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10套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8572703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4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10套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10套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10套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10套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10套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10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10套(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审定新教材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觅食(m)发窘(jing)孜孜不倦(z)B寒噤(jn)滞碍(zh)味同嚼蜡(ju)C汲取(j)秕谷(b)娉(png)婷地壳(qio)D琅琅(1ng)恣睢(su)、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阔绰震摄流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踱步潮汛推敲可望而不可即C.摇曳殉职孤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剽悍弥漫鄙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汤普生夫人的举动止住了孩子们的笑声,全场鸦雀无声。B、母亲一走进花丛,那些花就手舞足蹈,像见到了亲人

2、。C、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水相逢一些老朋友。D、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那烟雨中的柳叶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B在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C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D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二按要求默写。(10分)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李商隐的无题中的诗句“_,_”

3、运用双关,富含哲理,我们也常用它赞美教师的奉献精神。行路难中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诗句:,云归而岩穴暝。5、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2分)上联: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下联:6、综合性学习(共9分)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同学们学习了他的不少作品。为了展示学习成果,班上将开展“读鲁迅作品,学鲁迅精神”的读书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辨识作品小晴收集了鲁迅的四篇作品,请你帮她选出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3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B故乡C藤野先生D阿长与(2)探

4、究名言下面是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请你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概括出三种精神即可)(6分)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三、阅读(40分)(一)古文阅读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

5、,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隆中对(节选)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6、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8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2)将军宜枉驾顾之()(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4)由是先主遂诣亮()8、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3分)9、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3分)10、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身长八

7、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11、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4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二)、现代文阅读(18分)春之怀古张晓风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

8、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合逻辑,却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

9、节命名“春”。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它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去垂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12、第段画线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作用?(2分)1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3分)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

10、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14、文中哪句话直接点明了文题“春之怀古”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老汪栗子明前茶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

11、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

12、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

13、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15、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_16、文章第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