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常见病虫害防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590823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棚黄瓜常见病虫害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棚黄瓜常见病虫害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棚黄瓜常见病虫害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棚黄瓜常见病虫害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棚黄瓜常见病虫害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棚黄瓜常见病虫害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棚黄瓜常见病虫害防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棚黄瓜常见病虫害防治1. 黄瓜霜霉病病害发生、流行的适宜温度2024C。温度低于15C,高于30C,病害发生受到 抑制。高湿(相对湿度85%以上)棚内有结露,叶面有水滴、水膜,是该病传播、流行的关 键。该病主要侵染功能叶片,而嫩叶、老叶受害较轻,因之发病多从植株的中下部位开始, 并渐向上发展。该病发生多从根瓜期始,即黄瓜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期。此时,施药 防治最为有利。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多阴雨、少光照的天气以及地势 低洼、浇水过多、过勤、种植过密的地块,均有利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药剂:发病前:1500 倍柔水通1000 倍鸽哈1000 倍金纳海,预防。发病后用1500倍

2、柔水通600750倍玛贺,治疗。在打药时需加入斯德考普和菲范增加黄瓜抗病力和缓解速度!2. 黄瓜灰霉病黄瓜灰霉病属于弱寄生菌导致病害,容易在伤口侵入。所以在落秧、整枝、摘瓜以 及幼瓜期尤其要重视防治。灰霉病主要通过残留在土壤中的病残枝叶通过水汽传播侵染,所 以在防治灰霉病喷药时需要注意喷施植株周围土壤。灰霉病、菌核病以及炭疽病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接近,可同时防治药剂:发病前:1500倍柔水通1000倍鸽哈或者1000倍纳米欣1000倍金纳海, 预防。发病后用1500倍柔水通600750倍鸽哈或者500600倍纳米欣,治疗。如果成 株发病严重可用1500倍柔水通5000倍金力士,特效治疗。在打药时

3、需加入斯德考普和菲范增加黄瓜抗病力和缓解速度!3.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发病的最适温度1826C,要求高湿和土壤高含水量。发 生程度与浇水次数、浇水量成正相关。因此,降雨多、光照少的年份以及浇水勤、浇水量大、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和重茬地块。发病严重。要坚持以防为主,在每次用药时加入预防细菌 性病害的金纳海1000倍,就能很好防止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在打药时需加入斯德考普和菲范增加黄瓜抗病力和缓解速度!4. 黄瓜病毒病黄瓜病毒病主要来源于病残枝叶,种子带毒,并且通过农事操作以及蚜虫、白粉虱 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传播。管理水平低下、病虫害发生严重、气候反常都有利于病毒病的发生。病毒病主

4、要在于预防:(1)、尽量不要在棚内吸烟。(2)、农事操作后注意喷药 防治。(3)、培养壮秧,每隔57 天喷施 6000倍斯德考普800 倍菲范,能够有效减少 病毒病发生,如已经发生,在上述配方中再加入1000 倍安棉特1000 倍金纳海。5. 黄瓜生理性病害凡是由于环境条件异常,比如温度过低、日光过强或过弱营养元素过剩或缺乏、水 分过大或过小、有害气体、土壤积盐、药害、肥害等引起的植株生长异常,习惯上称作生理 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诸如:金边叶、降落伞叶、泡泡叶、畸形瓜、叶片早衰等。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复杂,诊断难度大,农户可通过一个简单的办法来防止或者减 轻生理性病害:每隔57天喷施 600

5、0 倍斯德考普800 倍菲范。6. 黄瓜根结线虫根结线虫大多分布在30厘米深的土层内,其中以530厘米深度内的耕作层土壤中根结线虫数量最多。一般地势高燥、疏松透气、盐分低的土壤最适于线虫存活。少施化肥,多施腐熟的农家肥,改良土壤有利于减少根结线虫的发生。用药:300倍安棉特进行每株浇灌根部周围,根据发病情况间隔7天或者15天连 续灌根能够有效控制根结线虫。7. 温室白粉虱白粉虱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821 摄氏度,冬季温室白粉虱主要通过风口从露地迁 入。白粉虱为害后,容易导致叶片退绿,并且产生蜜露污染叶片和果面,并且在一定情况下 传播病毒病。药剂:1500 倍柔水通1000 倍安棉特,在傍晚喷施。

