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859260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掖市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地质工程勘察院二OO五年十月目 录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二、项目背景1三、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4四、项目建设条件分析6五、工程规划8六、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与开发建设顺序14七、效益分析16八、结论与建议19附表: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暨彩色丘陵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项目费用估算表附图:旅游景点照片集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甘肃张掖丹霞地貌暨彩色丘陵旅游景区开发建设项目承办单位:甘肃省张掖市丹霞地貌开发办公室二、项目背景(一)地理位置及分布范围拟建的基础设施位于甘肃张掖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景区,景区面积约410Km2,包括丹霞地貌、彩色丘陵、梨园

2、河河谷绿洲等自然景观。东界为刀山梨园河河口一线,南界从大瓷窑河与敖河之间穿过,西界至大河乡白庄子一线,北界为冰沟沟脑。地理坐标:东经99331000830,北纬3851390425。张掖丹霞地貌、彩色丘陵主要分布于张掖市肃南县白银乡与临泽县倪家营乡的交界地带,距张掖市4050km,距临泽县3040km,核心景区面积27.16 km2。境内交通便捷,兰新铁路、312国道自景区外围东部通过,距景区3040 km;213省道(张肃公路)从景区中部通过;通往景区的四级公路业已修通,景区内以省道公路为骨架,加之以县乡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图1)。(二)旅游资源分布区社会经济状况张掖丹霞地貌、彩

3、色丘陵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其主体位于肃南县康乐区(乡)中部。康乐区东与甘州区相望,南与马蹄寺相连,西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毗邻,北与临泽县接壤,总土地面积2457.9km2。康乐区辖红石窝、白银、青龙、杨哥4个乡,16个村。区公署原驻地红石窝乡巴音村干沟门,2002年,搬迁至白银蒙古族自治乡榆木庄村。境内居住裕固、蒙古、藏、汉、土、回、东乡7个民族,共计1126户3998人。其中:裕固族1723人,占总人口的43%,蒙古族260人,占总人口的6.5%。人口密度0.662人/Km2.境内驻有省农垦宝瓶河牧场、市寺大隆林场、县康乐林场。康乐地域面积辽阔,境内资源丰富。山地植被较好,草原属草甸草场、高

4、山沼泽草甸、半荒漠草场,面积268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20万亩,森林面积45万亩。畜牧业是主业,2004年饲养各类牲畜97422头(只),年产羊毛21万公斤,羊绒0.24万公斤,年绒毛收入376.8万元。耕地2310亩,粮食产量30万公斤。全区年经济总收入194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49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770万元,总收入1300万元。境内交通便捷,213省道纵穿园区中部;公路以213省道为骨架,加之以乡村公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观有:西路军石窝会址纪念碑、马场滩森林、草原风光、丹霞地貌、彩色丘陵景观区、康隆寺国际狩猎场、东流沟休闲旅游度假区、康隆寺等

5、。随着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近年来肃南县陆续进行了生态移民工程,为国家作出巨大牺牲。园区兴建的白银蒙古族乡生态移民村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县将以马蹄寺为龙头,以丹霞地貌及彩色丘陵开发为契机,以国内独一无二的裕固风情为极品发展旅游业。迅速发展的旅游业已成为肃南乃至张掖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三)地质概况前第四系:出露地层为奥陶系(O)、志留系(S)、泥盆系(D)和石炭系(C)、二叠系(P)变质岩系,三叠系(T)、侏罗系(J)、白垩系(K)和第三系(N)碎屑岩类以及加里东中、晚期花岗岩。第四系(Q):区内分布较广,均为松散堆积物。丹霞地貌主要发育在白垩系中下统新民堡群(K12xma)下沟组的

