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常见的化学反应五年中学考试荟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857344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六常见的化学反应五年中学考试荟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题十六常见的化学反应五年中学考试荟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题十六常见的化学反应五年中学考试荟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题十六常见的化学反应五年中学考试荟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题十六常见的化学反应五年中学考试荟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六常见的化学反应五年中学考试荟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六常见的化学反应五年中学考试荟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专题十六常见的化学反响A组2015年全国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2015,5,4分)如下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响提供能量的是()解析水力发电是由于水的流动发电,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B2(2015,8,3分)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能导电 B不易燃烧C不易汽化 D密度比空气小解析四氯化碳能够用于灭火,说明不支持燃烧,不燃烧,B正确。答案B3(2015,9,4分)如下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C复原铁

2、粉在月饼盒作除氧剂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作枯燥剂解析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A 正确;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是利用了小苏打能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响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B错误;复原铁粉在月饼盒作除氧剂,是利用了铁能与氧气、水分反响生成铁锈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C错误;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作枯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钙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D错误。答案A4(2015,4,3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金属锑(Sb)较早的国家之一,目前锑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响为:2Sb2O33C4Sb3CO2。该反响的类型为()A

3、分解反响 B化合反响C复分解反响 D置换反响解析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响为:2Sb2O33C4Sb3CO2,该反响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响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响,属于置换反响。答案D5(2015,19,3分)向甲物质中逐渐参加乙物质至过量,假如x轴表示参加乙物质的质量,如此如下选项与如图不相符合的是()选项甲物质乙物质y轴表示的含义A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Bt的水硝酸钾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C氯化银稀硝酸氯化银的质量D饱和石灰水生石灰溶液的质量解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在此反响中是催化剂,反响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A正确;温度不变时

4、,溶解度不变,B正确;氯化银不能溶于稀硝酸,也不与稀硝酸反响,所以随着稀硝酸参加,氯化银质量不变,C正确;饱和石灰水中参加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响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水,原来溶解的氢氧化钙会析出,溶液的质量会减小,D错误。答案D二、填空题6(2015,21,4分)如下列图是某同学对“铁粉和硫反响所作的改良实验。用烧红的玻璃棒接触后混合物剧烈反响,玻璃棒移开后反响继续进展直至底部,由此可知该反响是一个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响。为确保冷却后的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实验中的硫粉要稍微过量,目的是_。解析由题中描述“玻璃棒移开后反响继续进展直至底部,可以判断反响放出热量。为确保冷却后

5、的生成物不能被磁铁吸引,就是说铁粉已经完全参与反响,因此硫粉必须过量。答案放热确保铁粉完全参加反响B组20142011年全国中考题组一、选择题1(2014,16,3分)如下实验操作中,其中一项的操作目的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该项操作是()A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预先留少量的水B做中和反响实验时,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C闭合电路开关前,将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D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从侧面注意物镜解析A项,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预先留少量的水,其目的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是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B项,做中和反响实验时,事先在碱溶

6、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是为了检测中和反响是否完全,是从反响是否完全角度考虑;D项,转动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从旁边看着物镜,是防止载物台的载玻片被压碎,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C项,闭合电路开关前,将滑片移到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防止电流过大,烧坏用电器,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综上所述,目的不同的是B。答案B2(2014,3,3分)1774年,科学家拉瓦锡加热氧化汞产生气体,后来该气体被命名为“氧气。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O2,如此该反响的类型属于()A化合反响 B分解反响C置换反响 D复分解反响解析由2HgO2HgO2可知,反响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响

7、。答案B3(2014,15,4分)如图,烧杯中盛有80 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白磷,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A水 B氧气C可燃物 D温度达到着火点解析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当将一支大试管迅速插入水中并罩住白磷时,白磷立即燃烧起来,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参加。答案B4(2014,19,4分)如下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参加铁粉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参加一样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参加硝酸钾晶体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

8、参加过量的NaOH溶液解析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参加铁粉,发生的反响为Fe2AgNO3=Fe(NO3)22Ag。如此开始参加铁粉时,溶液中的溶质为AgNO3、Zn(NO3)2和Fe(NO3)2三种,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铁位于锌的后面,铁不能与Zn(NO3)2溶液反响,故反响后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Zn(NO3)2两种,不可能为一种,A错误;等质量的锌和铁完全反响,铁产生的氢气多,B正确;向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参加KNO3固体时,硝酸钾继续溶解质量会增大;当硝酸钾溶液饱和时,溶质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保持不变,C正确;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参加氢氧

9、化钠溶液,开始溶液的pH小于7,二者完全反响,pH等于7;氢氧化钠溶液剩余,溶液显碱性,pH大于7,D正确。答案A5(2014,15,4分)如下实验中,根据有关现象得出结论,合理的是()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呈碱性B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C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固体一定含有碳酸盐D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壁出现水珠该气体一定是氢气解析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呈碱性,A正确;因为可

10、溶性碳酸盐也能与氯化钡溶液发生化学反响,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钡,故溶液不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含有碳酸根离子,B错误;活泼金属也可以和盐酸反响产生气泡,所以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不一定含有碳酸盐,可能含有活泼金属,C错误;烧杯壁出现水珠,说明该气体中含有氢元素,例如甲烷燃烧也会出现这种现象,D错误。答案A6(2013市,3,4分)下面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解析钾的活泼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答案A7(2013,20,4分)科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严密。如下物质用途错误的答案是()选项ABCD物质氯化钠二氧化碳浓硫酸氧气用途除

11、铁锈用于灭火作枯燥剂供应呼吸解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由于氧化铁不溶于水,要想把氧化铁反响掉,必须参加酸。答案A8(2013,10,4分)如下用途与物质的性质不对应的一项为哪一项()选项物质的性质用途A氮气较不活泼食品防腐B铜有导电性做导线C汽油易挥发作燃料D稀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响除铁锈解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来保存食物,A正确;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来做导线,B正确;汽油易燃烧,可用来作燃料,与挥发性无关,C错误;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D正确。答案C9(2013,13,4分)进展如图实验,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有红色物质出现,说明氢气具有()A复原性 B可燃性 C氧化性 D助燃性解

12、析H2CuOCuH2O,氢气与黑色氧化铜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生成红色单质铜,说明氢气具有复原性。答案A10(2012,10,4分)如下模型能表示化合反响的是()解析A图示中反响物是一种分子(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分子(两种物质),是“一变多的分解反响;B图示中反响物是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和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生成物是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化合反响;C图示是置换反响;D图示中反响物是一种分子(一种物质),生成物也是一种新分子(一种物质),该反响不属于四种根本反响类型。答案B11(2011,16,3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

13、)编号实验实验实验实验装置现象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A.和 B和 C和D和解析和中的白磷都不能燃烧,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A错误;中白磷燃烧缺少氧气,中白磷燃烧缺少温度,所以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B错误;和的区别是说明燃烧温度需要氧气,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C错误;和的区别是说明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就是说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一定温度,D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12(2014,23,6分)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代表氧原子,代表硫原子)。请回答:(1)变化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_(写出一项即可)。(2)变化发生的是

14、_(填序号)。A化合反响B分解反响C置换反响解析(1)从图可以看出,变化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变化I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受热升温;(2)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并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响,属于分解反响。答案(1)升温(2)B13(2011,21,4分)如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甲、乙两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解析从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可看出,甲中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乙中水分子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分子间的间隙,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答案乙分子没有变化,分子间隙变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