6、发布时间:2010-9-28 11:52:54 从1984年起,我所就开始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辣椒冬季育苗,至今已有19年。其规模已由当 初的2个标准棚(30X6m)发展到今天的80多个,年育辣椒苗5-6百万株,可供应附近几个 县区, 1998年以来还销到数百公里以外的萍乡市和湖南省的茶陵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所育品种90是湘研9号。由于多年的连续种植,椒苗病虫害发生较多。但因为我们基本上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方 法,病情一般在初发期就能控制,而不至于产生重大危害。虫害只有蝼蛄、蚜虫;病害主要 有猝倒病、立枯病、菌核病、灰霉病、灰斑病和褐斑病,沤根、冻害、肥害等,现将防治情 况介绍如下:(1)

7、 蝼蛄:种类为非洲蝼蛄,其密度有时高达到3只平方米,主要咬食播下的种子和幼苗。 若不进行防治,可将整畦种子和幼苗吃光,或将表土钻松,使菜苗因失水而枯死。过去采用 甲胺磷处理床土,近几年则改用播种后撒施3的米乐尔颗粒剂加以防治,施用量每平方米 23-25g 左右。撒后盖土、浇水、盖膜,第 2-4d 中每天将畦沟中的膜掀起人工捕捉半 死不活的蝼蛄,防效可达95以上。(2) 蚜虫:一般于2月下旬至3月少量发生,可用10吡虫啉4000倍液与其它病害同时防治。(3) 猝倒病:主要发生于苗子出土至子叶期,发病的关键原因在于播种时土壤过湿,而出苗 时又正遇阴雨低温天气,若防治不及时,会造成整畦死亡。防治方法

8、包括:土壤消毒:播 种前或播种后用40%甲醛1000倍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浇床土,用量为41 /平方米液, 然后盖膜封闭杀菌。药剂防治:出苗后发病可用95%绿亨1号3000倍液喷施。科学管 理:播种时掌握近期天气变化情况,晴天可多浇水,阴雨天少浇;若播种时阴雨天,出苗时 又是晴天,则可于出芽前1、2d的上午浇一次水,尔后再闭棚,以利出苗整齐。出苗后及时 搭小拱棚(特别是用新膜盖床苗更要注意),齐苗后通风降湿。(4) 立枯病:主要在苗前期零星发生,防治方法同猝倒病。(5) 菌核病:一般于 1 月至 2 月初发生较多。发生时期的迟早主要取决于当时的天气状况和 苗床管理。如果久雨低温,多日闭棚

9、,使棚内湿度达 85%以上,则是该病发生和蔓延的主 导因子。此病借气流传播,发展迅速,发病处出现软腐或白色棉絮状菌丝,并通过接触进行 再侵染,造成大片死亡。受伤后的植株更易染病。防治方法有:土壤消毒同猝倒病。种 子消毒:按种子重量02%-03%加入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和,使每粒种子表面都 均匀粘附药粉,或用52C温水浸种30min后用冷水冷却。农业防治:低温阴雨期间也要 坚持每天通风2-4h,这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措施,特别是采用无滴膜时更应注意,当出现中 心病株后,在病株上撒上石灰粉,次日再将病株清除棚外深埋。药剂防治:发病后立即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50%扑海因悬浮剂10

10、00倍+0. 3%磷酸二氢钾喷雾防治, 或用5%扑海因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棚(30X60m)次用100g熏治,隔10d 一次,连续 防治 2-3 次。(6) 灰霉病:此病近几年在我地有加重趋势,一般在1月下至3月上旬发生较多, 2月份最严 重,低湿阴雨,棚内长期处于90%的湿度下易发病。防治方法:农业防治:低湿阴雨期 每天通风2-4h,防止棚内湿度达90%以上。据我们多年试验,无滴膜最易产生雾气,第一 年使用虽棚温可提高1-3C,但发病严重,故有条件可采用最近生产的无滴除雾膜。新膜在 第二年用时,一定要翻转来盖,否则,棚面会产生大量水珠,加重发病。高温闭棚:天阴 时,闭棚使棚温达33C,

11、闷30-60min。药剂防治:50%扑海因悬浮剂1000倍、50%速 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 25 %霉粉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 20%好来思可湿性粉剂2000倍, 70%托霉克可湿性粉剂800倍,几种农药交替使用或2种药混合使用,隔7-10d 一次,连 续 2 次。(7) 灰斑病和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在田间有时混发,一般是四叶后开始发病,严重时叶 片变黄脱落,甚至成秃枝。病菌借气流展转传播蔓延,严重影响苗子生长和商品性。防治方 法: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苗床浇水时一定要看天看地看苗浇,而不要千篇一律地浇 水。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选晴天上午浇水,浇水后最好是能连续晴l-2d,否则浇水后

