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支护四施工作业指导书12.15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8573864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9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期支护四施工作业指导书12.15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期支护四施工作业指导书12.15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期支护四施工作业指导书12.15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期支护四施工作业指导书12.15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期支护四施工作业指导书12.15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期支护四施工作业指导书12.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期支护四施工作业指导书12.15(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建铁路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 小村隧道初期支护施工作业指导书 二0一一年十二月 西安目 录1适用范围22 设计概况及编制依据23 验收标准34 作业准备45技术要求56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66.1喷射混凝土96.2 锚杆施工116.3钢筋网施工126.4 钢架施工127 施工要求137.1 喷射混凝土137.2 锚杆147.3 钢筋网147.4 钢架148劳动组织159材料要求1510机械设备配置1711质量控制及检验1811.1 质量控制要点1811.2 质量检验标准1812安全及环水保要求2012.1 安全要求2012.2 环水保要求20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西安至宝鸡客运专线小村隧道(IV、

2、V级围岩)的正洞及综合洞室的初期支护(包括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拱架)的施工。2 设计概况及编制依据2.1设计概况2.1.1 工程概况小村隧道,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渭河南岸三级阶地,属秦岭山前黄土塬区;从310国道小村附近山坡进洞,下穿唐家塬,从马尾河右侧山坡出洞,隧道起讫里程DK627+747DK628+650,全长903m,其中明挖52m,IV级围岩300m,V级围岩551m。最小埋深为16.0m最大埋深为46.0m,为双线黄土浅埋隧道;隧道位于R-8000m圆曲线上,洞内纵坡为11和3的人字坡。隧道主体结构采用曲墙带仰拱复合式衬砌,衬砌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结构。隧道初期支护由钢

3、拱架,钢筋网、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成。隧道进口采用台阶式洞门,设置有20m明洞,洞口段基础采用125cm钻孔桩加固地层,并设置钢筋混凝土承台。隧道出口采用斜切式洞门,设置有32m缓冲结构。洞口边仰坡采用拱形骨架护坡,拱形骨架的上缘设排水槽,在拱形骨架内植草绿化。2.1.2工程地质 隧道通过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黏质黄土及黏质黄土(古土壤),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黏质黄土夹黏质黄土(古土壤),底部为中更新统冲积砂砂及圆砾土等。无断裂构造。2.1.3水文地质隧道通过地段内地表水及地下水均不发育。2.1.4方案设计V级围岩:1按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内轨顶面至无砟轨道底面高度为53.5c

4、m。2混凝土等级:喷射混凝土:C25(24h强度不低于10MPa;拱墙及仰拱:C35防水钢筋混凝土;仰拱填充与踏步C20混凝土;水沟与电缆槽槽身:C30混凝土;水沟及电缆槽盖板:C35钢筋混凝土。3拱墙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掺加合成纤维,掺量为0.9kg/m(3),拱墙初期支护设置8钢筋网,网格间距为20cm20cm。4拱墙分界以拱部140划分。边墙采用22药包锚杆,长3.5m。锚杆尾端均应配垫板、螺母。5大拱脚位于拱顶以下约4.0m,施工时应通过反馈的监控量测信息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和支护参数,以确保施工安全。6预留变形量为15cm,施工时应通过反馈的监控量测信息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和支护参数,以确

5、保施工安全。IV级围岩:1按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内轨顶面至无砟轨道底面高度为53.5cm。2混凝土等级:喷射混凝土:C25(24h强度不低于10MPa);拱墙及仰拱:C35防水钢筋混凝土;仰拱填充与踏步C20混凝土;水沟与电缆槽槽身:C30混凝土;水沟及电缆槽盖板:C35钢筋混凝土。3拱墙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掺加合成纤维,掺量为0.9kg/m(3),拱墙初期支护设置8钢筋网,网格间距为20cm20cm。4拱墙分界以拱部140划分。边墙采用22药包锚杆,长3.0m。锚杆尾端均应配垫板、螺母。5大拱脚位于拱顶以下约3.9m,具体施工时可根据相应采取的施工工法进行适当调整。6预留变形量为1

6、0cm,施工时应通过反馈的监控量测信息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和支护参数,以确保施工安全。2.2 编制依据2.2.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2.2.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2.2.3小村隧道设计图(西宝客专施遂1)2.2.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2.2.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建设2010241号2.2.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2.2.7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3 验收标准3.1 喷射混凝土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必要时可采用特殊水泥。3.2 喷射混凝

7、土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其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5min。纤维喷射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通过现场搅拌试验确定。3.3 喷射混凝土必须采用湿喷工艺,特殊地质条件下工艺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3.4 喷射混凝土回弹料严禁重复使用。3.5 喷射混凝土施工应分段作业。3.6 开挖后必须及时初喷混凝土,混凝土终凝到下一循环爆破作业时间不得小于3h。3.7 喷射混凝土原材料和外加剂必须满足相关设计及规范规定。3.8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原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通过试验选定,水胶比不大于0.5,水泥用量不小于400kg/m3。3.9 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C25喷射混凝土24h强度不

