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小数的意义 ……………………3测量活动 ………………………5比大小 …………………………7购物小票 ………………………9量体重…………………………11歌手大赛………………………13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16图形分类………………………16三角形分类……………………18三角形内角和…………………20三角形边的关系………………22四边形分类……………………24图案欣赏………………………26数图形中的学问………………28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30文具店…………………………31小数点搬家……………………33街心广场………………………35包装……………………………37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39手拉手…………………………41整理与复习〔一〕………………44第四单元 观察物体 ………………46节日礼物………………………47天安门广场……………………49第五单元 小数除法 ………………51精打细算………………………52参观博物馆……………………54谁打 的时间长……………56谁爬的快………………………58电视广告………………………60第六单元 游戏公平 ………………62谁先走…………………………63整理与复习〔二〕……………65第七单元 认识方程 ………………67用字母表示数…………………68方程……………………………70天平游戏〔一〕………………72天平游戏〔二〕………………74猜数游戏………………………76邮票的张数……………………78图形中的规律…………………80总复习………………………………82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内容标准】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2.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用小数的加减运算进行解决教学目标】1.根底性目标①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拟②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③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2.开展性目标①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开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分为两局部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所以小数的认识这一局部安排学生十分熟悉的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小数所表示的意义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教供了小学生可操作的素材而对于小数的加减法,那么借助直观模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其加减法教学时间】 11课时 小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以及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3.能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重难点】体会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能够互化【教具准备】四个正方形,其中两个平均分成了10份,另外两个平均分成了100份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 生成问题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元、角、分与小数〞。
很多商店的标价用元做单位时,要用小数来表示除了商品标价可以用小数表示外,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小数?学生交流见过的小数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1.师出示一个正方形1个,用1表示2.出示一个平均分成了10份的正方形,涂色1份思考:用分数怎样表示? 1/10老师讲授:1/10 用小数表示就是0.13.学生在平均分成10份的方块中自主选择几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用数学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涂色局部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怎样的4.师:像0.1、0.5、0.7这样的小数是一位小数5.出示一个平均分成了100份的正方形,涂色1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1/100用小数表示就是0.016.学生动手涂色,用数学语言说一说怎样表示涂色局部7.像0.01、0.19、0.08这样的小数是二位小数8.思考: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小数呢?9.你们现在认识了小数,能不能在数位表上找到他们的位置呢?比方0.3 0.03 0.00310.你会读这些小数吗?0.6 0.21 0.111 0.673 读小数时应该注意什么?三、稳固应用 内化提高1.练一练第1、2题学生认真读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一练第3题要求学生看清楚每一格代表的是多少,再去改写。
四、回忆整理 反思提升1.说说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教学反思: 测量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重难点】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 生成问题我们以前学习过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在教室里进行一个测量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看谁测量的最快、最准确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量一量①同桌合作完成课桌的长和宽的测量②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汇报:1米10厘米=1.1米50厘米=0.5米2.再量一量①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3.试一试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答复,你们愿意答复吗?〔愿意〕我〔燕子〕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113克=〔0.113〕千克4.激趣活动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
汇报:1米60厘米=〔1.6〕米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三、稳固应用 内化提高1.试一试第一题①学生独立完成②讨论为什么这样改写?2.试一试第二题①先读出测量的结果②按照要求改写四、回忆整理 反思提升1.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回家测量你喜欢的物体,并把它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教学反思: 比大小【教学目标】1.会比拟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2.在比拟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开展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会比拟小数的大小,能排序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 生成问题同学们都参加过什么比赛呢?你们在电视上看过演讲比赛吗?这些选手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看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三名演讲比赛的高手他们得分如下〔出示情境图〕,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当回裁判,看看他们谁是第一名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1.学习两个小数比拟大小同学们,四年二班的同学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比赛,结果是郑强同学的得分是9.87分,李明同学的得分是9.90分你知道这两个同学中谁的得分高一些吗?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并试着说一说你这样比拟的理由学生比拟两个数的大小讨论:你是怎样进行比拟的?教师小结:当两个小数的整数局部相同时,我们就要看它的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2.学习三个数比拟大小教师:张华同学也参加了比赛,他的成绩是9.96分,你能将他们三个的成绩按顺序排列起来吗?〔指导学生看清楚按怎样的顺序排列〕订正答案 说说你是怎样比的?教师:你能结合这对这三名同学名次的排列总结出比拟小数大小的方 法是什么?出示提示:①先比拟〔 〕局部,〔 〕局部大的那个数就大; ②如果〔 〕局部相同就要看〔 〕位上的数字,〔 〕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③十分位上相同,就要看( )位上的数字,( )位上的大的那个数就大.3.可能得了多少分教师:参加这次比赛的最后一名选手是王平,他的表现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你知道王平得了多少分吗? 学生猜测可能的分数,其他的同学判断他的猜测是否正确根据你猜测的成绩,将四位选手的分数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三、稳固应用 内化提高 1.比大小0.839○0.9 6.07○6.7 5.45○5.63 4.03○4.009 7.217○7.22 7.19○71.9 〔1〕先回忆如何比拟小数的大小〔2〕说说你是怎样判断2.几个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是:小军1.56米,小强1.6米,小平1.52米,小云1.48米,把前三名的学生名字写在领奖台上。
①首先要对四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序②按要求写出前三名的名字 3.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①□<1.8<□ ②□>23.47>□③□<5.006<□ ④□>70.02>□四、回忆整理 反思提升谈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购物小票【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直观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的加减法2. 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的加减法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 生成问题你们跟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买完后电脑会出示购物小票今天老师买了两样东西,请同学们帮老师核对一下,电脑出示的小票是否正确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1.出示购物小票你们从购物小票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2.探索计算方法老师现在不知道买了这两样东西是否应付3.66元,你们能帮老师算算吗?①学生动手计算②汇报你们是怎样计算的?〔可以把学生的不同方法板书在黑板上,表达计算的多样化〕③讨论计算小数加减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汇报三、稳固应用 内化提高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住方法了,老师要考考同学们,看谁算得又快又准1.完成P15第一题①让掌握的较差的学生上黑板上做,其他的在下面做,老师巡视指导。
①订正答案,纠正计算中容易出错的地方2.完成练一练第2题问学生:你从表中看懂了什么?学生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四、回忆整理 反思提升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谁愿意说说在计算小数加减时应注意些什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小数的加减法掌握住了方法,我们就能自己准确的计算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也是学习数学的意义教学反思: 量体重【教学目标】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你们量过体重吗?你能说说你有多重?把它改成以千克作单位的数〔找3到4个人说就可以,把学生说的数写在黑板上〕出示图片:笑笑、淘气和丁丁也测量了,他们的体重分别是多少?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根据图片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①笑笑和淘气一共重多少千克?②丁丁必笑笑轻多少千克?……2.探索交流①学生尝试列式计算②学生上台板演③指名说为什么这样做?〔重点强调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