6、紫红色砂岩、砾岩夹砂砾岩地层中,彩色丘陵主要发育在白垩系中下统新民堡群(K12xma)中沟组的紫红色、灰绿色、黄绿色、灰黑色等杂色泥岩、砂质泥岩地层中,似为彩带。三、旅游资源类型与分布(一)旅游资源类型张掖丹霞地貌及彩色丘陵分布面积约410 km2,是白垩系中下统下沟组、中沟组砾岩、泥岩在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由水流冲蚀、风蚀和崩塌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质旅游资源,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和地质遗迹。它的形成演化过程清晰的记录了新构造运动以来这一地区古地理环境、古气候的变迁,形成的丹霞地貌既有南方丹霞的秀美,又具有北方雅丹地貌的雄伟,在全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同时为丹霞地貌及彩色丘陵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7、,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极高观赏价值。张掖丹霞地貌、彩色丘陵两种地质遗迹具有很高的构景价值,是两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前者体现了刚阳之气,力度之美,后者展示了阴柔之巧,圆润之美。(二)旅游资源分布张掖丹霞地貌主要分布于肃南县康乐乡、白银乡一带的白庄子、冰沟、无名沟、白沙沟、神鹰大峡谷、卢芽沟、大、小钻洞沟、芦苇沟;彩色丘陵主要分布于临泽县倪家营乡的南台子村、红山湾村及肃南县白银乡的熬河沟谷;前者以冰沟、芦苇沟、白庄子最为典型,后者以南台子村、红山湾村以及白银乡熬河沟谷北侧最为壮观。 通过野外调查、对比、分析,初步确定21处景点,分别组合于上述各沟谷之中。依地貌发育阶段,有幼

8、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的丹霞地貌。如神鹰大峡谷发育的“一线天”、“巷谷”应为幼年期丹霞地貌,为水流沿节理侵蚀发育的初始阶段;原始构造层面或夷平面已基本破坏,形成千峰竟秀、万壑峥嵘的景象,如梨园河两岸见到的墙状、峰丛状以及白庄子见到的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貌等应为中年期丹霞地貌;崖麓缓坡的面积已很大,在这些缓坡之上由陡崖所包围的方山、岩峰等地貌,已演变成为堡状残峰、残柱,如冰沟中见到的柱状、台状残峰及蘑菇石等应为老年期丹霞地貌。彩色丘陵景观总体呈环状分布,受岩性控制;以色彩斑斓、组合有序称雄,其颜色多变,形态圆润,线条柔和,与丹霞地貌相映成趣,可谓一刚一柔,相得益彰。丹霞地貌分布规律:石柱、石峰等一般

9、发育于构造线密集的主沟沟谷两侧,构造线较少的小型沟谷多呈现“一线天”、“巷谷”等景观,宽阔的梨园河河谷两侧发育有气势宏伟的窗棂状宫殿式、峰丛状等不同类型的丹霞地貌,延伸长度达数千米。彩色丘陵分布规律:作为岩石地貌主要受岩性的控制,呈环状分布于梨园河北岸,处于丹霞地貌的怀抱之中。四、项目建设条件分析(一)区位及交通条件张掖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景区距张掖市4050km,距临泽县3040km(见图1)。园区中部有梨园河与213省道并行穿过,兰新铁路、312国道自景区外围东部通过,又是河西黄金旅游线路兰州至敦煌的必经之路,距景区3040 km;景区内以省道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纽带,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

10、通网络,通往景区的四级公路业已修通。(二)基础设施条件目前景区基础设施正在建设,肃南县、临泽县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资,分别投入80多万元、60多万元修通了通往景区的四级公路,铺设了观景台,卫星电视和移动通讯原已开通,兴建了管理站、民族风情接待站等管理服务设施。红山湾村农民筹资修建的旅游线路业已开通。区内地表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可满足旅游开发需求。其中梨园河丰水期正值旅游旺季(510月),只须对河道进行疏通改造,合理设计,并且充分利用上游水库对径流进行调节,便可进行一定规模的河道漂流观赏活动。上述基础设施建设为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开发做出了良好的铺垫,随着接待设施不断完善,将会吸

11、引大量旅游者。(三)政府决策条件政府决策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外部条件。张掖市、肃南县、临泽县各级党政领导对丹霞地貌的开发十分关注,市政府更是把开发丹霞地貌作为本市旅游开发重点来抓,并成立了丹霞地貌开发领导小组,15个单位及临泽、肃南两县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及临泽、肃南景区管理处,其职责分别是: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主要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以及景区开发、招商引资和对外宣传的组织协调工作。景区管理处受各县政府领导和市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具体指导。(四)区域旅游资源互补条件与外围附近其它旅游资源形成互补效应:同一区域内,旅游资源相似,区位条件也相近的相邻旅游点之间存在分散客源、互相抑制

