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文言文衔接之我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858057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文言文衔接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文言文衔接之我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衔接之我见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夏灵内容摘要:小学阶段文言文篇目不多,内容比较简单,学习要求也较低,只要掌握基本内容,了解几个文言词语的意思,能背诵课文就行了,考试内容也很少;但到了初中阶段,古诗文内容明显增多,初一要求掌握的文言文就有13篇,外加25首古诗(包括课外),期末考试分值也占近30分。随着教学内容、考查要求的变化,使学生难以应对。针对此种情况,我们中学语文老师又怎样衔接呢?这的确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值得思考的论题,此文,我主要从加强文言知识的衔接、教法的衔接、学法的衔接和习惯的衔接四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关键词:文言知识的衔接 教法的衔接 学法的衔接 习惯的衔接长期以

2、来,中小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文言文学习感到不适应,主要原因是小学阶段文言文篇目不多,内容比较简单,学习要求也较低,只要背背默默,外加个别几个文言实词的理解,考试题型也只有默写题。到了初中阶段,除了要求背默,还需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意的理解,对文言内容也要求有较深的理解和自己独特的思考,中考也占30多分。总之,教学内容、考查要求的变化,使学生难以招架。因此,搞好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通过衔接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过渡,是中小学语文教师共同肩负的使命。

3、下面,我就以讲授初中课文陈太丘与友期和陋室铭为例来谈谈我在文言文衔接教学方面的一些做法。(一)加强文言知识上的衔接,切实打好基础。 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知识,如古诗文中的一些名句,一些常见的文言字词,对重要的文学常识也有一定的掌握,还积累了大量的成语。对于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基本掌握,与此同时还学到了不少写作方法,所以,在初中文言教学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和学生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就必然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这样,中小学知识的衔接的自然达成了。下面,分几个方面来谈谈文言知识方面的衔接。1 文学常识的衔接。如:我在教学陋室铭这篇课文时,怎样导入呢?可能有很多种导入法,可以从思想内容或写

4、法方面入手导入,但是,我想如果从文学常识方面入手,是不是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些欣喜一些自信呢,所以,我就尝试从此方面入手导入新课,首先提问有谁能简单介绍一下刘禹锡呢?学生马上回答他是唐代诗人。我就顺势补充一下他的资料,刘禹锡是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他关心百姓疾苦,曾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在政治上要求进步,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因得罪当朝权贵宠臣,所以政治革新失败,他自己也被贬官降职多次。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写的。然后,我在让学生回忆背过刘禹锡的哪些诗句,很多学生脱口背出了浪淘沙、望洞庭、乌衣巷等诗歌,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达到了中小学衔接的目的。 2 课文主要内容的

5、衔接。在课文内容方面,很容易找到联系点,因为小学的教材基本按照内容进行编排,有“爱心篇”、“诚信篇”、“感悟生活篇”、“民风民俗篇”、“缅怀革命先辈篇”等等,那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文言内容,让学生回忆主旨相同的篇目是很有意义的。如:我在教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是这样导入的,小学时,我们学过伯牙绝弦这篇文言文,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因为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没有了知音,以绝琴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可见他们的感情是何等深厚。今天,我们学习世说新语里的一篇文章陈太丘与友期,文中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呢?这篇文章到底会给我们什么启示?今天我们就来认真研读。这样,学生很快明白此文主要内容与人与人之间的

6、交往有联系。又如:讲到此文的主旨时,我是这样教学的,下面展示一段教学实录。师:世说新语共有三十六门,其中有一门叫夙惠,专门记录聪明孩子的故事,而陈太丘语友期这篇文章中的元方也聪明机智,此文却归入方正,“方正”就是刚正不阿、为人正派,那么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呢?生:主要是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有礼。师:在小学我们有没有学过以诚信、有礼为主题的文章或名言警句呢?生:中彩那天(钓鱼的启示)我不能失信生:名言有“言必信,行必果”。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师:初中阶段学过吗?生:论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师:是啊!“诚信”“礼貌”对于我们的修身做人有非常重要的意

7、义。这样,通过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学生无疑对课文的主旨加深了印象。3 文言词汇的衔接。小学阶段虽然掌握的文言词汇不多,但积累了大量的成语,成语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中通向现代汉语的一座桥梁。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字词的能力,通过文言字词的教学,指导学生探讨字词的延伸,寻找与现代汉语的联系。语文界权威吕叔湘先生曾经教学文言文的目的,有四种提法:其中有一种提法就是“为了了解现代文章里出现的成语和典故”文言文、现代文一脉相通,许多词语,语用、语义是相通的,学生生活中就存在许多熟悉的成语、名句,所以,我除了让学生了解文言字词在课文中的意义,而且让学生活学活用,进行积累成语的训练,从而达到触类盘通

