排和组织协调,工 程部部长负责技术工作,质检工程师负责质量控制工作,试验工程师 负责试验检测工作,测量工程师负责施工放样及虚铺和压实厚度观 测,机械操作手数名。2、机

2、械组合(1)拌和站:WCQ500型拌和机一台;(2)摊铺机:RT751W型两台;(3)压路机:20T振动压路机两台,16T胶轮压路机一台;(4)运输 机械:自卸车12辆(5)洒水车2辆。三、施工准备工作1、施工材料 水泥:新乡平原同力普通硅酸盐P. 32. 5缓凝水泥 碎石:卫辉市(5 lOmm)、(10 20 mm) (10 30 mm)碎石 设备的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3.3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标志,对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要及 时检查排除,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九、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长 远目标的一项政策,所以我公司将在施工中十分注意环境的保护工

3、 作。1环境保护体系框图(见表711)2环境保护措施2.1.建立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施工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2. 2.防噪音污染措施2. 3.施工期间减少运输扬尘污染措施2. 4.防水污染措施2. 5,水土保护措施十、文明施工1、文明施工管理目标本工程的文明施工管理目标为:文明施工样板工地。2、文明施工措施2. 1.施工场地管理 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实施定位管理,统一规划,合理布置,井 然有序,并在施工区域设醒目标牌。 在大门围墙处设置施工标示牌,并在醒目位置设置一图三牌。 一图:即平面布置图;三牌:即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 牌。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大门,实行半封闭管理。 合理布置

4、施工现场给、排水系统。保证给水设施不渗漏,供水 安全。排水系统顺畅,整齐大方。 材料堆码按要求按平面布置图分类堆放,并用标识牌标识清 楚,严禁混堆乱放。 在材料堆放处设立原材料名牌及报验牌,在拌合设备前设混合 材料配比牌。2. 2.施工人员管理 所有施工人员佩戴上岗证上岗。上岗证由指挥部规定统一样 式。 施工车辆文明驾驶、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杜绝“三违”现 象。 工地严禁赌博等不良行为。2. 3.施工过程管理 我单位将严格按照“集中施工、快速施工、文明施工”的十二 字方针,我单位总结在其它施工中取得的经验,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文明施工。 采用有效措施处理生产、生活废水不得超标排放,并确保施

5、工 现场无积水现象,在多雨季节应配备应急的抽水设备与突击人员。 施工内业资料齐全、整洁、数据可靠。办公室内按要求布置各 类图表,及时反映现场状况及工程进度情况。 生活垃圾要集中堆放,随时清理、统一搬运至指定地点处理。 石屑:卫辉市石屑(级配合格)2、技术交底项目部 施工技术负责人对现场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交底, 包括设计图纸、相关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总体计划、施工工艺及相关 注意事项等进行交底。3、施工流程(见附图)四、实验段成果总结通过对不同松铺厚度段使用两台20T振动压路机和一台16T 胶轮压路机组合碾压方式的压实度的检测,综合考虑机械的利用率和 工作效率以及碾压成型后路面平整度等外观质量确定

6、了如下碾压方 式:摊铺机铺筑开始后,两台20T压路机分别跟在摊铺机后及时进行 一遍静压,然后用20T振动压路机低档弱振一遍 一 20T低档强振 一遍 一20T低档强振一遍一胶轮压路机静压收面到无轮迹为 止。即水泥稳定碎石铺筑后,先进行两遍静压,然后再进行三遍振压,最后使用胶轮压路机进行收面至无轮迹即可满足规范要求,具体压实度检测数据如下: 摊铺后: 静压两遍后: 振压三遍后: 胶轮两遍后:(有关试验数据附后)76.3%、75.8%、83.6%、84.7%、97.2%、97.8%、98.6%、97.8%、73.7%、75.0%、83.7%、82.6%、97.0%、98.3%、97.5%、98.3

7、%、76.3% 73.7%83.0%、82.2%97.0%、97.5%99.1%、98.0%松铺系数的确定,根据下承层控制点高程和铺筑后及碾压成型后高程,计算出摊铺后松铺系数为1.3,为保证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压 实度及厚度更好的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在施工中松铺系数严格按照 1.3控制,及摊铺后松铺厚度为23.4cm。水泥稳定碎石集料含水量控制,根据集料在拌和站及摊铺碾压现 场进行的含水量检测以及现场碾压情况与压实度的变化关系,确定出 水泥稳定碎石拌制时含水量控制应大于最佳含水量0.5%1%,以利于 在碾压时水泥稳定碎石含水量更接近于最佳含水量。根据对试验段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进行现场取芯情况

8、以及 对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的筛分,确定出水泥稳定碎石各种集料严格按照 设计配合比进行配置。施工中常见问题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压实度差原因分析:混合料含水量控制不准;骨料级配较差;碾压不规范。预防措施:(1) 加强拌和设备的计量检定,保证其计量精度;(2) 加强砂(石屑)、石原材料检测,当石屑、石料改变时,重 新进行配合比试验;(3) 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教育,加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交 底,确保碾压过程的规范性;2、集料离析离析将使局部基层底部或全部不成型,通车后导致冒浆下沉,变 形直至破坏。原因分析:拌和时间不充分,混合料均匀性差,或拌和机计量不 准,细集料少,级配不合理,致使粗集料集中;装卸

