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59138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平乐村居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清平乐村居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清平乐村居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清平乐村居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清平乐村居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平乐村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平乐村居(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平乐 村居南通市实验小学 褚嘉耘【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26、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2.初步认识词的形式特点。3.通过诵读、想象、体会,感受词中景美人和的意境以及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热爱。通过想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中所描述的美好情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词中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教学难点】感受景美人和的美好意境以及词人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热爱.【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PP T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辛弃疾的资料,初步了解辛弃疾。【教学过程】一、词诗比读,了解词特点.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爱国词

2、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yu) 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在写的时候中间要空一格,读的时候稍作停顿。学生齐读课题。2提到村居,同学们还记得高鼎的诗吗?学生齐读村居。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和高鼎的同题诗村居比一比,看看词和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生说词和诗题目不一样,则相机教学“词牌名。在古代,词是和着音乐唱的.用“清平乐”这一词牌名填的词,曲调是双调,一共有四十六个字,押两个不同的韵。生说句子有长短,字数不同,则相机介绍词的别名“长短句。生说分成两部分,则相机介绍词的“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二、正音识词,初读知韵律。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读课文。能读准这些生字词吗?翁wng媪o 锄(ch)豆 莲蓬(ng)(ng)学生齐读生字。3为了合仄押韵,词中的“蓬”要读第二声。学生齐读“莲蓬”。4学生齐读多音字“剥。这是一个动作,同学们做做看。5看着“翁媪”这个词语的部首,你能猜出分别指谁和谁? 6这首词是九百多年前写下的,其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现在的意思不完全一样。同学们能理解吗?自己再读读看。A引导学生结合词句的语境,为“无赖”选择正确的义项。无赖:蛮不讲理;游手好闲的人;无可奈何;顽皮可爱,含亲昵意。B吴音:就是吴地的方言。现在的浙江一带、上海、苏州,在古时候都属于吴国,当地的方言就被称为吴音.想听听吗?(播放上海话版朗诵清平乐

4、 村居)7。生字词读正确了,也理解了。现在,同学们一定能把这首词读得更好.谁将这首词读给大家听?指名读.8.引导学生注意适当的停顿。9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出节奏和韵律。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如果我们再注意节奏和韵律,就能读得更好了。教师范读。11第三次指名读。三、品味想象,再读入意境。1同学们,读着读着,你们发现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只一座茅檐,只一条小溪,只一片青草,词人就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的村居画卷了。面对此景,词人轻轻地吟出了(引读:茅檐)3画卷中,人物鲜明而生动。谁在做什么呢?。仅仅46个字,勾画出一个多么丰富灵动的村居生活画卷,词人满心欢喜地吟诵着-(引读:茅檐) 请你再读读词,展开想象

5、的翅膀飞进画面里,你看到了怎样的茅檐、怎样的小溪、怎样的草?你还看到了哪个人物?他们或他在做什么?如果能看见人物的动作、表情,听到人物的语言,想到人物的心情,就更好了。谁看到了乡村的景色?谁看到了翁媪?谁看到了大儿?谁看到了中儿?谁看到了小儿?就请你们按照词句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把你想象中的景物或人物描述出来。其他同学注意听,你最喜欢谁的描述,为什么?指5名学生描述。学生评议.结合评议,引导学生在描述中加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表现“词情画意.7加上你们的想象和感受,这幅村居画面就有了色彩,有了声音,给人以美好的感觉。谁能完整地把整首词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听?指1 名学生描述.8谁来带着这样的想象和感

6、受,把这首词再读给大家听。四、对话体验,细读悟情感。.回味“小儿。刚才,你们都争着描述小儿子,看来你们最喜欢他。喜欢他什么呢?(板书:喜)自由自在、天真、可爱、有趣让我们像词人一样带着这份喜爱读好句子。引读:最喜小儿无赖,2。品味“翁媪”。深深打动词人心的还是这对老夫妻。你再反复读读词句,看看这是一对怎样的老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亲热、悠闲自在、幸福用词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相媚好”。你看看图上两位老人的动作和表情,能说说“相媚好”的意思吗?像这样亲热而高兴的样子,就叫-相媚好。3对话体验。你仿佛听到他们亲亲热热地在聊什么呢?请同座选择一个话题,想象一下老两口的神情、动作,聊一聊。指名聊一聊

7、,演一演。4。有感情地朗读两行词句.他们就这样一边喝着小酒一边亲亲热热地聊着,多有意思啊!指名读,评点。再指名读,评点。第三次指名读,评点。5.你怎么理解这里的“醉”字? (板书:醉)老人为什么这样满足,这样陶醉呢?7原来一家人亲亲热热地生活在一起,小有所依,老有所养,自在安定,老人就很满足,很陶醉了。还有谁也陶醉了?(词人、我们)8让我们带着这份微醉的满足读好整首词!学生齐读.五、拓展资料,深读探心境。1背景介绍。其实词人辛弃疾当时是南宋朝廷的一位官员。0多年前,金国灭掉北宋,对南宋朝廷紧追不舍,企图彻底灭宋。金兵攻占都城,大肆抢劫和屠杀.(播放战乱的配音,学生静听。)辛弃疾看到的是汉人生命

8、、财产都得不到保护,生活无比痛苦。他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然而,他屡遭奸人陷害,被贬官十八年,壮志难酬。 .探究心境。当他在还没有被金兵占领的上饶地区,看到这样的村居景象,(出示词和图)他在想什么呢? (板书:安)3。是的,辛弃疾一生时刻准备着奔赴战场,抗击金兵,让失地的老百姓也能够过上像清平乐村居所描绘的这样安宁的生活。配音乐,指名朗读。4.这样的画面,这样的词句,同样深深地触动着同学们的心.请拿出笔来,在画面上写上你最喜欢的词句.(词句配画)5.欣赏学生的书写作品,评点。六、创意作业,感受词文化。完成整首词配画的创作。2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辛弃疾,被称为“