12、棚内 湿度增加,再遇阴天即有利于病害发生蔓延;如土壤过干,连续几天都是晴天,则应一次性 多浇。如果天天上午浇水,则使叶片长时间有水珠,病害容易发生;浇水后要加大通风,延 长通风时间,不能浇闭门水;播种密度不能过大。农药防治:3-4叶时一定要喷药预防, 以后每10d 一次。此病据目前在田间观察,长期使用1-2种药会产生抗药性,因此一定要 轮换使用,或几种农药混合并轮换使用。有效药有: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0 好来思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霜疽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0椒菌唑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粉剂2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

13、7%氢氧化 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6%铜大师(CuO)1000倍液,1: 1: 200波尔多液(注:最好是铜制 剂与其他农药交叉进行防治效果更佳)。(8) 沤根:此类可分为2种症状,一种轻微性沤根,发生于久雨低温后开始转晴的第1-2d, 一般是中午 11、12 时前后叶片开始出现萎蔫,以徒长苗和播种过密处、通风处发生严重, 健壮苗很少发生。轻微性沤根还有一种症状为没有明显萎蔫,但上部叶片稍微向上卷, 2-3d 后叶缘因失水过多变白,严重影响幼苗生长。防治措施是当出现上述症状后马上在叶片上浇些水,最好加入1000 倍的多菌灵或托布津, 同时减少通风量,增加棚内湿度, 2-3d 后再按正常管理

14、,浇水次数依苗子恢复情况而定, 一次不行再浇一次,使幼苗萎蔫不再加重,并全部恢复为止。另一类症状为严重性沤根,其症状是地上部不长,顶叶开始变黄,逐渐向下发展,最后全株 变黄,严重时枯死。地下部不长新根,幼根表面呈锈褐色,根尖膨大后逐渐腐烂,幼苗易拔 起。严重性沤根主要发生于土壤过湿,地势过低的地块一即大棚两侧20-60cm 处,一般是 成片发生,其他地方有时浇水不当也会小块发生。此类沤根多发生久雨低温的 2 月中至 3 月上旬,苗子黄化时间短,当气温回升后很快就会恢复正常,黄化时间长20-30d),大多数 苗会死亡,不死亡者,定植后长势也差。防治措施:整畦时棚两侧留20cm浅沟,浇水时 靠棚边

15、20-60cm处少浇。阴雨天靠棚边60cm处盖上小拱膜,使棚顶膜面淌下的水流入 棚脚,晴天掀内棚时,两侧畦上的膜先掀开一半, 9-10 时棚面无水珠下淌时再全部掀开。 采取电热线育苗。(9) 冻害:冻害在我地一般发生不严重,但管理不善,也常有发生。其症状为:轻微冻害: 上部叶片或只是心叶似水汤状,中午时(12-14 时)萎蔫,后又恢复,约 5-6d 左右叶色褪绿 变成白花叶,严重者整株成白花叶,轻者有几片有白色花斑;严重冻害:叶片似水汤状, 晴天上午开始萎蔫,后干枯死亡,只留地上部2-5cm 茎杆,或第一、二片真叶,其余全部 死亡。发生原因(或条件):久雨低温,转晴后易发生;转晴时,北风较大;

16、通风过大 时间过长,使棚内地温过低。防治措施有:久雨低温转晴后加强护理,发现有轻度萎蔫时即洒水,防止其失水过快;严 重萎蔫时要盖内膜遮阳保湿,使其缓慢恢复。下午让棚温保持30-35C,减少通风量,提 高地温。阴转晴的晚上要盖好内棚。土壤过干时,预计会发生冻害的前一天洒水和保温 防灌。(10) 肥害:一般发生于 3 月份,此时苗色较黄(淡绿色),气温又较低,需追施氮肥,若管理 不善,则会发生肥害一绿叶失绿变白,防治措施:施足基肥,一般每棚30X6m )施人粪尿 12-16担,复合肥(15-1515)8-10kg,这样一般不必再追肥。当需要追肥时,可用0. 5% -0. 8%尿素或5%-8%人尿(一桶水一勺尿)浇,浇尿后的第一、二天夜晚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