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8573070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美版第二册美术教材分析教材包括十九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容,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

2、、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3、。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不盲目的把艺术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教 学 进 度 安 排 科目:美术 _ 年 2 月周 别时 间教 学 内 容第一周2月 20日至 2月 25日欣赏冬日戏婴图第二周2月28日至 3月4日画自己 长呀长第三周3月7日至 3月11日太阳第四周3月14日至 3月18日漂亮的瓶子第五周3月 21日至 3月25日洗澡第六周3月28日至 4月2日船第七周4月6日至 4月8日手形的联想第八周

4、4月11日至 4月15日狮子大王第九周4月18日至 4月22日可爱的动物第十周4月25日至 4月29日介绍我喜欢的玩具第十一周5月4日至 5月6日春天的色彩第十二周5月9日至 5月13日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第十三周5月16日至 5月20日我们身边的线条第十四周5月23日至 5月27日下雨了第十五周5月30日至 6月3日童话城堡第十六周6月6日至 6月10日钓鱼第十七周6月13日至 6月17日好吃的水果第十八周6月 20日至 6月 24日伙伴 第十九周6月27日至 7月1日花的世界第二十周月 日至 月 日期末测评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第一课 画自己课型造型表现第几课时

5、1三维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隐性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信心,让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提高审美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与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 表现,教学时要注意观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教学方法与手段小组观察 合作完成作业发现法使用教材 的构想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在假期中可能会画画,可能就没有拿过画笔。因此,这节课的导

6、入非常重要,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方式可以生动活泼,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在表现方法上可适当作一些有关发型和五官的指导,最后让学生以观察和回忆为主,自由地表现自己。 这节课,我是从激趣、观察、探究、评说、描绘、欣赏入手进行教学的,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找出同学的相貌特点;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通过交流和表演进一步感受人物表情变化规律;通过教师的示范发现自画像的表现手法;通过自我表现体会成功的乐趣。 课 时 教 学 流 程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处理及主要环节的效果一、游戏导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老师带领依次进入教室。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

7、?你凭什么判断得这么准?(身材、个头、衣服)二、发表质疑 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 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长短、大小、肥瘦、形态) 4,比较脸型。(胖、瘦、长、短、方、圆)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 2,说一说: 3,演一演: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什么?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请几位特征明显

8、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课 时 教 学 流 程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处理及主要环节的效果四、 作画要求:再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由学生先找出老师的面部特征,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通过这样的示范,无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具象化。 五、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 2,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得太细巧,反而增加了

9、难度。 3,可用些夸张的手法,如:胖脸更胖;瘦脸更瘦;爱笑的嘴更大、更弯;爱哭的没了眼;- 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 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欣赏评价 1,作业展示:请大家一起欣赏“大合影”。 2,自评互评: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七、课后延伸 由学生先找出老师的面部特征练习作画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板 书 设 计第一课 画自己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 作 业 设 计 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教 学 反 思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题第二课长呀长课型造型表现第几

10、课时1三维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展开回忆与想象,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生长的情景。 (2) 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感受植物生命的美丽与独特,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3) 通过课堂学习与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绿色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与难点重点:教学的重点在与启发学生观察与想象植物生长的生动情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从环境、生长过程展开联想活动,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难点:表现自由性与流畅性,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方法与手段小组讨论 观察 合作完成作业使用教材 的构想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都有过种

11、植小植物的体验,所以本课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是怎样长大的并画出成长的样子并不是太困难,但可以提前一周要求学生回去种大蒜等速生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 课 时 教 学 流 程教 师 行 为学 生 行 为课堂变化处理及主要环节的效果(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讨论这个植物会是什么,他长大了又会是什么? (2) 布置观察任务: (3) 师生小结:植物在适合的阳光、空气、水等条件下,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且在每个生长时期色彩、形态都有所不同。 (4) 欣赏、讨论书上的范画及照片,引导学生明白范作是如何将植物生长过程反映出来的。 (三) 作业欣赏,总结评价。 a观察小草有几张叶子? b有

12、哪些颜色? c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学生作画,画一画你喜欢的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 设 计 尾 页 板 书 设 计第二课 长呀长作 业 设 计 观察后完成作品教 学 反 思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课题第三课 太阳课型造型表现第几课时1三维教学目标1. 用橡皮泥这种可塑材料,通过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方法进行简单的太阳的造型,熟悉泥材的特性,进行感官体验。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记忆与想象,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太阳的多种不同个性化表现,增强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动手能力。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在审美评价过程中树立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与学习的欲望。 教学重点 与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