12、的现象。但对张掖丹霞地貌风景区来说,相邻旅游点的存在都有可能促进其游客的增加,因为外围旅游点的旅游资源都不同于丹霞风景区,而产生互补效应。如外围的马蹄寺、张掖的大佛寺、西路军石窝会址纪念碑、康隆寺及康隆寺国际狩猎场、马场滩草原风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必将对丹霞地貌旅游市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创造良好的市场前景。五、工程规划(一)基础设施工程规划1道路交通规划以现有213省道为主干道路,在主干道路上通往各景点设步行道、车行道。在主干线配备吉普车和骆驼,做为游人的代步工具。道路的开通及代步工具的配备,将给景区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管理及游客旅游观光带来极大的方便。2给排水

13、工程规划(1)水源:景区内地表水主要为梨园河、大瓷窑河,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可做为直接的生活饮用水等。区内地下水的利用,有待进一步勘探。(2)贮水设备:在芦苇沟敖河景点建一座400m3的贮水池,再修一座高位储水塔,水塔容量50m3。再采用直径150mm管道送水至管理区供水。(3)排水:根据室内排水性质做局部处理(如化粪池、铺油池等)后集中排至低洼处,蒸发、渗流;雨水采取自然排放为主,在主要景点有积水地段,设置疏通设施,在修建游览道路或工程时,要考虑排水措施。3供电工程规划景区内大部地段已通电,根据景区内工作及生活用电需要,本着节约原则,计划在白银乡民族风情接待站附近建一40kw的变电站,设配

14、电室等基础设施,为公园管理处等地供电。4通讯广播电视工程规划景区设有卫星通讯,可配备手持全球定位系统(GPS)二部,以满足管理站与外界通讯联络及日常工作的需要。景区内部通讯采用手持对讲机,配备摩托罗拉天线手持对讲机10部。电视接收系统,暂按单向网规划。待建成后视发展情况和需要,增加双线网。5供热工程规划计划在康乐乡设10T生活锅炉一个,满足近期供热的需要。6景点规划通过野外资料整理、对比、筛选共精选出21处景点(见旅游景点照片集),分布较为集中。景点的选定力求反映本区丹霞地貌的形成条件,力求反映本区丹霞地貌的可赏性、力求反映典型干旱区丹霞地貌的类型、力求充分借助景物周围的环境功能展示“丹山碧水

15、”“红崖绿树”的美学效果。景点的命名高度概括景点特色,充分揭示景观的科学内涵与自然美学精髓,雅俗共赏,虚实并举,达到意境与景物形体的完美结合。如“盼郎归” “仙驼迎客” “灵芝湾”“双龟聚首”“神仙宫”等形象逼真,情趣生动;“摩天大厦” “卢浮魅影” “赤壁丹崖”、“古城堡”、“赤壁千仞”、“岩石的魅力”等场面宏大、气势雄伟;“青龙戏火”“七彩长廊”等色彩绚丽、形态圆润; “一线天”“巷谷”等奇特无比(见旅游景点照片集)。7旅游线路规划 旅游线路组织规划是对丹霞地貌、彩色丘陵地貌诸景点以及其外围诸景点的空间连续游览内容、餐饮娱乐、速度及游览时间的综合安排,安排时分别以张掖市区大佛寺、康乐乡民俗文化村、白银乡民族风情接待站为中心,线路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既使游人充分领略丹霞地貌、彩色丘陵的雄伟壮观、迷人风采,又让游人尽情分享民族风情的古朴纯真、裕固歌声的激情奔放,不仅视觉感官愉悦放松,而且审美情趣也随着丹霞景观、人文风情的交替展现而不断升华。(1)张掖市区至景区旅游路线:a.大佛寺马蹄寺敖河芦苇沟白银乡民族风情接待站。b.大佛寺刀山南台子康乐乡民俗文化村。c.康乐乡民俗文化村大肋巴沟景点康隆寺西路军石窝会址马场滩草原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