9、南宋爱国词人”。请你收集他的爱国诗词,读一读,背一背.【板书设计】 2、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醉 安喜吟、品、象、境、和,古诗词教学的五重境界清平乐 村居课堂实录褚嘉耘 一、词诗比读,了解词特点.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 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写的时候中间要空一格,读的时候稍作停顿.学生齐读课题.师:请同学们将这首词和高鼎的同题诗村居比一比,看看词和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出示课件)生:我发现清平乐 村居的题目有两个词儿,而古诗村居的题目只有一个词儿。师:对,多了一个词牌名。有同学知道词牌名有什么作用吗?学生无人回答。师:谁来读一读注释?(出示

10、课件)生:词牌名,代表某一种特定的曲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押韵等。师:同学们,在古代,词是和着音乐唱的。用“清平乐”这一词牌填的词,曲调是双调,一共有四十六个字,押两个不同的韵。生:清平乐村居分上下两个部分,中间还有一个空行。村居只有一个部分。师:你看得真仔细!同学们,这首词有两个部分,上面一部分我们可以叫它“上片”,下面一部分呢?(出示课件)生齐:下片。师:上面一部分还可以叫“上阙”,下面呢?生齐:下阙。师:谁再比比,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生:村居每一句的字数都是相同的,清平乐 村居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师:每一行的字数有多有少,所以词还有一个别名呢,一齐叫叫它.(出示课件)生齐:长短句。

11、二、正音识字,初读知韵律。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这首词,注意将字音读准确,将句子读通顺.学生读课文。师:能读准这些生字词吗?(出示课件)生齐读:翁wn媪o 锄(c)豆 莲蓬(pen)师:双音节词,后一个字读轻声,读一读看。生齐读:莲蓬(pen)师:但是,在这首词里,为了合仄押韵,“蓬要读第二声。一齐读。生齐读:莲蓬(pn)师:还有一个多音字.会读吗?(出示课件)生齐读:剥(bo)师:剥,是一个动作,同学们做做看.学生比划。师: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动作?生:剥桔子。就是把桔子皮一瓣儿一瓣儿地剥下来。师:去掉外面的皮或者壳儿,这就叫“剥.师:看看第一个词语,从部首来看,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指谁

12、和谁?生:我猜翁是指老爷爷,媪是指老婆婆。师:翁媪就是一对老夫妻。师:同学们,这首词是在九百多年前写下的,其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现在不完全一样了。你能理解吗?再读读看。(出示课件)学生自读自悟。师:我们一起先来看一看“无赖”这个词,它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4个义项,在这首词里,应该选哪一个义项呢?(出示课件)生:顽皮可爱,含亲昵意。师:词中指小孩儿顽皮可爱。师:还有几个词语,你理解它们的意思吗?生:我理解“茅檐”的意思,它是指稻草屋.师:在这里是指茅草屋。生:我觉得“吴音应该是指上海的方言。师:你大概知道。还有什么地方?生:就是指江浙一带的方言.师:今天的的江浙一带以及上海,在古时候都属于吴国,所以

13、当地的方言被称为吴音,也称吴语。想听听吗?(课件播放上海话版朗诵清平乐 村居)师:同学们都在笑。吴语就是这样柔柔的,软软的,多好听哪!师:还有哪个词语,你也理解了?生:我觉得“锄豆”就是帮大豆锄草。师:谁来帮助他,说得更准确些?生:应该帮豆田锄草。生:在豆田里锄草。除去了杂草,豆苗就能长得更好了.师:同学们,你们将生字读正确了,词语的意思也理解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首词读得更好了。谁将这首词读给大家听?一生朗读。师:为了能让人听清楚哪里是词牌名和题目,哪里是上片,哪里是下片,在读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呢?生齐答:停顿。师:谁注意适当的停顿,再试一试?一生朗读。师:读得真好!老师已经听出了一些词

14、的韵味。同学们,词是可以歌唱的,如果我们注意节奏和韵律,就能读得更好了。教师范读。师:谁也想试一试?一生朗读.师:注意了节奏和韵律,就越读越有味道了。三、品味想象,再读入意境。师:同学们,读着读着,你发现词中写了哪些景物? 生:茅檐。师:还有吗?生:小溪、青草.师:同学们,只一座茅檐,只一条小溪,只一片青草,词人就勾画出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村居画卷.面对此景,词人轻轻地吟出了(引读:茅檐)生齐读一二两行.师:在这幅画卷上,人物鲜明而生动。谁在干什么呀?生:我看到了茅草屋前坐着的翁媪,他们在交谈。师:还有谁?生:我看到了大儿子正在锄豆。生:我看到了中儿子正在编织鸡笼.生:我看到了小儿子正在溪头卧剥莲蓬。师:仅仅4个字,勾画出一个多么丰富灵动的村居生活画卷,词人满心欢喜地吟诵着-(引读:茅檐)生齐读整首词。师:再读读词,展开你想象的翅膀飞进画面里,你看到了怎样的茅草屋、怎样的小溪、怎样的小草?你还看到了哪个人物?他们或他在做什么?如果能看见人物的动作、表情,听到人物的语言,想到人物的心情,就更好了。请同学们默默地读,静静地想。学生默读静想。师:谁看到了乡村的景色?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