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6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8572095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0课 晚明科技成就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 晚明科学技术成就课程标准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教学内容分析明代科学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代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晚明科技发展的成果,从中也凸显了晚明科技发展的一些特点。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后具备了一定的认识水平。农村校的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给学生更多的资料,通过图片、配乐、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

2、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考虑依据学情,在教材的处理上,合理的组织现有的教学资源,大胆取舍,补充新材料。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衔接更加自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徐光启与农政全书、宋应星与天工开物。2、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3、形成对晚明科技成就的新特点的初步认识。过程方法1.通过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找出证据证明本草纲目确实是一本当之无愧的“东方医学巨典”培养初步史论结合的意识和能力。2、通过探讨“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为什么能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的事迹里有哪些共同的研究方法? 晚明的科学技术呈现出什么

3、新特点?”,归纳出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和晚明科技的新特点,以此提高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成就表,学会比较和归纳的学习方法。4、通过“我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取一个名字的创意作业,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明清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理解晚明科技成就的影响,增强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自豪感。教学重点晚明主要科技成就教学难点晚明科技成就中体现出的近代科学特点教学准备学生提前预习和复习相关知识点教学课时1个课时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2.主题探究法;3.师生互动法;4.实物参观法;5.情景导入法;6.赏析带动法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 师 活 动学生

4、活动备注教学过程设计一、实物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展示精心饲养的活蚕,展示本草纲目中关于桑和蚕的相关记载。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吸引眼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 主题探究,教授新课:展示课文标题及课标要求。(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目标明确,使学生一目了然有的放矢。) 一、读一部好书。借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之名号召”读一部好书。(一)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设问:“历史讲究证据。请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找出证据证明本草纲目确实是一本当之无愧的“东方医学巨典”。2、补充:“历史证据”的类型,如“第一手证据”、“第二手证据”。(设计意图:初步培养“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和能力。)3、出示

5、本草纲目的部分插图和目录截图,对回答及时点评鼓励。过渡:“想要了解蚕和桑叶的药用价值,我们看本草纲目就够了,但如果想要把蚕养好,那就需要看另一本书农政全书了。”(二)徐光启与农政全书出示材料:农政全书第3134卷为蚕桑。徐光启在农政全书蚕桑篇中特别提醒蚕农,养“夏、秋蚕俱要计算除蝇”。设问:“从课本中,我们能了解到农政全书的内容有哪些?”引导回顾上学期所学的齐民要术进行对比,以加深对农政全书的特色:“农政”思想的理解。(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同类比对,学会比较和归纳的学习方。)结合教材补充介绍徐光启的成就,以及与利玛窦友好交往、合著事宜。(三)宋应星与天工开物播放视频,要求带着问题看视频。引导归

6、纳天工开物的内容、影响以及宋应星的身份、主要贡献。(设计意图:视频具有直观、大容量的优势,带着问题看视频能更好的辅助对这一子目的学习。) 二、做一个好人。 “想一想”: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为什么能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非凡的成就?引导注意思考的角度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来归纳。对于同学们的回答进行及时的点评,并加以蚕宝宝的鼓励。(设计意图:学习李时珍、宋应星等明清科学家的献身精神和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学一种好方法。论一论: 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的事迹里有哪些共同的研究方法? 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方法?议一议: 晚明的科学技术呈现出什么新特点?优势:(1)科学家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

7、 (2)已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 劣势:(1)明清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 (2) 明清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使中国和西方科技水 平的差距越拉越大。(设计意图:归纳出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提炼晚明科技的新特点,以问题层层细分,达到突破难点以培养初步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四、树立一个好目标。” 通过三则材料,思考:我国的科学技术为什么在明清时期由发展逐渐陷入停滞?通过学习习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树立起信心和目标。“ 五、完成一份有创意的作业。” “我为航母来命名”:请你为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取一个名字,介绍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这份作业

8、的设置意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三、小结与展望。表格式小结。 四、反馈练习:练习册优化设计的练习。五、板书设计:第20课 晚明科学技术成就一、 科技成就(1)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明代李时珍(医学家和医药学家)著。(2)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明末宋应星(科学家)著。 (3)农政全书农学巨著1.参观活蚕,兴趣盎然投入新课学习。踊跃回答,通过学习掌握李时珍的身份、主要贡献及本草纲目的内容及影响。通过学习掌握农政全书的内容、影响以及徐光启的身份、主要贡献、影响。通过观看视频,学习掌握天工开物的内容、影响以及宋应星的身份、主要贡献。思考并回答,力所能及地归纳,感受和学习好品

9、质。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并回答,“凡事要看正反两面”的思维习惯从现在开始养成。齐声读出,树立信心。对这份作业很有兴趣。积极举手,当堂记忆,做到“乐学有收获。”教学反思在对本课教材和学情的理解上,我紧扣课标,为本课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条是蚕;一条是“五个一”(读一部好书、做一个好人、学一种好方法、树立一个好目标、完成一份有创意的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环环相扣,衔接自然。设计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探究性,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最大的特色是用多媒体及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营造了生机盎然的和谐课堂。使学生在看、听、读、说、做的结合中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主动愉快地获取有效信息的同时又张扬了自己的个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本设计还注意加强了历史知识的多层次多方位联系,如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历史与现实社会的关系,使学生的客观分析及发散思维能力得到开发,能够学以致用,以史鉴今,极大彰显了历史学科不可替代的人文培养作用。但生成是不受控制的,也是迷人的。本节课在板书设计方面太过于简陋;教师的讲述还可以更精简些;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等。在学生能更好的思考和内化方面还可以再设想得更合理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