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8583294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口技教案 一、学习目的:1、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慧才智和艺术发明能力。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办法。3、正确朗读翻译全文,重点理解表示时间的词语。4、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以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5、通过想象,关键抓住口技表演的艺术构思,深入思考,体会文章的精彩片断。二、学习步骤(一)整体感知口技是杂技的一种,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模仿各种声音,它是一种流传技艺,是艺人们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察看、认真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就有这样一颗璀璨明珠口技。

2、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口技一课,就记叙了古代一位不知其名的口技表演艺术家的一场精彩的表演。同学们读后一定会有如治其境、如闻其声的感觉。(二)了解作者、出处。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初进土。?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林嗣环的?口技一文被收入?虞初新志。(三)朗读全文,注意划出不会读、读不准的字,并标上注音。少顷(sho )犬吠(fi )呓语(y )夫叱大儿

3、声(ch)夫齁声起(hu)意少舒 (sho)中间(jin)曳(y)屋许许(h)声 几欲先走(j)(四)了解全文大意及结构。很明显,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叙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叙事的。全文可分三个局部:第一局部: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氛围。第二局部: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第三局部: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五)研读第一局部。1、朗读第1段找出表演的地点、道具、氛围。2、思考:第一段中写表演的场地在“八尺屏障中,道具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这些数字的运用有何作用表明表演地狭小、道具简单,烘托表演

4、者技艺的高超。“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一句表明了什么加入宴会者无不是京城的名门望族,大富人家,可表演者一声抚尺,使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暗示表演者名声之大,技艺之高无人不晓,无人不服。3、注意掌握本段中重点词句。善:擅长 厅事:大厅、客厅 施:放置 会:恰逢,正赶上 但:只 闻:听见 坐:通假字,同“座,座位译文: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六)文章的

5、第2、3、4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局部,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的声响,听读这一局部,1、找出口技人表演了哪三个场景(1)第一个场景:梦中惊醒。(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2)第二场景:渐入梦乡。(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纵声“渐拍渐止,声音由大而小,“微闻声音更小,是由大及小,微闻余响。(3)第三场景:火起群乱。(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摹的描摹了哪些声音这一局部,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摹,请同学们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遥闻既而当是时未几一时未几忽俄而突然第一个场景的声音从“深巷犬吠开始.写到屋中四人的不同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第二个

6、场景“夫声起、“妇梦中咳嗽表明一家人由醒而睡.声音变小.尤其通过鼠倾盆器之言来烘托屋内的安静,甚是绝妙。第三个场景情形急转,由“一人大呼到“夫大呼、“妇大呼、“两儿齐哭再到百千人“大呼、“儿哭、“犬吠,再到各种风火声、救火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表明声音由少而多、杂,也越来越大.从三个场面总体来看,声音变化的情形是:小-大-小-大,思路分明有序,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体现出表演者高超的技艺。3、这三个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如果有,请一一找出来。三个文段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

7、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些描写是侧面衬托,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比拟第2、3、4段中听众的反馈,看看有何不同并加以品味。第2段中听众的反馈是:“伸颈、“侧目表明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微笑、“默叹说明对表演者的赞赏,观众初入情境,尚能自持;第3段中写“意少舒,稍稍正坐,几个字已表明观众已渐渐融入表演情境,开始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了;第4段写听众“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恨不得赶紧逃脱这场火灾,表明已完全进入到表演者发明的生活情境中,都失去了自持能力。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而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4、小结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

8、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总之,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一个显着的特点。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驰缓而渐趋紧张。三个场景,那么犹如三个乐章。既各有不同的“乐趣,又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按表演顺序依次描述,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最后一个场景是整个表演的顶峰,情节开展的高潮。文章写得波澜叠起,变化万端,动人心魄。5、这一局部需要重点掌握的字句。妇抚儿乳 (动词,喂奶) 手有百指(名词,手指)儿含乳啼

