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经典八年级语文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59241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经典八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人教经典八年级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人教经典八年级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人教经典八年级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人教经典八年级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经典八年级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经典八年级语文教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经典八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能够对初中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相关能力得到更好地强化和发展,尤其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对语文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探索能力。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新人教经典八年级语文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人教经典八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目标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阐述实验精神的重要。 2、结合文本分析摆事实讲道理以及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学会圈点批注关键词句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的理解课文中大量的名言警句,了解其中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学习制作卡片。 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结构。 【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大科学家

2、的小讲演,却反思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弊端即重哲理玄谈轻科学实验。古今中外打通,将学理分析和现身说法结合,学识宏博,思辨深刻,体验剀切,话出肺腑,切中时弊。学习本文,宜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研读说理文的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教学辅助】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同学们,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四大发明和奥数夺冠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当代十大科技发明中没一项是咱中国人的?的李约瑟命题就是探讨近代中国的科技为什么落后了的。从五四时起很多有识之士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可直到现在中国学生高分低能,创造和实践能力不足,仍是不争的事实。原因何在啊?让我们和丁肇中教授一起探寻这个极有价值问题。

3、 二、整体探究 1、速读全文找出中心论点,以备交流。 中心论点的特征:表判断的陈述句;凝练概括,统领全文的观点。 明确:中国人缺乏格物致知精神/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或标题。 2、用勾画评点的方法,跳读文章,说说怎样分析格物致知这个概念的? 明确:开头点出格物致知就是科学实验,然后由大学里格物致知传统儒学的格物致知到真正的格物致知等,析本意举反例再到探真义,正反正的螺旋上升或层层递进,直达真理。 在文中探讨了哪四个问题? 明确: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传统的中国教

4、育有什么弊病?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 文章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气呵成,逐层深入说理,思路十分清晰,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重点难点突破 1、三种论证方法: 引用古语:如,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指出它的基本意思。3段中引用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 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列举事例时,采用正面事例与反面事例相结合说理的方法。反面事例:列举明朝大理论家格竹子头痛失败的事例,阐述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错误态度。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实际工作却束手无策在念大学时,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正面事例:通过积极的有计划

5、的探测了解竹子的性质。 好处:典型事例论证,说理充分,令人信服。 运用对比:如,中国传统教育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检讨维护.制度,与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对比。好处:正反互陈,发人省思。 2、关联词与逻辑思辨: 本文的关联词的运用繁复严谨。它们起承转合,闪转腾挪,肯定否定,递进因果,一方面将较为丰富零散的材料焊接的很严密,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极强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增强了本文的逻辑力量,也起着表情达意的效果。如第三段:但是这可能是因为并不是,而是。是使人,从而。因为这样,便。又如第九段中:他用不是而是决不是,它是要就要需要等自己的观点、态度、语气表达的极其鲜明

6、。 四、课外拓展(选做一) 1、有人认为:丁肇中先生将中国学子的不愿动手归咎于王守仁,有失公允。为了强调自然科学而否定.科学,有否定中华传统文化之嫌。你怎么看?请依据本文,独立思考,做出回答。 2、推荐阅读(上网搜索篇名可得)丁肇中致同学们的一封信丁肇中太空站找反物质实验演讲(实录)。 3、自己亲手做一小的科学实验(如:将两杯水放入冰箱,1小时后,看热水先冻还是凉水先冻?)结果和你想得一样吗?有何启发和收获。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段):提出问题。 第二部分(312段):分析问题。 (35段):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 (610段):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1112段):分析国情及个

7、人经验进一步揭露传统教育弊病,说明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段)解决问题。 新人教经典八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自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常用词语。 2、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学习本文介绍核舟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 3、体会情感,认识我国微雕艺术的卓越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学习本文介绍核舟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体会说明语言的简洁、准确、生动。 教学创意: 本教学设计是以活动为中心,在学习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的基础之上,自学核舟记,把握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生动性,感受我国微雕工艺的精巧绝伦。 教学步骤 一、

8、自主感知,援疑质理 (一)借助课下解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把不懂得字、词、句提出来,其他同学帮助解答,较难的由教师引导学生来解答。 (二)理解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在此基础上同桌互译。 要求:1、一人译,一人听,听者指瑕校正,每人一段,轮流进行。 2、翻译时能落实字词,可增删调补,要求句意通顺。 3、两人都不能译通的句子做上记号,译完后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 (三)标题为核舟记,其“记”的文体是否与前两篇课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的文体一样? 明确:虽然都属于“记”的范畴,但是本文的体裁是说明,不同前两者的记叙。 二、活动体验,把握顺序 (一)动手做【这一活动宜作为课前作业,要求学生提前完成】 每

