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吊装及安装建筑施工设计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8588469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吊装及安装建筑施工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钢结构吊装及安装建筑施工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钢结构吊装及安装建筑施工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钢结构吊装及安装建筑施工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钢结构吊装及安装建筑施工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结构吊装及安装建筑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吊装及安装建筑施工设计方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编制依据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第三章钢结构吊装及安装第四章质量保证措施第五章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六章雨期、冬期施工措施第七章 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a1.1 、钢结构设计图纸。1.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205-2001 )。 、1.3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 o、1.4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1.5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11345-89 )、1.6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o、1.7 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第一一早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第一节工程概

2、况、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中央储备粮直属库土右分库新建项目,简易仓A2-1 ; A2-2 ;A2-3 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钢结构主体,建筑面积6185 卅,建筑层数为 1 层,抗震烈度为 7 度。第二节施工进度计划一、 施 工进度计划按照总控计划,分别安排各钢结构加工时间、进场时间。分别对各个钢构件进行编号,将每个编号的进场时间告知钢结构加工厂,钢构件按时进场,及时卸载,按计划吊 装施工。二、 工 期保证措施1 、 工程准备工作由于本工程施工工期短任务重,所以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极为重要。为使现场吊装工作顺利进行,我们将在施工前制定周密的的施工计划。针对总控目标工期,编制阶段目标工期计划,月计划,周

3、计划。严格项目目标管理,以计划组织生产,以科学合理的生产安排保证计划的实现。2 、 现场施工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合理编排钢构件进场计划、吊装计划与吊装顺序,充分利用施工现场的钢构件堆放场地。对进场钢构件进行计划编排,明确构件使用的部位和吊装时间。按吊装顺序将构件堆放整齐。避免不必要的现场二次倒运。第三节施工人员、机械配置一、劳动力投入计划根据施工进度的需要,钢结构施工操作人员的工种以及数量见下表所示。a主要工种投入人数情况表类别安装工普工电焊电工人数201031、安装施工设备配置序号机械设备名称数量(台)型号规格用于施工部位备注1吊车125t卸载、安装2经纬仪1J2测量3钢盘尺150m测量4钢盘尺

4、130m测量5水准仪1测量6手动磨光机2100打磨钢结构7高强螺栓板手2套/昌强螺栓施工安装8对讲机2部/现场联络9钢丝绳巾12-巾28卸车、安装10活动扳手/紧固临时螺栓11与钢丝绳匹配安装第四节构件运输、卸货、和验收构件运输依据构件进场计划单安排钢构件的运输,并按不同类别,如柱、梁、连接板等分别装车。装车时应捆扎好,以避免构件变形,确保运输安全。二、构件进场和卸货钢结构构件为便于现场安装必须按要求进行编号,编号工作在加工厂完成。构施工工程量。卸货用吊索、桂钩、构件进场严格按现场安装分区要求分批进场,现场钢构件的堆放仅考虑一天的钢结钢构件卸车时,必须对构件进行临时支撑, 确保构件稳定。同时要

5、求塔吊准备两副放,不可拖拉,以避免将表面划伤。K环等辅助用具周转使用,以节省卸货时间。运送构件时,轻抬轻三、进场构件验收要点1检查构件由厂合格证、材料试验报告、焊缝无损检测报告、焊接工艺评定、板材质量证明等随车资料。2、检查进场构件外观,主要容有构件挠曲变形、摩擦面表面破损与变形、焊缝外观工艺,进行修理质量、焊缝坡口几何尺寸及构件表面锈蚀等。若有问题,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制定返修3、外观检查的允许偏差见下表柱外形尺寸允许偏差表检杳项目允许偏差(mm)柱高度 3.0柱底刨平面到牛腿支承面距离 2.0间距离偏差 3.0柱身挠曲矢图H/1500且不大于5.0翼缘板倾斜度b 400 5.0腹板中心线偏移

6、接合部位1.5其他部分3.0柱截回偏差连接处 3.0非连接土 4.0每节柱的柱身扭曲h/250且不大于5.0柱脚底板挠曲和弯折3.0柱脚螺栓孔对底板中心线的偏移1.5梁的允许偏差检杳项目允许偏差(mm)梁长度的偏差L/2500且不大于5.0焊接梁端部高度偏差h2000 3.0两端最外侧孔间距离偏差 3.0梁的弯曲矢图L/1000且不大于10梁的扭曲h/200, 14 时 4.0梁翼缘板弯曲偏差2.0第三章钢结构吊装及安装第一节总体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钢结构安装工艺流程说明钢结构的安装作业顺序如下图所示钢结构安装前准备工作钢构件进场验收检查设备、工具数量和完好情况验线维修构件安装爬梯、防坠器附属

