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8578133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五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一(二)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后,我又联系学生熟悉的“买半票”引出身高的话题,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身高,随意抽取几位作比较。接着,我又请第一排和最后一排同学起立,比较身高并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学生会觉得这个问题太容易了,因为坐在最后的同学往往个子比较高。我又请第3小组和第4小组同学起立,再进行比较,学生发现高矮不一,不好比,想到把每人的身高加起来再比,又发现两组人数不一样,还是无法比较。学生悬念顿生,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我抓住时机设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准确地比较出这两组同学哪组更高一些?”

2、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总结出最佳方法是通过求他们的平均身高来比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探索活动提供了动力,明确了方向,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明确了探究方向即求每一个小组的平均身高后,我便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要求每一小组的平均身高,要作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让学生懂得要先收集每个同学的身高才能计算。源于学生身边真实的数学问题,正好激发了学生开展研究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进行合作,以取得小组竞赛的胜利。在音乐声中,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开始了活动。允许学生离开座位,独立收集小组内每个同学的身高填入统计表中

3、,计算出平均身高,然后在组内交流计算方法,统一结果,由组长填入汇总表中。这儿,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他们在开放的活动空间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只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融入他们的活动中,和他们平等相处,热心帮助他们处理突发事件,并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在投影仪上展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一一加以肯定,鼓励简便算法,并总结基本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紧接着激发学生思考:“第1小组的平均身高为138厘米,所以他们组每个同学的身高一定是138厘米。对吗?”通过辨析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比较第3小组和第4小组哪组更高,使学生体验用自己的探索

4、解决问题的成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挖掘表格中隐藏的信息,交流体会,提出新的问题“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让学生估算,再通过笔算验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知道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后,我又顺势出示全国四年级小学生10年前和现在的平均身高统计表,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比较,教育学生要积极锻炼,并且珍惜幸福的生活!(四)实践运用,体验生活数学*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才能体现其价值及魅力。在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后,我又引入了以下现实情境:1、小明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所以他的身高一定是140厘米。对吗?2、上明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小强班同学的平

5、均身高是137厘米,可以说小明一定比小强高吗?3、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3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4、老师发现我们家第二季度用电情况是这样的(投影电费单),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本领,帮我预测一下我家这个月的用电情况,好吗?你为什么这么认为?通过情境的辨析,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体会到“求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用途广泛,我又让学生自由交流生活中所见到过的平均数,再通过报刊新闻开扩学生的视野,体会平均数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用途。(

6、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课末,我让学生当评委给这节课打分,当学生为最后得分争论不休时,及时设疑:“以谁的分数为标准呢?什么分数是最公正的?”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看似随意一笔,却足见教师的匠心。通过“给教师打分”及平均分的计算,既强化了本课的新知,再现了“求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又使老师得到真实的信息反馈,同时还为随后的课堂小结作了巧妙的预设,可谓“一举三得”。最后,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打算如何运用。让学生自我评价,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课堂的拓展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二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拍球比

7、赛,下面我们请甲队的(3人),和乙队的(4人)到前面来,每人拿一个球。注意:比赛的规则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哪个队拍球的总个数最多,哪个队就获胜,听懂了吗?(听懂了)师控制时间(5秒),根据拍球的个数板书,如:甲队:6+7+8=21(个)乙队:10+4+3+6=24(个)结束后要求学生把球轻轻的放在这里,慢慢的走回座位。师:下面两个队以最快的速度把你们这个队拍球的总数求出来。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将上面的板书补完整。师:我们来看看,在规定的时间里,甲队拍了21个,乙队拍了24个,哪个队赢了?(或问我们能说明乙队赢了吗?)生发现不行!师:你为什么说不行?生:我们是3个人拍的,他们是4个人拍的。(你什么意思

8、啊?)就是这样不公平。师:甲队的队员听了他这么一说也都觉得不公平了,是吗?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比较总数就不公平了,可在我们生活中就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刚刚我们进行了期中考试,我们是怎么比较三个班的成绩的呢? (比较平均数),我们这里就可以比较平均每人拍了多少个?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初步感知平均数产生的需要生1:分别用213=244=分别求出等于多少师:比较平均每人拍了多少个?先来帮甲队算一算,为什么“3”?再来帮乙队算一算,为什么“4”?师:我们以乙队为例,这“6个”是表示什么?(可能有学生正好拍了6个)问有没有不同意见?(平均每人拍了6个)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1号你明明拍了10