9、运输中出现离析 现象。预防措施:(1) 加强操作工人的质量意识,保证拌和过程的规范性;定期对拌和机的计量装置进行检定,确保其计量精度;(2) 自卸车在装料时来回移动,卸料时缓慢卸下,摊铺机和平地 机摊铺匀速进料,局部出现离析加水泥人工拌和等;摊铺前对已离析的混合料人工重新拌和或直接报废;(3) 摊铺机的送料螺旋要加上反向叶片,正反向拌和,防止送料时 离析,使混合料达到均匀一致。3、出现松散现象原因分析:(1) 碾压成型后不养护,或养护不及时、不规范;(2) 交通管制不严,过境车辆或施工车辆在层面上通行,致使基层 顶面遭受破坏;碾压过程不规范,压路机在刚碾压成活的层面上转弯、掉头。 预防措施:(

10、1) 加强技术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对混合料养生重要性 的认识,严肃技术纪律,严格管理,严格执行混合料压实成型后在潮 湿状态参数养生的规定;(2) 养生时间控制不少于7天;(3) 如施工区域封闭交通,则严禁施工车辆在已形成的层面上通行;(4) 如施工区域未封闭交通,则尽可能在结构层外修筑临时便道让 车辆通行,如确无法避免,则至少保证限制重车通行;(5) 加强操作工人的技术教育,保证操作过程的规范性,严禁压路 机在已碾压成型的基层面上转弯、掉头。4、平整度差原因分析:(1) 下承层平整度差;拌和物不够均匀,碾压过程不均匀沉降;(2) 碾压过程不规范,未消除车辙或压路机停在刚碾压完的 混合料

11、上,在压路机重力作用下形成低洼带;预防措施(1) 下承层应经过严格验收,平整度、压实度合格;加强混合料拌制过程的规范性;(2) 混合料卸料后如发现均匀性差,则人工重新拌和或直接 报废;加强碾压的规范性,不允许出现轮迹现象;(3) 碾压结束后,严禁压路机停放在刚碾压成型的层面上;(4) 采用拉线控制虚铺厚度,除纵向拉线控制外,强调横向 拉线进行检测,发现有低洼处,在碾压前及时填补。(5) 加强技术教育,严格控制路基平整度。5、标高控制差原因分析:(1) 下承层平整度差,基层虚铺厚度不易掌握,影响基层标高 和厚度的均匀性;rWj程控制点密度不够或iWj程控制点标局错误;(2) 虚铺系数不准确,施工

12、过程中未及时总结经验;(3) 采用拉线控制高程时,拉线位置本身错误; 预防措施:(1) 加强技术教育,严格控制路基平整度;(2) 加强层面顶面高程控制点的测量复核工作,确保其准确性, 控制点的密度则考虑为:有竖曲线段10m放样一点;(3) 施工过程中对随时进行虚铺系数校核,及时调整松铺厚度;加强操作工人的技术教育,强调拉线后的校对工作。6、横向裂缝原因分析:经取芯,若发现裂缝为通裂,上宽下窄,综合分析 认为产一横向裂缝的原因是:(1) 正常的收缩裂缝;(2) 混合料级配不合理;(3) 拌和摊铺时含水量偏大(超过最佳含水量2%以上)(4) 水泥剂量偏大;(5) 拌合不均匀,形成强度时应力不均;(

13、6) 曝晒时间太长或养生不及时,温差大导致收缩开裂;(7) 运输石料的重载运输车反复碾压;(8) 基层的搭接处强度较差;(9) 路基不均匀沉降,构筑物沉降等。裂缝的预防与处理(1)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任何一个可能引起裂缝的施工程序,杜绝 裂缝的出现。(2) 对于已出现的裂缝,先采用乳化沥青或膨胀水泥浆灌缝,再 采用沥青土工格栅(玻璃纤维网格栅)处理裂以防止裂缝反射到面层, 具体做法为:在裂缝处1.5m宽范围内铺盖沥青土工格栅(玻璃纤维网 格栅),完后用钢钉将格栅钉字。7、强度不足问题有多种原因造成此种结果,它将直接影响路面的寿命和质量, 主要原因有:(1) 水泥不合格;(2) 混合料级配不合格

14、;(3) 原材料含泥量过大;(4) 混合料停放时间过长,已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5) 混合料的含水量过小;(6) 混合料的养护及交通管制措施不当。预防措施:(1) 原材料进场时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2) 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规定进行养护及交通管制。七、质量控制措施1、成立工地临时试验室,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公司质量负责人和 项目质检验员、试验员组成,专门检测压实度、级配、强度、灰剂 量;2、成立质量验收小组,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任组长,完成一段, 内部验收与评定一段,专门检查平整度、高度、拱度、厚度,碾压遍 数;3、建立项目负责人现场值班制度,协调决现场施工中临时出现 的问题

15、;4、每次试验数据必须及时反馈给拌和施工队,使每段基层的施 工都处于受控状态。5、质量保证体系5、1我们严格按照本工程技术规范的质量要求,建立了针对本项 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采取有效手段,制定工序、工艺的操作标准和 质量标准,使整个生产过程连续、稳定地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各施工 段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5. 2质量目标实现经理部、工区、作业组三级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责任,控制 好各环节的施工质量,加强队伍思想建设,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坚持 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认真搞好工 地宣传,严格技术交底,并通过现场分析会、观摩会、短期培训班等 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使广大职工牢固树立“质 量第一,信誉第一,下道工序是用户,为用户服务”的思想确保我们 的工程质量目标:“工程全面创优质,保部优(省优),争创国优。工 程合格率为100%,优良品率达95%以上。5. 3质量保证组织机构框图5. 4工程质量管理制度(1) 工程质量“三检”制度建立健全三检制度,“三检”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每个作业 班组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准进入下道工序。作业班组自检合格后由质 量部检验,质检部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