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后蜂窝、麻面、孔洞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586902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浇筑后蜂窝、麻面、孔洞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混凝土浇筑后蜂窝、麻面、孔洞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混凝土浇筑后蜂窝、麻面、孔洞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混凝土浇筑后蜂窝、麻面、孔洞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混凝土浇筑后蜂窝、麻面、孔洞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浇筑后蜂窝、麻面、孔洞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剪力墙、柱拆模后混凝土质量缺陷专项处理方案与原因分析对于剪力墙柱拆模后部分地方出现轻微烂根现象,采取灌浆法修补,材料使用MEK-40灌浆料,施工流程为:旧混凝土凿毛用清水冲洗饱和灌注、涂抹灌注浆体养护。施工具体措施如下:一、基底处理()凿毛。为确保灌浆料与基底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粘结,用钢丝刷或喷砂方法清除表面浮层污物(有油漆或油脂污染部位用丙酮洗刷)。如基面松动严重,应采用人工凿毛方法,凿掉破损的混凝土,使基底露出坚硬、牢固的混凝土面,凿毛务必彻底全面,但也不宜深度过大,以免损坏混凝土。()冲洗和饱和。对凿除的混凝土表面,采用高压水枪(采用自来水)将碎屑、灰尘冲洗干净,并连续、均匀地喷洒,使

2、表层混凝土达到饱和状态,且表面无明水。二、灌浆料的配制灌浆料和水按规定的量在料桶中用搅拌机上下左右缓慢移动,充分搅拌均匀,且搅拌叶片不得提至液面之上,以免混入气泡。稠度根据现场施工需要来确定。成品灌浆,具有大流动性、无收缩、早强及高强(28天达到55MPa)等性能,可以满足和易性和强度要求。三、施工及养护. 施工 ()灌浆。待混凝土面凿毛清洗后,手摸混凝土表面时,感觉到似湿,应立即灌浆或抹浆,可采用机械喷涂或人工压抹,操作速度要快,朝一个方向,一次用力抹平,避免反复抹。 ()如修补厚度超过时,应分层施工。层与层之间应间隔。MEK-40灌浆料适宜在的环境温度下进行施工。如环境温度超出此范围,应根

3、据实际情况对材料及配比进行调整。. 养护 灌浆后24小时不得使灌浆层振动、碰撞;在终凝前(2-4h)对表面抹压光,终凝后即应覆盖温润得布袋或草袋,并洒水养护,每天4-6次。养护温度在15以上为宜,时间为七天。四、施工控制()为保证灌浆的施工质量,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施工人员应严格按操作程序,对各道工序进行检查验收。()灌浆层外观平整,层面与基底结合牢靠。()在施工过程中按设计要求进行现场抽样检验,必要时可现场进行钻孔取芯试验,以检查其效果。五、施工注意事项. 清理基面,凿除破损、松动的混凝土,混凝土表面粗糙、洁净。. 抹砂浆前,用饮用水冲洗待修补部位,使混凝土表面处于饱和状态,但表面不

4、能有明水。. 人工修补时,无论采用机械喷涂还是人工抹砂浆,应朝一个方向使用抹刀,并且尽量一次抹完,避免来回抹。如修补厚度超过时,应分层抹,层与层之间应间隔,每层厚度不超过。. 终凝后,如果灌浆层与混凝土表面不平,可以人工打磨,并将表面颜色调试相同对于混凝土浇筑后剪力墙、柱烂根原因分析及以后施工过程中间的预防 1、 第一种情况为:因为底板和板墙一起施工时,从一端到另一端斜向浇筑,在振捣下一步底板混凝土时,前面的已振捣完的底板和墙根2030cm高范围内的混凝土受牵连振动,底板混凝土受振动下沉,从而板墙根部混凝土受到影响也下沉,则在墙根上部20cm处拉裂; 2、第二种情况为:当底板和板墙一起施工时,

5、从一端到另一端斜向浇筑,在振捣下一步底板混凝土时,前面的已振捣完的底板受振动下沉,而板墙混凝土由于模板作用下沉量小,则在底板和板墙交界处拉裂。 3、第三种情况为:当先施工底板,后浇筑板墙时,由于间隔时间太长,底板混凝土已经初凝,浇筑板墙的混凝土出现离析,石子正好在两次浇筑面上,造成蜂窝麻面。以后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方法针对前两种情况:在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下步底板混凝土时,不要将振捣棒插到上步底板混凝土内及两步混凝土交界处,要离开一定距离,且应大于插振捣棒振幅距离,最好底板和板墙不要一起浇筑,而采用先施工底板,后浇筑板墙的施工方法;针对第三种情况,必须在底板浇筑完24个小时后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板墙,浇筑

6、板墙时,应斜向浇筑,使稠的水泥浆首先流向混凝土界面,振动棒振捣要插入前次浇筑的底板混凝土内。混凝土浇筑后蜂窝、麻面、孔洞形成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出现麻面;2、模板接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 3、混凝土振捣不密实;4、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捣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5、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或下料配合不好,末及振捣又下料,漏振造成蜂窝;6、模板孔隙末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造成蜂窝。以后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方法:1、模板及支撑必须有足够的的强

7、度、刚度和稳定性,,所用钢模表面必须洁净平整,均匀涂刷隔离剂,并且棱角分明,严禁使用变形模板,,模板安装必须横平竖直,模板缝隙加双面胶带(防止漏浆),做到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加固同时依靠斜撑和12对拉螺丝,对拉螺丝纵横间距要依据板墙的厚度和高度计算而定。侧模与斜撑夹角不少于45,支撑系统必须稳固可靠,不得有跑模现象。2、在浇砼前先清理干净模板内和垫层上的杂物,并且用水湿润模板,防止混凝土溅落在模板上,保持钢模表面洁净无浮浆,砼采用细石砼,根据设计要求是否采用抗渗混凝土,严禁私自向砼中加水,控制砼的塌落度,如果发现砼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变化及离析等不合格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3、振动棒

8、要快插慢拔(特别注意慢拔,以致能达到引气的效果),插点要均匀,振动棒应避免碰钢筋、模板,随浇随振,严禁漏振现象。振动棒放在沟壁的中间,严禁振动棒触及模板,确保砼振捣密实,无气孔,对砼的振捣一定要责任到人。4、砼的入模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之内,砼连续浇筑,砼的自落高度不得超过1.5米,严防石子堆积影响质量,每层浇灌厚度不超过30-50cm,相邻两层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浇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模板是否发生变形,一旦发现及时调整加固,模板两侧各派一个人监视,应特别注意模板处的漏水,防止砼漏浆和起砂。缝隙、夹层 质量缺陷的处理:产生的原因:(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

9、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防治的措施:(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一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2)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参考文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3版 (2002年10月1日)作者:刘冰 电话18605466698 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公共事业管理部 邮寄地址:山东东营市济南路胜建大厦1504房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