9、两人发一张8K白纸按照课文介绍的内容折一只乌篷船。然后按课文的说明开上小窗,“画”上“题字” 用小纸片剪成三个人形,要求为东坡画上胡须,在船头用粘胶等摆好位置,他人指正(请注意方位) (二)动口说 根据译文将课文内容的主体部分改成“解说词”,要求语言通俗、形象。 每小组推荐一名学生手拿核舟上台解说,其他同学质疑指瑕。(要按照课文的说明顺序进行解说) 三、删减添补,品析细节 (一)找关键句,文中统领全文并集中表现核舟艺术特点的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奇巧。(如果学生在这里不能思考出来,可以再次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知识进行勾连。口技也选自虞初新志,口技中统领全文的是“善”字,本文中的关键词应当是“巧”字

10、。) (二)王叔远如何表现核舟之巧?请大家速读第二段和最后一段,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这说明制造核舟的材料很小。课文第 6 自然段对核舟上雕刻的内容作了统计。“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这样来看,总计九个种类,即五.个物件。说明雕刻内容之多。在“小”材料上刻“多”内容,实在是“巧”。 有红有绿,色彩对比鲜明,怎一个“巧”字了得! (三)魏学洢如何再现核舟之巧? 请大家听老师读三四段的缩写,思考哪种表述更好。 教师读文本船头坐三人,中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佛

11、印绝类弥勒。船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缩写时去掉的内容,分别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比如,从动作来看,“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动作描写很具体,让人觉得东坡和鲁直的关系很亲密。又如,从神态来看“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写出了佛印很潇洒。从细节来看,“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一串念珠都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这说明刻得细,写得更细,还有“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核舟本身已经很小,却还要写童子的右手和右脚趾,这自然是写得很细。 四、再读核舟,回味艺术 请大家选择你觉得最能表现赞叹之情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例如

1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奇巧”一词直接表达对王叔远技艺的赞美。 又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王叔远雕刻那么多东西,只用一枚小小的修长的桃核,为他这种高超精湛的技艺表达出钦佩的感情。 其实,整篇文章字里行间都是对王叔远雕刻技艺的赞叹,都表现了微雕艺术之美,没有一句不是夸奖,没有一处不是赞叹! 五、小结 正是因为王叔远细致的雕刻“表现”,才为魏学洢生动传神的雕刻“再现”提供了契机,反过来,魏学洢细腻的“再现”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了王叔远记忆的精湛,两人均是“奇巧大师”,当之无愧! 新人教经典八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3、】 知识目标: 1、学习排比、叠句手法,理解其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的作用; 2、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2、训练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气势,感受本文所抒发的生命律动的.。 3、领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会是如何将文字与表演融为一体的 情感目标: 1、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体会本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2、感悟用语言表现声音的艺术美,感受音乐壮美的

14、一面,领悟生命力量的伟大。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领悟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2、学习本文形、神结合的语言,注重感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想】 1、指导学生读出这篇文章的气势。 2、运用有关安塞腰鼓的视觉材料进行辅助教学,以使学生加深认识。 3、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 安塞位于黄土高原上,延安以北。厚重的土地,简朴的窑洞,咆哮的黄河,养育了朴实豪放的陕北人。安塞有“腰鼓之乡”的美誉,安塞腰鼓被称为“中华第一鼓”。瞧,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打着富有节奏的鼓点,迈着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们走来了。同学看后有什么感受?这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艺术,如何用无声无色的文字把它写的有声有色有气势,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看他用怎样的妙笔,将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展现出来的,让我们去欣赏、去感悟。 2、安塞腰鼓是陕北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它主要的肢体动作,再配之以鼓声钹声,塑造出粗犷、强悍、奔放、洒脱的艺术形象。近年来,它频频出现在各大型文艺晚会及影视节目中,给广大观众带来气势磅礴、淋漓酣畅的艺术享受。 安塞:县名。在陕西省北部、延河上游。县人民政府驻真武洞镇。 腰鼓:击乐器。古今形制不同。今之腰鼓,框用木制,长形,两端小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