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精品】蛋白质纯化与结晶的原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8590532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精品】蛋白质纯化与结晶的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管理精品】蛋白质纯化与结晶的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管理精品】蛋白质纯化与结晶的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精品】蛋白质纯化与结晶的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精品】蛋白质纯化与结晶的原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蛋白质纯化与结晶的原理获得蛋白质的晶体结构的第一个瓶颈,就是制备大量纯化的蛋白质(10 mg),其浓度通常在10 mg/ml 以上,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结晶条件的筛选。运用重组基因的技术,将特定基因以选殖(clone)的方式嵌入表现载体(expression vector)内,此一载体通常具有易于调控的特性。之后再将带有特定基因的载体送入可快速生长的菌体中,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菌体快速生长的同时,也大量生产表现载体上的基因所解译出之蛋白质。一般而言纯度越高的蛋白质比较有机会形成晶体,因此纯化蛋白质的步骤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在取得高纯度的蛋白质溶液后,接下来就是晶

2、体的培养。蛋白质晶体与其他化合物晶体的形成类似,是在饱和溶液中慢慢产生的,每一种蛋白质养晶的条件皆有所差异,影响晶体形成的变量很多,包含化学上的变量,如酸碱度、沈淀剂种类、离子浓度、蛋白质浓度等;物理上的变数,如溶液达成过饱和状态的速率、温度等;及生化上的变数,如蛋白质所需的金属离子或抑制剂、蛋白质的聚合状态、等电点等,皆是养晶时的测试条件。截至目前为止,并无一套理论可以预测结晶的条件,所以必须不断测试各种养晶溶液的组合后,才可能得到一颗完美的单一晶体(图一) 。蛋白质晶体的培养,通常是利用气相扩散法(Vapor Diffusion Method) 的原理来达成;也就是将含有高浓度的蛋白质(1

3、0-50 mg/ml)溶液加入适当的溶剂,慢慢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使其接近自发性的沈淀状态时,蛋白质分子将在整齐的堆栈下形成晶体。举例来说,我们将蛋白质溶于低浓度(1.0 M) 的硫酸铵溶液中,将它放置于一密闭含有高浓度(2.0 M)硫酸铵溶液的容器中,由气相平衡,可以缓慢提高蛋白质溶液中硫酸铵的浓度,进而达成结晶的目的(图二)。蛋白质晶体在外观上与其他晶体并无明显不同之处,但在晶体的内部,却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而言,蛋白质晶体除了蛋白质分子外,其他的空间则充满约40 %至60 %之间的水溶液,其液态的成分不仅使晶体易碎,也容易使蛋白质分子在晶格排列上有不规则的情形出现,造成晶体处理时的困难及绕

4、射数据上的搜集不易等缺点。但也由于高含水量的特性,让蛋白质分子在晶体内与水溶液中的状态,极为相似。所以由晶体所解出的蛋白质结构,基本上可视为自然状态下的结构。 蛋白质结构解析的方法简介到目前为止,蛋白质结构解析的方法主要是两种,x射线衍射和NMR。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方法,叫做Electron Microscopy。其中X射线的方法产生的更早,也更加的成熟,解析的数量也更多,我们知道,第一个解析的蛋白的结构,就是用x晶体衍射的方法解析的。而NMR方法则是在90年代才成熟并发展起来的。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和缺点。首先来说一下,这两种方法的一般的步骤和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电子显微镜(electron

5、 microscopy)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目前的应用还是非常少,并且比较狭窄,我可能等到最后在给它作些介绍,而且相信绝大多数人也没有听说过,也不会有很大的兴趣。首先是X晶体衍射。首先要得到蛋白质的晶体。通常,都是将表达蛋白的基因PCR之后克隆到一种表达载体中,然后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提纯之后摸索结晶条件,等拿到晶体之后,工作便完成的80,将晶体进行x射线衍射,收集衍射图谱,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很快就能得到蛋白质的原子结构。用x射线的优点是:速度快,通常只要拿到晶体,甚至当天就能得到结构,另外不受大小限制,无论是多大的蛋白,或者复合体,无论是蛋白质还是RNA、DNA,还是结合了什么小分子,只要

6、能够结晶就能够得到其原子结构。所以x射线方法解析蛋白的瓶颈是摸索蛋白结晶的条件。这个时候运气就显的特别重要。关于这个有好多有趣的离子。据说国外一个同学在摸索两个月无果之后,毅然去度假,就将蛋白扔在一个很随便的地方,等度假回来之后,却发现已经结晶了。 然后,来说一下NMR。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现象早已发现了很久,然后将这种方法用来解析蛋白结构,却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不过到今天为止,用nmr方法来解析结构已经十非常成熟的方法。原理暂且放在一边,先说常规步骤。首先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表达出目的蛋白,提纯之后,摸索一下蛋白稳定的条件,如果蛋白没有聚合,而且折叠

7、良好,便将蛋白样品(通常是1mM3mM,500ul,Ph67的PBS)装入核磁管中,放入核磁谱仪中,然后用一系列写好的程序控制谱仪,发出一系列的电磁波,激发蛋白中的H、N13、C13原子,等电磁波发射完毕,在收集受激发的原子所放出的“能量”,其实也是小磁场,通过收集数据、谱图处理、电脑计算从而得到蛋白的原子结构。它的优点就是,蛋白在液体中得到结构,是一个动态的结构,事实上所有在pdb中或者文献中发表的NMR结构都是十个或者二十个结构的ensemble(集合),这就是因为这些结构都是进行能量优化后符合条件的结构,或者说就是溶液中的蛋白结构。因为是动态就很容易的研究蛋白与其他蛋白或者配基的相互作用

8、。缺点是,受大小的限制,到目前为止NMR解析蛋白结构的上限是50kd。 无论是晶体还是NMR,蛋白都要符合下面的条件:首先表达量要大,象NMR要求1个mM500UL,这就要求十几个毫克,结晶要摸索很多的条件也需要大量的蛋白。所以蛋白一定要在胞质中表达才行。其次,蛋白要折叠。我们知道许多蛋白,尤其是真核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是以包含体的形式存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行的,除非复性。如果你的蛋白在胞质中表达,如果你不确定是不是表达,可以从分子筛上的位置,或者扫CD确定一下,当然最简单的是做一个NMR一维谱,只需要几分钟。小于20Kd的蛋白可以考虑NMR,因为NMR研究功能核相互作用方面是更加擅长的,而且不需要结晶,现在速度也不慢。如果比较大,可以考虑晶体解析。 对于用NMR来解析结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非常昂贵的核磁谱仪,以及同位素标记蛋白。只要采集了谱之后就算的得到了原始数据,其他的在电脑上通过专业的软件处理就可以了。对于小分子蛋白不需要同位素标记,也不需要600、800MHz的谱仪,一般的400、500MHz的小型谱仪也可以做了,但是对于10K以上的蛋白,基本上就要用磁场更强的600、800Mhz的核磁谱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