8、的目的,使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感大大消除。如教“期日中”中“期”什么意思,可以让学生回忆含“期”为“约定”的成语。这样的成语有不期而遇、如期而至等。又如:教“太丘舍去”中的“舍”的意思,可以让学生回忆“舍”为“放弃”的成语,这样的成语有舍本求末、舍己利人舍近求远等。通过类似的方法,学生积累了“去”“信”“引”“顾”等文言字词。因此,利用小学学过的成语来进行文言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古汉语的词法、句法特点,又能增强其文史知识,扩大其知识面。从而达到了融会贯通,古为今用的目的,较好的落实了这一目标。4 写作知识的衔接。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尤其是修辞手法,是教学中的重点,而对比、托

9、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也会常常提到,因此,为了让学生掌握古文的写作技巧,我们也不妨将小学学过的写作方法联系起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如:我在上陋室铭一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也考虑了写作手法的衔接,首先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赞美陋室的目地是通过写陋室来表达他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就是以物为喻,表达志向情操。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小学使用这种写法的课文,如落花生桃花心木,最后引导学生说出这种手法的作用能恰当而委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这样,就自然的联系了以前学过的知识,轻松掌握了此文的写法。总之,初中文言文教学一定要联系小学阶段学过的知识,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

10、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二)加强教学方法上的衔接,交给学生“钥匙”。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的好坏,是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学生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起好桥梁的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不仅教他们“学会”,而且让他们“会学”。老师除教知识外,还应多教方法,不仅“授业解惑”,还应该交给学生“钥匙”,让他们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1 朗读方法的衔接小学阶段,朗读文言文强调读准字音,把握节奏。那么,初中阶段,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感情,比如:陋室铭的体裁是铭文,那么,怎样让学生读出韵

11、味呢?老师可先介绍铭文特点,告诉学生铭文是押韵的,这篇课文押“ing (in )”这个韵母,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对于这些押韵的字,我们要稍微读重一点,其他字要读轻一点,也就是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才能读出韵味。至于感情,学完整篇文章,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可以让学生深情并茂的齐读或角色朗读。2 背诵方法的衔接背诵的方法有很多,但文言文的背诵,我从小学阶段沿用的方法主要以减字背诵法为主,原因是学生很感兴趣,效率又高。一篇200字左右的文言文,一般10分钟之内就可以背下来。如:指导陋室铭一文的背诵,可以做成幻灯片,即:1)山 ,有仙 。水 ,有龙 。斯 ,惟

12、 。苔痕 ,草色 。谈笑 ,往来 。可以 , 。无 ,无 。南阳 ,西蜀 。孔子云:“ ?” 2)山 , 。水 , , 斯 , 。苔痕 , 。 谈笑 , 。可以 , 。 无 , 。南阳 , 。 : ? 3)背 诵 全 文3 分析人物方法的衔接分析人物形象,除了从故事情节中分析,还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揣摩人物形象,这是中小学惯用的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同样可以使用此方法,如分析元方的形象,就可以反复朗读品味他与友人的对话,揣摩他的语气,从他面对友人的怒骂,能镇定自若、不亢不卑,理直气壮,将对方说得无地自容的表现中,可以分析出元方是一个聪颖、有智慧、善辩、勇敢的孩子。4 读通思路方

13、法的衔接分析文章的思路,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生也进行了相关的训练,但是,对于一篇篇幅较长或难度较大的文章,很多学生对于写作思路仍然会比较模糊,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另辟蹊径,设法让学生读通思路,如在陋室铭一文中的教学中,为了证明“陋室不陋”,我出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证明题。设问:作者又是如何来证明“陋室不陋”呢?有哪些地方体现了品德高尚?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来印证?请按照顺序来找。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下面,我展示一下学生的精彩回答。生:“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句可以看出作者品德高尚,这句是描写陋室周围的环境,给人以幽美的感觉,我觉得幽美的环境衬托了作者淡泊恬静的心境,可见作者是一个

14、闲适淡泊的人。生:我来补充一下,这句的“绿”和“青”又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感觉,我们知道 “苔藓”生活在阴冷潮湿的地方,台阶上长满了青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荒凉冷落,而作者笔下流露的却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可见他是一个坦然豁达、淡泊名利的人。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可以看出作者交往的是博学、高雅的人,所以从他交往的朋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高雅、博学、品德高尚的人。生“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句可以看出作者喜欢弹朴素的琴,喜欢阅读佛经,对这里的生活十分享受,可见作者是一个闲适淡泊之人。生:因为作者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所以“陋室不陋”。这样,学生

15、经过认真地思考,激烈的讨论,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所以,只要老师肯动脑筋,将小学学的证明方法、分析思路的其他方法结合,肯定能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三) 学法上的衔接开展学法讲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我真学”、“我爱学”、“我会学”。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学法指导。小学在五六年级就应该适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升入初中后,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交给学生开启语文学习的金钥匙。另外,中学语文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自学能力,教会学生认真落实好教学中“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单元小结”五个环节,掌握多说、多读、多思、多写四个法宝,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初中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以外,还需涉猎大量的课外知识,边读边鉴赏,还要积累好词妙句、新颖的选材和独特的构思。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科学的积累方法,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与休息时间。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