7、件配套供应地面组拼初校(标高、位移、垂直度)二次复校钢梁钢柱三次复校钢梁钢柱紧固就位焊接超声波探伤钢结构验收第二节钢柱安装、地脚螺栓预埋地脚螺栓预埋允许偏差L/20000目.不坯丸可,了,;一1L2.0里唯点T、钢柱安装=昙一弓 X.十1钢柱吊装之前,在每个钢柱地脚螺栓的每一个螺栓上拧进一个螺母和一个盖板,用于调节钢柱的安装标高。在钢柱吊装之前,调节好调节螺母的标高,每组标高误差控制在1.0mm以。2、钢柱吊装就位以后,先对准钢柱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确定钢柱的平面位置。由于地脚螺栓孔与地脚螺栓之间有 7mm的调整余量。因此,可以将钢柱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的误差控制在规要求的围以。然后,将地脚螺栓

8、的螺母微微拧紧。3、钢柱的垂直度调整通过钢柱底板下的螺母和垫铁组调节。如下图所示。通过微微调节螺母的高低可以控制钢柱的垂直度。要求钢柱在自由状态下,两个正交方向的垂直度偏差校正到零,然后拧紧地脚螺栓。钢柱的标高可能会发生微小变化,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2.0mm。4、待首节钢柱的平面位置、标高和垂直度调整完毕,拧紧柱脚底板上下的地脚螺栓和调节螺栓,调整后每个柱脚板各用4组垫铁塞实、点焊固定。钢柱钢柱垂直度通过调节螺 母控制调整螺母卜盖板dftJUI调节螺母标高首节钢柱垂直度调整示意图三、钢柱校正(标高、垂直度调整)钢柱初校正采用水平尺对钢柱垂直度进行初步调整O采用经纬仪从三个方向同时测量钢柱的垂直

9、度并进行调整,垂直度测量的基准点应从底面测量控制点传递而来,即钢柱的轴线位移是相对底部控制点的垂直度。在柱子校正时,依靠临时固定用千斤顶等对柱垂直度进行校正,各项指标应综合调整,直至各项指标调整合格为止。调整完成后,对称紧固定位螺栓锁紧螺母。在安装调整过程中如果上下柱接口处发生扭转的现象,可以采用在连接耳板处加垫板的方法进行调整,上下柱连接处的错口 3。四、钢柱固定对称进行紧固地脚螺栓锁紧螺母,将垫板与柱脚板按图纸要求进行焊接,螺母与垫板点焊牢第三节钢柱整体垂直度的控制一、钢结构整体垂直度的控制1安装钢结构前确定基准间,安装时先安装基准间,通过基准间控制结构整体垂直度。2、安装钢柱的垂直度按照

10、定位轴线进行控制,将每节钢柱的单体垂直度控制在距轴线H/1000围,整体垂直度控制在(H/2500+10mm=60 )且不大于50mm,取50mm。、钢结构整体平面的控制安装钢结构前确定基准间,安装时先安装基准间,通过基准间控制结构整体弯曲。主体结构的整体平面弯曲允许偏差为L/1500,且不大于25mm.三、安装允许偏差钢结构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序 号项目允许偏差值(mm)检查方法规标准结构长城杯标准1定的线基础上柱、柱图11经纬仪尺小地脚螺栓(锚栓)移 位21底层柱对定位轴线1322标图支撑面、地脚螺栓 3 2水准仪尺小座浆垫板顶面0.-30.-3基础上柱底 2 23垂直度单层结构跨中H/

11、250、旦1510经纬仪尺小多层、高层整体结构H/1000、旦25204现场焊缝无垫板间隙0.+30.+3尺小序 号项目允许偏差值(mm)检查方法规标准结构长城杯标准组对间隙有垫板间隙2+30.+3第四节钢梁安装钢梁采用两点起吊,钢梁吊点设置在钢梁上附加的吊耳位置,吊耳在工厂制作完成,钢梁安装完成后采用气焊等方法将吊耳割除。钢梁吊装示意图:吊梁示意图在钢梁吊装前,必须对已完成施工的预埋螺栓的轴线间距进行认真核查、验收。对 超过规要求,不 合格者,要提请有关方会同解决;对弯曲变形的地脚螺栓,要进行校正 ;已损伤的丝扣用镀牙进行修理,并 对所有的螺栓予以保护。第五节焊接检验1焊缝外观检验Q345等

12、低合金钢在焊接完成 24小时后均需进行100%外观检验。要求焊缝的焊波 均匀平整,表 面无裂纹、气孔、夹渣、未熔合和深度咬边等缺陷,并不应有明显焊瘤和未填满的弧坑。2、焊缝的无损检测焊缝在完成外观检查,确认外观质量符合标准后,按图纸要求进行超声波探伤无损检测,其标准执行“ GB11345-89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结果分级”规定的检验等 级。对不合格的焊缝,根据超 标缺陷的位置,采用刨、切除、砂磨等方法去除后,以与正式焊缝相同的工艺方法补焊,同样的标准核验。第六节无损探伤本工程无损探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负责完成,或由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指定其它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按规定抽样进行焊缝无损探伤检测。焊缝无损探伤检测,根据规和设计要求,采用型号 CTS22-26探伤仪器进行探伤检验。对于厚度8? 30mm的焊缝探伤面为接头上表面的两侧,探头移动区为:PTK+50mm(P :探头移动区;T:板厚;K:探头K值)。一、无损探伤检测方法1探伤灵敏度不低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