8、得小于10MPa。3.10喷射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喷射混凝土厚度的检查点数90%及以上应大于设计厚度,同时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2/3。3.11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d。3.12喷射混凝土冬期施工时,作业区的气温和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均不应低于5C。3.13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露筋、空鼓和渗漏水,锚杆头钢筋无外露。3.14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钢筋混凝土用钢(GB1499)的规定和设计要求。3.15半成品、成品锚杆的类型、规格

9、、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16锚杆安装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3.17砂浆的强度等级、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3.18系统锚杆应在喷射混凝土完成后施工,安装时必须设置垫板,垫板与基面密贴。3.19钢筋网所使用的钢筋的品种、规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3.20钢筋网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联结牢固。钢筋网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3cm。3.21钢筋网应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再铺挂,底层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得小于4cm,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个网孔,允许偏差为50mm3.22制作钢架所用型钢进场检验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

10、符合验标和设计要求。3.23型钢钢架的弯制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的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3.24钢架安装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断面,底部不得有虚碴,相邻钢架及各节钢架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3.25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与初喷层顶紧,钢架与初喷层间的间隙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4 作业准备4.1技术准备4.1.1施工调查,对作业现场有无异常状况加以掌握,已开挖断地表有无集中灌溉或开挖现象进行登记以用于指导施工。4.1.2岗前培训 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11、对施工及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4.1.3技术交底 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实行三级交底制度。4.1.4制定安全保证措施,编制针对突发状况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4.1.5监控量测结果分析 对将要进行二衬的段落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结果分析,消除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利用分析结果指导施工。4.1.6对各工序进行检查和复核(中线、高程、断面尺寸、净空等)。4.2原材料试验和喷射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4.3钢筋加工厂的建设,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4.4机具设备、风、水、电管线就位准备好验收。4.5 喷射混凝土拌合站设备、混凝土运输设备的检查验收。5技术要求5.1初期支护应在开挖后及时施作,以控制围岩变形,

12、防止坍塌。5.2锚喷支护施工中,应做好锚喷支护施工记录,并检查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平整度及锚杆抗拔力5.3喷混凝土应与岩面、钢架、钢筋网密贴,不得留有空洞和间隙,初期支护与围岩应成为整体的支护体系。5.4 喷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的初期强度、长期强度、厚度及其与围岩面粘结力要求。5.5喷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设计强度好喷射工艺的要求,并通过试喷确定。湿喷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5,水泥(胶凝材料)用量不小于400kg/m3 。5.6 后一层混凝土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1h后再喷射,应先用风水清洗基面。5.7 在喷边墙下部及仰拱前,需将上部断面喷射时的回弹物清理干净,防止将回弹物卷入下部喷层

13、中降低支护能力。5.8 钢纤维在拌合物中应分散均匀,不产生结团。宜采用将钢纤维、水泥、粗细骨料先干拌后加水湿拌的方法,干拌时间不得少于1.5min。5.9 锚杆应安装垫板,在砂浆体的强度达到10Mpa后,垫板应用螺帽上紧并与喷层面紧贴,未接触部位必须楔紧。5.10 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打,填充砂浆终凝前其端部不得悬挂重物。5.11 钢筋网应在初喷混凝土后铺挂,使其与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体。5.12 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格,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5.13 钢筋网保护层不得小于2cm。5.14 初期支护钢架应工厂化制造,出厂前必须进行检验,钢架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5.14.1 型钢钢

14、架宜采用冷弯成型。5.14.2 钢架应按设计分节,并进行试拼和编号。钢架应尽量减少接头个数。5.14.3 钢架加工的焊接不得有假焊,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5.15 钢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5.15.1 钢架应在初喷混凝土后及时架设。5.15.2 钢架安装前应清除虚渣及杂物。5.15.3 安装时各节钢架连接板间应以螺栓连接牢固、密贴,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与初喷混凝土楔紧。5.15.4钢架应与缩脚锚杆焊接牢固;钢架背后空隙应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5.16 隧道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正洞级围岩设计厚度30cm,级围岩设计厚度35cm,设计强度等级为C25,拱墙为合成纤维混

15、凝土,仰拱为素混凝土,双侧壁导坑法中隔壁喷射C25混凝土,厚度为25cm。综合洞室IV级围岩10cm,V级围岩15cm。5.17 隧道正洞级围岩边墙设置22药包锚杆,杆长3.5m,锚杆间距1.21.0m;中隔壁临时支护采用22砂浆锚杆,杆长2.5m。级围岩浅埋地段边墙设置22药包锚杆,杆长3.0m,锚杆间距1.21.2m,锚杆呈梅花型布置。综合洞室设置22药包锚杆:IV级围岩锚杆间距1.01.0m ,长度3.0m;V级围岩锚杆间距1.00.8m,长度3.5m。5.18 隧道初期支护钢筋网采用8钢筋,网格尺寸为20cm20cm,拱墙布设。5.19 隧道级围岩全断面设I22a型钢钢架,级围岩全断面设I25a型钢钢架,间距1榀/0.6m。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