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桂文化》阅读附答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58386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谈桂文化》阅读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漫谈桂文化》阅读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漫谈桂文化》阅读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桂文化》阅读附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漫谈桂文化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漫谈桂文化我国是桂花的故土。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表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机会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日:“臣犹桂

2、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欣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那么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花白,邀君弄芳馥。

3、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桂花还象征着友好、桔祥和光彩。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竞成了“光彩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蕉的故土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

4、枝来编织“桂冠?1称我国是“桂花的故土,原因是_。2第段主要表明了_。本段中加粗词语“创的意思是_。3第段引用朱熹诗句的作用是_ ;引用屈原诗句的作用是_ 。4根据文义,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B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官折桂的典故有关。C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D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种植桂花。5你对文末提到的专家的倡议画线局部有什么看法?请简述理由。_参考答案:1史料记载,桂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2桂花和人们的生活贴得最近关系密切被砍伤3表明桂花的欣赏价值表明桂花的食用价值4D5赞成的理由:桂花是光彩称号的代名阋,2022年奥运会在桂花的故土举行,等等。不赞成的理由:桂花未必能代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上届奥运会已经用了橄榄枝,我们效仿就不足新意,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