9、 (名词,乳头) 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宾客意少舒:心情;稍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处:说出奋袖出臂:卷起 两股战战:大腿几欲先走:几乎、差点儿;跑(七)朗读第5段、理解课文结尾一段的作用。思考:这一段写到“抚尺一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向已。似乎与第1段相重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再次写到道具的简单,既与第1段相照应.更是以侧面反衬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让人恍然醒悟,原来一场出神火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人的口中,而不是借助于其他繁多的器物。(八)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1、分析理解: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烘托,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有何作用侧面

10、烘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头和结尾局部对表演道具的.交代,二是在表演过程中观众的神情举止的反馈。这样从正面表现,从侧面烘托,生动地表现了口技表演者出神入化般的表演所带来的巨大艺术魅力。侧面描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几个场面表演中观众的不同神情举止的变化,二是在首尾两段中对道具和场地氛围的描写。侧面描写从不同角度烘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使文章表现手法富于变化,增强了感染力,显得真实可信。2、揣摩语言,领会主旨。(1)课文中写犬吠用“遥闻,写鼠声用“微闻,有什么好处“造闻表远远地听到之意,营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宁静的气氛,一开始便把人们带入了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微闻是指声音轻而慢,从侧面突出房间的沉寂

11、。这两个词用得恰如其分,合乎人们在生活中的听觉感受。(2)课文写小儿“含乳啼,大儿“絮絮不止,好在哪里准确传神,让人一下子就在脑海里浮现出这幅画面。(3)文中用了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何作用表示忽然发生的有“忽、“突然;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的有“一时;表示相继发生的有“既而;表现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的有“是时,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的有“俄而、“少顷、“未见。这些词语运用灵活多变,准确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况下制造出的声响种类和听觉效果,表现出其技艺之高深。(4)课文第4段中写起火。救火场面,连用五个“百千,叙述效果怎样“百千指多、杂,突出了火情急、火势猛的特点,也渲染出人们的紧张和慌

12、乱。(九)总结全文。本文正是这样通过细腻的刻画描写展示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十)完成课后练习。一熟读课文,根据提示,画出并体会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响声大作,由少而多。百千齐作,应有尽有。1、“遥闻深巷中有犬吠众妙毕备,写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的情形。其中“遥闻深巷中犬吠絮絮不止,写深夜的沉寂气氛以及一家四口陆续醒来后的各种声音;“当是时众妙毕备以排比的句

13、式,急促的语势,合写五种声音,犹如一部大合唱,使人感到一家四口在静夜的喧闹氛围。“夫声起妇梦中咳嗽,写声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表现了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声起,写丈夫由醒到睡;“渐拍渐止,写出拍儿声由大到小的变化,给人一种轻慢的声感,表明妇人和小儿正慢慢入睡;“微闻的“微字,表示声音很弱。老鼠作作索索声,盆器倾侧声,妇人梦中咳嗽声,都很轻微,烘托了深夜沉寂的气氛。2、“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写响声大作,由少而多;“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不能名其一处也,写声音百千齐作,应有尽有。逼真地表现了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先用三个“大呼、一个“齐哭,继之以三个“百千,又加之以“百千

14、齐作“又夹百千等句,写发现火情、火势漫延和人们救火的情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以及两组相同的句式“虽人有百手不能名其一处也,总写火场的声音之多之杂。竭力渲染火场的紧张氛围,使人感到火情的紧急,火势的猛烈,救火人的慌乱,犹如置身于救火现场。二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文中屡次描述听众的反馈,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文中三次描述听众的反馈: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表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宾客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称心;“默叹写出宾客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此时,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尚能自持。二是“宾客意

15、少舒,稍稍正坐。“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稍稍是“逐渐“渐渐的意思,细致地表现了宾客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渐变过程。表明听众随表演内容而变化心态,已融入口技表演的情景之中而难以自持。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表明口技表演到达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于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入口技表演所营造的生活情景之中而不能自持。这三处侧面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巨大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衬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2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分明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从文章的结构上看,前后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三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1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恰好。宴:举行宴会。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