9、个怎么变成6个了,多的哪儿去了(多的补给拍的少的人了)那么拍的少的2号拍了4个怎么变成6个了(拍的多的给了我几个,就慢慢增多了,)师:多的补给了少的,多的就慢慢(少了),少的就慢慢(多了),最后他们4个人就慢慢变得相等了。这个6就是4个人拍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问:这个平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先加再除)师:我们再来看看,多的10个给了少的,少的就慢慢增多,多到什么程度了?生:每个人的相等。师:那么这个6就是同学说的它是10、4、3、6这一组数的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就很好的反映了南边这组的整体水平。甲队和乙队,甲队平均水平7个,乙队平均水平6个,哪一个队的整体水平高些呢?学生直接说甲队。小结:

10、提问,刚才我们比较总数的时候,我们好多同学都有意见觉得比较总数不公平,那么当人数不相等的时候我们比较什么才公平呢?(平均数)3、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师:同学们,平均数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来了,在我们生活中学习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平均数。(学生举例子)三、估计平均数的策略1、 出示五一期间南通儿童乐园的游客统计图谈话:同学们五一期间出去旅游了吗?去了哪儿?(1)估一估问:看到这张统计图,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信息?还没有发言的同学说说看。生:1号1100人,2号来了1300人,3号1000人,4号900人,5号700人。师:那么你还想了解点什么吗?(平均每天来了多少人?)出示问题:这五天平均每天来了多

11、少人?要求:不许计算,只能估一估。(生估计1000、1200、只要在700与1300之间就行)如果有学生估计500、600、2000等,让学生讨论:可能是500、600、2000吗?为什么?小结:最多的要给少的,多的就少了,平均数不可能比最多的还要多。少的会变多,平均数也不可能比最少的还要少。也就是平均数既要比谁少又要比谁多啊?(2)算一算师:好,每个同学再估计一个数把它藏在心里。要看估计的准不准就可以算一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独自的认真的算一算,有不同方法的呆会儿来给我们介绍。汇报:都是1000,问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方法介绍给我们。简单的说:把这几天的总人数求出来,再除以5。

12、也就是先再。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一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介绍,也得到了1000,这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3)揭示估计方法师:咦,刚才你第二次估计的数与1000接近的人举手。老师刚才也偷偷的估计了一下,老师估计的是2000,你们说可能吗?为什么呀?给我说说看!生:平均数要比最多的少,比最少的要多。我们估计要有根有据。师:从统计表上看,从2号开始来的人数越来越少,如果你是南通儿童乐园的管理人,你有什么招能吸引游客?(降低价格、提高环境)是个不错的招,下课后王老师会在网上把我们三3班同学的建议发给南通儿童乐园的管理人,好不好?3、出示本班期中考试4名同学的数学成绩谈话:前天我们做了张试卷,这是4

13、个同学的成绩。问:的和最少的分别是多少分?他们的平均成绩肯定要比的怎么样?比最少的怎么样?问:你想用什么方法算出他们的平均成绩?分别介绍两种求平均数的方法。(90分)4、分别出示三幅图片谈话: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水资源相当丰富,但分布不均匀。(1)我国严重的缺水地区介绍:这是我国严重的缺水地区,他们一户人家平均每月用水量30千克,用它吃饭洗衣服洗菜。(2)出示小芳家用水统计图师:这是老师调查的小芳家用水统计图,第一季度用水16吨、第二季度用水24吨、第三季度35吨、第四季度21吨。你知道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吗?可能有学生会选1和2。安排选1的和选2的个一名代表到前面来。要求选2的向选1的同学提提问

14、题?选2的问:题目要求的是什么?那么一年有几个月?那么你为什么还选1?问第三个问题时对方可能不回答了。师:这个问题关键的地方要看求的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而1、3分别求的是什么?动笔算一算他家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16+24+35+21)4=24(吨)(3)小芳家平均每月用水约24吨再同时出示(1)(3)两种画面,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节约用水从我们自身做起。?8.巩固练习小学五年级数学求平均数教案范文三一、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

15、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四、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一个老猴子在森林中摘了12个桃子,回到家后叫来了三只小猴分桃子给他们,猴一7个、猴二4个、猴三1个。师:对老猴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三只猴分的桃子不一样多。生:应该三只猴分的一样多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一样多 一样多(二)探究新知:1、用磁性小圆片代替桃子(老师将磁性小圆片按照7、4、1、分别排列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组的个数一样多。2、交流反馈(1)引出移多补少、(2)(7+4+1)3师:观察移动后的小圆片,思考:移动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板书: 总数不变一样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